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其林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校教學的目標不再只關注課堂知識的講授,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全方位的發展。近幾年來,我校一直秉承“學生成長的樂園,教師發展的沃土”的辦學理念,以特色“書藝”校園文化建設為抓手,堅持走國學教育、養成教育、藝術教育“三教”結合之路,拓寬學生發展的渠道,更好的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此,本文就詳細闡述建設“書藝”校園的方法,旨在營造一個更加書香的校園。
關鍵詞:建設;“書藝”校園;促進個性;發展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通過“書藝”儒林文化的建設,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氛圍濃厚的環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書藝”,即“翰墨書香,通文達藝”。其中,“書”指的是書香校園,也就是要培養學生愛讀書的良好習慣,而“藝”指的是藝術教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一門藝術學習,從小培養學生的藝術氣息,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以下,本文就從講國學,享受經典中的智慧、談心得,與先賢對話、組織載體、唱經典,唱響快樂童、請名家,傳授書法技藝這五大方面來具體闡述“書藝”校園的建設。
一、講國學,享受經典中的智慧
(一)創造濃郁的閱讀氛圍
眾所周知,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個好的氛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古代的時候就有了”孟母三遷”佳話流傳至今。所以要想培養學愛讀書的好習慣,就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首先,可以在一進入校園大門的地方設置這樣的語句“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他們的閱讀史”“今天你閱讀了嗎?”等警句。其次,可以給校園中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事物配上詩歌,一花一草一木都可以配,這樣整個學校就會充滿“儒林文化”的氣息,創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最后,學校號召各班開展個性化閱讀活動,例如可以以年級為單位,一二年級的閱讀唐詩或者是《三字經》,三四年級的可以閱讀唐詩或者《弟子規》,五六年級的可以閱讀唐詩或者《論語》[1]。通過這些方式來創造一個濃郁的“儒林文化”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小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舉辦講經典的活動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學校可以每周舉辦一到兩次講經典的活動。一是聘請專家剖析經典中蘊含的民族精神,倫理道德等;二是教師解析經典中的人文素養以及藝術性等;三是學生分析經典產生的背景及其情感體驗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從小培養學生濃厚的家國情懷,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除此之外,還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文學素養,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對學生的生活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談心得,與先賢對話
(一)開展讀書活動
小學階段是學習積累的重要階段,為此,學校可以開展“我的一本課外書”讀書活動,要求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將自己覺得優美的句子、感人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等進行摘抄,然后在每天正式上課前教師組織學生將自己收集的這些內容與同學進行分享,并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內容進行討論,讓學生分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知識的儲備量,也能營造一個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更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2]。
(二)舉辦讀書演講比賽
為了能夠從小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學校可以舉辦以古典文學為主體的讀書演講比賽。首先,可以先在班級進行演講比賽,篩選出最優秀的學生代表班級進行比賽,在比賽之前可以對該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培訓。其次,邀請比較有權威的語言學教師做評委,等學生演講結束之后,評委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專業的點評。最后,根據學生的演講評選出 “最佳閱讀之星” 和 “優秀閱讀之星”,并給予學生相應的獎勵[3]。
三、組織載體
小學階段的學生性格比較活潑,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如果讓學生自己單獨閱讀的話,容易出現沒讀多長時間就把書放一邊的情況,尤其是讀到一些自己難以理解的地方時就影響了他們閱讀的興趣。所以學校可以通過組織各種各樣的組織,讓老師和學生來建立閱讀團隊,如讀書俱樂部、讀書會等,由老師來帶動學生一起閱讀。當然,要建立這樣的團隊就需要制定一定的制度,不一定強制每一個老師和學生參加讀書會,自愿報名,但是一旦參加團隊后就需要簽訂合同,明確團隊成員的權力責任、義務是什么,也就是每個月要讀多少書,如果有讀不懂的地方可以與其他同學或者老師請教,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4]。
四、物質載體
為了給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條件,可以在每個班級里面都創建一個圖書區域,這個個區域放置圖書柜,學校給配備一些好書,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和教師將自己看過且認為好的書捐贈到班級的圖書區域,讓書架上的書能夠變得越來越充實。下課休息的時候,學生可以聚在一起分享和交流,中午的時候帶上自己喜歡的書到廣場上閱讀,晚上回家的時候也可以帶著自己覺得有意義的書帶回家與父母一起閱讀,等閱讀完之后再將書還回教室的書架上。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每一個師生擁有自己的藏書架,可以將自己喜歡的書籍與別人分享,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從小培養學生懂得分享的良好品質[5]。
五、請名家,傳授書法技藝
聘請名家給全校師生傳授書法技藝,引領學校的書法教育發展。修煉書法藝術不僅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調節人的精氣神,豐富學生的頭腦,還可以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正所謂見字如見人。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藝術形式走進課堂,讓學生感受到藝術不是遙不可及的高嶺之花,而是切實在我們身邊,人人都可以享受的精神盛宴[6],讓“儒林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承。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形成價值觀和樹立人生觀點重要階段,對學生的教育不能只關注知識的講授,而是要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書藝”校園文化建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營造了一個更加書香的校園,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從小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學校要不斷的完善校園文化建設,給學生營造一個更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郎元興. 推進喀斯特山地農業轉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貴州興義市石山區農業發展的思考[J]. 農業科學,2015,5(3):119-122.2015.53018.
[2]盧堯,汪學余,崔建平. “三峽紅葉”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研究[J]. 科學咨詢,2013(5):32-33.
[3]劉震坤. 電源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J]. 可持續發展,2011,1(3):69-73.2011.13012.
[4]田勤萍,方麗莉. 校園乒乓文化,促進兒童積極個性發展[J]. 江蘇教育(教育管理版),2015(6):58-60.
[5]鄢飛,張樂楠,朱琳. 自貿區建設背景下陜西省物流產業發展思路[J]. 現代管理,2018,8(5):495-502.2018.85065.
[6]楊明友. 墨香傳校園,文化潤桃李 ——南寧二中書法進課堂[J]. 藝術科技,2016(9).1004-9436.2016.0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