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永華
摘 要:“丟書大作戰”源于英國倫敦的公益組織Books On The Underground,是一項圖書分享活動。這股熱潮也蔓延到了中國,不少作家、明星也紛紛在微博上發起該項活動的“中國版”,社會上對于該活動褒貶不一。那么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了許多問題,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關鍵詞:丟書大作戰;地鐵丟書;素質;全民閱讀
1.背景與緣起
1.1歷史背景與緣起
“丟書大作戰”源于英國倫敦的公益組織Books On The Underground。艾瑪?沃特森(Emma Watson)在婦女權益讀書會聯合發起讀書分享活動則讓這個圖書分享活動火熱起來。她希望大家利用通勤的時間讀會兒書,她把書籍藏在了地鐵里,還在書中附上親自手寫的紙條,讓大家像玩游戲般自己去尋找,激起大家讀書的欲望。
1.2中國版的背景
“丟書大作戰”的熱潮也蔓延到了中國。在中國不少作家、名人都加入其中,都紛紛分享了自己的愛書。在2016年11月,北上廣的地鐵、航班、順風車丟下了10000本書,這是新世相發起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丟書大作戰”活動。
然而伴隨著多位明星的參與,“地鐵丟書大作戰”在收獲關注的同時,也引發持續爭議。這個活動在艾瑪·沃特森時叫“藏書”,在中國卻成了“丟書”……
2.丟書大作戰的爭議
總的來說,這活動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和不足,比如人們工作壓力大,上班途中沒精力看書;地鐵車廂太過擁擠,不方便閱讀;書籍可能會受到損害,或被人“順走”,或被打掃衛生的阿姨收走……從這些角度來看,“地鐵丟書”活動確實算不上一個好的閱讀創意。
在地鐵上投書,不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在地鐵中投放書籍本意是好的,但是由于其發放的方式不對,而導致其結果不如人意。上午八點應是交通高峰期,在這樣一個繁忙的時間節點和擁擠的地點投放書籍,這無疑會使原本擁擠的車廂變得更加混亂不堪,會加大地鐵工作人員維護秩序的難度。
有的人認為地鐵上投書,是對文化的踐踏。人們忽略了,一本名著或精品書被隨意仍在地上甚至成為他人取樂的“玩具”,這些都是建立在書本免費的基礎之上,難道那些作家寫作時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就該被如此踐踏嗎?表面上這是一種對作者不公平的待遇,實際上折射出人們對知識文化的踐踏。在當今的世界,書籍并不稀缺,只是缺少那份想讀書的心。
地鐵投書的方式固然很新穎,可是相關的政策、措施并不完善,使其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閱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時候,一個人,一本書,在車站,車來、人走、書留,即使只有5分鐘,這也叫閱讀。如此看來,地鐵投書并不能達到其預期目的,故不可取。
而且以地鐵丟書作為倡導閱讀的形式,又給廣大網友以更多調侃式的討論話題和娛樂化的網絡談資。有的網友認為“地鐵丟書”已經與讀書無關,而演化為一種甄別身份、自我表演以及社交互動的世俗活動。而有的網友直指活動的實質是一場商業營銷活動,而明星的加入,使其更像一場“做秀”,一時間社會上,褒貶不一。
3.丟書大作戰的優勢
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倡導全民閱讀”,2015年又將全民閱讀寫人了政府工作報告,并在報告中提出要“致力建設書香社會"。打造書香社會,倡導全民閱讀,這應是中國夢的一部分。今天的“地鐵丟書"活動就是要將書“丟”給地鐵上的陌生人,讓人們在地鐵上閱讀,并且將這種閱讀的風氣傳播開來,使書香文明搭上時代的列車。
不可否認,“地鐵丟書”活動的出現遭遇到了種種的不解和質疑,但從本質上看,它是一種公益活動,是一種洶涌而來的文明的力量。正因如此,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娛樂界、文化界名人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來他們不僅懷有熱情,更能付諸行動。這種建設性活動比那些刻意迎合讀者造成不良影響的公眾號強太多。地鐵丟書并非營銷手段,而是對國人閱讀撿回了閱讀情懷"。
不是所有事情的意義都應當以成功作為評判標準的,“地鐵丟書”活動無論結局如何,它都是催開閱讀之花的一股春風,意義重大。我們要用超越成敗的眼光去看待它,就像我們明白閱讀本身來必能帶來利益樣。地鐵丟書之舉看似荒謬費解,但卻是一種我們品味文化之心在書中沉淀,讓人文素養與適應了新時代閱讀方式的務實之舉。現代社會思想高度在“丟下書 ,拾起情懷”之舉中提升。
4.啟示
4.1新穎的閱讀形式最吸引人
很多人不喜歡讀書,因為他們認為書籍還沒有手機有吸引力,閱讀的重要性誰都知道,誰都想閱讀更多的書,但是常常事與愿違。在“丟書大作戰”活動中,不管是赫敏把附有親自手寫的紙條的書籍藏在地鐵里,讓大家像玩游戲般自己去尋找,還是中國版的明星引領的閱讀分享導航,無疑都是增加了我們對閱讀的關注度和閱讀的趣味性。所以,有趣的閱讀形式可能更吸引人,也能讓更多的人愿意去讀書,而提高對于某些書籍的關注度可能更能引起大家的閱讀欲望。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想辦法為創造出更多有趣的閱讀形式,多分享閱讀書籍,而非直接給一本書。
4.2哪些時間可以用來閱讀
不少人抱怨說根本沒有時間讀書,閱讀和自己的時間存在沖突,其實不然。時間是擠出來的,擠出來的碎片時間也是很好的閱讀時間,產生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皝G書大作戰”給了我們引導與示范:在地鐵上我們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既然我們沒有辦法專注很長的閱讀時間,那么利用碎片的時間累積閱讀或許是最好的選擇。利用整合起來的資源和時間,從而去做更多的事情這不是一勞永逸做法嗎?
4.3閱讀的意義
我們為什么要閱讀?不同年齡不同閱歷的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絕大多數的回答是閱讀可以增加知識,可以有好成績考個好學校,能有一個好的明天和優渥的生活……不能否認閱讀帶來的最直接意義就是這些,增加知識也好,賺錢也好,我們終究是要更加適應這個社會,在這個社會實現自我的價值。
閱讀是對知識的渴望。閱讀本身就是對知識的積累,也是自身素質的提升。閱讀是對自身的刷新,能夠給與我們這個能力,救贖我們的人格,救贖我們庸常的生活。閱讀可以讓我們暫時的套利日常繁瑣的雜務,見識到比眼前世界更深邃,更遼闊的另一個世界。
“丟書大作戰”帶給我們的一個啟示就是在這樣一個快生活節奏的時代里,太多人都學會了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閱讀變得不再那么純粹,在我看來,讀書是自由思考和慰藉心靈的最好方式。閱讀的意義應重在提升人的能力,包括思維素質和悟性的提升等,能力提升帶來的價值和意義將遠大于其它的直接利益。
5.結語
閱讀是一個直接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不置可否,丟書大作戰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之處,但從事件本身來看,地鐵丟書的出發點是好的。促進全民閱讀的積極探索,營造好全民閱讀之風,構建書香社會。在現代社會,一個國家要強大起來,不知要靠經濟實力、靠軍事實力,而且要靠一個國家的全民素質,人生價值觀,基本制度和輿論影響構成的文化軟實力。
閱讀會開闊一個人的眼界或視野,更是一個人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推動力,但閱讀也是真正要長跑的事,就讓我們帶著“丟書大作戰”帶給我們的閱讀啟示,每天“閱”在“圖”中并“悅”在“途”中吧!
參考文獻:
[1]閱讀是一種修煉.曾紀鑫. 人民網 . 2013-01-15[引用日期2013-01-24]
[2]“丟書大作戰”在滴滴順風車里尋找書籍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6-11-15]
[3]女神赫敏“丟書”實驗為何在英國行得通?騰訊文化 徐娉婷 2016-11-08
[4]中國版"丟書大作戰"遇尷尬:沒人看的書被保潔收走 .網易[引用日期2016-11-18]
[5]丟書大作戰,請少些套路,多些真誠 文化觀察201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