張占美 王品 佟賀
摘 要:教員是軍隊建設的主體,不僅要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而且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準確把握教員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好管理教育工作,使教員熱愛教育事業,奮發搞好教學工作,才能保證教學質量。本文就軍校教員的心理特點及軍校教員心理健康的標準進行了闡述,最后對軍校教員心理健康問題的管理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軍校教員;心理問題;對策
一、引言
在教學過程中,教員心理素質對學員的學習將產生較大影響,從而直接影響到教學工作的成敗。只有準確把握教員的心理素質,有針對性的做好管理教育工作,使教員熱愛教育事業,奮發搞好教育工作,才能保證教學質量。教員心理是教育心理學的一部分。研究教員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和心理品質的形成,為教員敦品勵行、改進工作、提高勞動質量提供心理學依據。軍校是部隊人才成長的搖籃,軍校教員是部隊人才培養的關鍵。軍人和教師的雙重身份使他們在新時期軍隊現代化建設中肩負著神圣的使命,同時也面臨著來自眾多方面巨大的壓力。由于軍校教員群體的特殊性、工作環境的差異性以及承擔責任的重要性,對軍校教員心理健康問題的深入研究探討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軍校教員的心理特點
(一)角色的二重性
軍校教員,既是專業科技人員,又是軍人,他們的心理特征必然要打上雙重印記,而且這種雙重角色之間常常在心理上引發沖突。作為科技人員,他們在教學和科研上強烈要求思維自由,行為自主,不唯書、不唯上。但作為軍人,他們同時又必須接受嚴肅的行政紀律和政治紀律的約束,事事都得請示,而且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一方面,為了教學、科研,他們需要與社會廣泛接觸,以獲取更多的知識;另一方面,卻不得不受到各種管理規定的限制,使人際關系僅限于很小的范圍內。因此,知識上的自豪感與有職無權的自卑感,常常交織在一起,情緒顯得很不穩定。
(二)需求和情感上的高層次性
需求的高層次是指在他們的需要結構中,事業心、成就感常處于主導地位;情感上的高層次,是相對于一般軍人而言的,在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上,軍校教員往往獨樹一幟,很難從眾。這就使得教員在軍校內部顯示出清高、孤傲的一面,甚至與首長、機關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三)意志品質上的高度自制
意志品質上的高度自制主要表現為自覺性和堅韌性。這種特性在教學科研上表現為不怕困難、不避艱險、甘愿吃苦、百折不撓,但表現在管理教育的服從關系上就成為拒絕無根據地批評,排斥低水平的說教。
(四)社會知識上的局限性
軍人對社會的認知本身就有局限性,這是行業局限導致的。軍校教員在這一點上更為突出。專業的單一性,使他們的生活能力和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比較薄弱;自我評價的盲目性,使他們很難公正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社會實踐的狹隘性,使他們在社會變化面前,表現出主觀、片面和感情用事。
三、軍校教員心理健康應確立的標準
從心理健康標準的共性要求與職業角色特殊性相結合的角度,軍校教員心理健康標準至少應包括如下幾點。
(一)具備正常智力,勝任教學工作
作為一名合格的軍校教員,最起碼智力要正常,而且要重視自我智力的培養與開發,鍛煉和提高各種智力商數,勝任文化科技知識的傳播和軍事政治教學,并保持高水平、高績效的工作狀態。
(二)擁有健全人格,適應軍事生活
人格的完整是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一般來說,具有健全人格的教員表現為積極向上,精力充沛,心胸開闊,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能以自我以外的問題作為中心,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能夠以自己良好的人格形象教育影響學員,能夠正確對待困難、成功和失落。此外,良好的適應性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準,也是保持最佳身心功能狀態、最大限度發揮心理潛能、出色完成各項工作的重要基礎。軍校有其特殊性,教員應當安貧樂道,甘于奉獻,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三)價值觀念正確,獻身國防事業
軍校教員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熱愛國防事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并從工作中獲取滿足和樂趣。如果教員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那么,他就能耐得住寂寞,數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義無返顧地獻身于國防教育事業。
(四)保持情緒穩定樂觀,自控能力較好
在工作過程中,教員經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和障礙,在一般情況下教員也可能會有悲觀、焦躁和憂慮。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員應該是理智、沉著、樂觀、開朗的,他們應該能夠心情舒暢、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愉快、樂觀地學習和生活;能排除各種心理障礙,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心態坦然,理智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積極尋找樂趣,樂觀、開朗,發掘生活的光明面。
(五)充分了解自身,善于悅納自我
對于軍校教員來說,恰當了解,就是對自我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能夠正確地評價自我;在自我了解的基礎上,還要學會愉快接受現實的自我,自尊自信,自勉自強,保持信心,避免自卑。悅納,就是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職業現狀并為之發展創造條件。只有在思想上正確認識自己的教員職業身份并且安心從事本職工作,對之充滿信心和情感,才能克服各種實際存在的困難,在工作中取得成績,在教書育人中做出貢獻。
(六)人際關系和諧,樂于與人交往
人際關系構成教員工作、生活的常態環境,對教員的工作和心理狀態產生影響。良好的人際關系表現為樂于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己朋友;能與各種類型的人交往。在交往中能保持自己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對別人能客觀評價,寬容相待,真誠相助,友好相處。一個身心健康的教員往往是樂于交往的,他們不僅要善于將自己和諧地融入社會之中,而且還要善于與同事、學員、領導和家人保持融洽的人際關系。這樣的教員能使課堂氣氛活躍,給學生如沐春風的感覺。胸懷寬大、見賢思齊、虛懷若谷、淡泊名利、育人為樂則又為教員創造了寬松、和諧、愉快、奮發向上的工作平臺和心理氛圍,同時也大大降低了繁重工作帶來的心理壓力。
軍校教員心理健康現存的主要問題有焦慮、偏執、強迫、抑郁、精神不振、有說不出原因的不安感、無法入睡等。調查數據表明,教員中的焦慮癥、偏執傾向、憂郁癥以及失眠癥和人際敏感等都比一般人群高。
四、軍校教員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
軍校是培養革命接班人的重要陣地,作為教員不但需具備現代科學文化知識,還必須樹立無限忠誠國防教育事業的信心和決心,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質、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去影響學員。欲曉之以理,須動之以情,才能充分發揮教員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才能完成培養接班人的艱巨任務。
(一)“以人為本”,營造寬松的人際環境
以人為本,是相對于“以任務為本”而言的。在院校,教學科研是中心任務,教員是完成中心任務的主體因素。忽視教員的心理需求,單靠“大管理”是壓不出成果的。因此,一要針對教員“個體勞動”形式的客觀性,引導他們自覺抵制“論資排輩”“文人相輕”“信息封鎖”等不良文化心理的影響,培養良好的工作作風,協調好各種關系,融洽同志感情,化解常見矛盾。二要針對教員的約束能力弱和對管理者要求高的特點,不“硬管”“死管”,在啟發自覺的基礎上加以必要的制度約束。一切管理教育都要以是否有利于業務建設為標準去衡量。對教員思想上、行為上的一般性問題,既不遷就,也不搞“上綱上線”,力求避免把簡單問題復雜化。
(二)加強思想教育,解決人生觀價值觀中的常見問題
一般而言,軍校教員的價值取向呈多元化。大多數教員樂于清平、甘于寂寞。但有時面臨社會上某些利益誘惑時,一些人就難抵擋,身在“曹營”心在“漢”。所以,思想教育要在解決人生觀價值觀容易出現的問題上做文章。一是要經常進行“愛國防、愛軍隊、愛軍校”教育,激發他們為科技強軍奉獻的神圣感、責任感、使命感。二是搞好啟發式教育,提高教員的獨處能力。要針對他們文化層次高、勤思考善鉆研的特點,不斷提供各種政治學習資料,及時通報各種信息,以增強他們的免疫能力。三是要及時發現先進典型,通過榜樣的力量來規范教員隊伍的群體行為。
(三)完善機制,調動教員教學科研的積極性
科學公正的機制,是管理、教育教員隊伍最有效的途徑,也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具體體現。一是要完善管理機制,使人才有所作為。在人才調配上,要合理流動。要以崗位對人才的需要為準則,合理調配,防止和杜絕長官意志。在人才使用上,要知人善任。要尊重教員的意愿、盡可能做到學以致用,用其所長。在學科發展上,要盡可能尊重教員的意見,不要長官意志、家長作風。二是要完善激勵機制。“大鍋飯”“齊步走”,是抹殺教員工作積極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教員工作成果的評價,要嚴格遵循價值規律。在獎勵上,要重實績,看效果,不要在過程、形式上搞平衡;在職稱評定上,要重貢獻,看影響,不要在軍齡、資歷上搞照顧;在生活上,要熱情幫助關心照顧有困難的教員,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
(四)健全制度,用法規約束教員的行為
首先,要健全學習培養制度,要克服重用輕養的思想。通過輪換進修,及時更新教員的知識結構;通過理論教育,提高教員的政治敏感性。其次,要健全職稱考核晉升制度。既要有專門的評審委員會,又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既要看平時表現,還要以教學科研成果為基本依據,使“德、才、能、績”的評價得到公正的體現。最后,要完善人才進出制度,要防止“一潭死水”式的用人現象。教員的進、出、轉、退,要有計劃,有比例,保證新鮮“血液”不斷得到補充。對于不再適應教員崗位的同志,讓其另謀它業,做到進有計劃,出有安排,用有儲備。
參考文獻:
[1]董會瑜.現代軍校教育學教程[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5).
[2]屠恒章.軍事任職教育論[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7(3).
[3]曾金霞.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