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張萍萍 雷豐榮 劉浩 賈金平
摘 要:中國和美國圍繞貿易問題展開了一系列交鋒,針對對方的一些進口商品征收不同程度的稅率。在美國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加征關稅的情況下,中國被迫對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加征關稅,兩國貿易戰不僅對兩國經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影響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美國大豆情況就顯著地佐證了這樣一種觀點“貿易戰中,沒有贏家”。貿易戰不但損害涉事雙方的國家經濟發展狀況,也會損害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
關鍵詞:貿易戰;大豆;世界經濟
2018年,中國和美國圍繞貿易問題展開了一系列交鋒,針對對方的一些進口商品征收不同程度的稅率。中美兩國貿易戰已經足夠令全世界經貿市場震驚,股市和期貨市場的大幅波動充分證明了這點。所有經濟學家觀點都非常一致:貿易戰中沒有贏家,結局是兩敗俱傷。雖然根據當前的形勢,中美兩國達成全面和解的協議即將完成,現在的問題是:從數量分析的預期結果來看,中美貿易戰對世界經濟影響程度如何?特別是中國和美國在貿易戰過程中經濟損耗程度如何?誰的代價更大呢?顯然,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極其具有研究價值。全世界人民都期待能看到一個相對客觀、科學、有說服力的研究結果,以后發生類似爭端,涉事各方開展對話,協商解決,避免貿易戰的擴大化。
一、研究現狀
貿易戰對世界經濟影響的研究主要分為兩種研究路徑。第一種研究路徑是史料分析法。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針對美歐、美日貿易戰,唐棣(1983)和 李雪根(1986)等很多學者分析了貿易戰對各國經濟影響。本世紀初,陳永福(2001)和曾寅初(2007)分析中日農產品貿易戰對兩個國家及其他國家經濟的影響。對于近些年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戰,喻坤鵬(2010)分析了貿易摩擦與美國延緩中國發展的策略,柯建飛和于立新(2017)探析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應對美國貿易戰的策略。第二種研究路徑是數理分析法。蔣建業(2009)研究了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測算方法并仿真了貿易戰對經濟的影響。蔣永宏(2013)分析了美國新貿易保護主義對美國國內經濟的影響。楊繼軍和范從來(2016)基于52個國家面板數據的經驗證據分析了開放條件下物價水平的形成機制。田開蘭(2016)分析了中歐光伏貿易爭端對雙方經濟損益。綜合目前的研究現狀,貿易戰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已經成為一項熱點研究。本文以中美貿易戰中大豆貿易情況為例,以一貫窺全貌,展示中美貿易戰對世界經濟情況的影響情況。
二、中美貿易戰中大豆進出口的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豆類總產量383億斤,與去年同期相比增產了15億斤,上漲了3.9%。其中,大豆總產320億斤,增產了15億斤,上漲4.8%。農作物的總產量雖在上漲,但實際的種植面積卻在縮小中。據統計,截止到2018年12月,我國播種面積17.56億畝,與17年相比,減少了1428萬畝,總體下降0.8%。逐漸減少的耕地面積與科技水平的提高,雖使農作物單產量日益提高,但與每年要消耗1620萬噸大豆相比,還是遠遠不夠。受制于國內種植條件,我國的大豆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市場,因此嚴重依賴于進口。綜合考慮國內大豆消耗量持續增長,且國內大豆增產未能滿足日益增加的大豆市場需求,預計未來中國大豆仍將繼續維持大量進口的趨勢。
目前,中國大豆90%以上源于美國、巴西、阿根廷。相比于15年中國進口美國大豆占中國大豆進口量的53%,在中美貿易摩擦后,下降到34%。為緩解自美國進口大豆數量減少對中國大豆市場供應的影響,中國加大了對南美國家大豆采購,巴西和阿根廷成為我國主要大豆進口來源國,且兩國均表示愿意加大大豆對我國出口量。
其中,巴西對我國的出口量逐年升高,17年其國產大豆的總量達1.16億噸,出口量高達6.89萬噸,均創新高。目前中國自巴西進口的大豆比重正在大幅度增加,17年為74%,同比增長13.45%,未來進口潛力受限。近期,巴西為緩解國內外大豆市場供應緊張,已向美國大量進口大豆,但由于運費和哄抬物價等因素,使得進口大豆的成本增高,預計未來大豆價格將進一步提高。阿根廷大豆產量雖高,但自身需求大,出口量相對于小,受其國內自然災害的影響,大豆近年產量有所下降,中國自其國進口大豆占其出口量已趨于飽和。
縱觀中美貿易摩擦發展,前期,改變大豆進口來源國,對美國大豆雖起到反制效果,削弱了美國大豆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但隨著巴西大豆供應高峰的結束,在每年10月到次年2月都是中國進口美國大豆的集中期,大豆需求在此期間會出現大缺口,后期如果巴西及阿根廷大豆供應不足,為維持生產,中國可能需要向美國購買大量大豆,盡管極力改變進口來源國,但中國市場目前還不能完全擺脫進口美國大豆。進口成本的增加,這將促使國內大豆價格上漲。
中美貿易摩擦使得中國大豆市場嚴重依賴于國際市場這一問題嚴重暴露,近年來,國內大豆價格始終受到國際大豆市場價格的影響,國內外大豆價格差距明顯,國產大豆在價格上缺乏競爭力,始終處于劣勢地位。總體看來,對美國大豆征稅,提高了國內豆粕市場壓榨成本,由于國內目前大豆庫存龐大,自產大豆即將上市,中美摩擦對進口大豆成本的升高,也有利于國內大豆市場發展,國內大豆價格會平穩中有所上升。
通過對國內外農產品進出口情況的分析,本研究認為對美大豆征稅會促使國內大豆價格上漲,短期對美大豆依賴難以改變,長期加大巴西和阿根廷等國進口量,可以平衡大豆缺口,但成本將升高。在大豆替代品方面,菜粕、蠶粉等蛋白飼料使用量、進口量和價格將適度上漲,但由于營養差異和飼用習慣等因素,影響不會太大。
三、研究結論
在美國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加征關稅的情況下,中國被迫對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加征關稅,兩國貿易戰不僅對兩國經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影響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由上面的美國大豆情況,就顯著地佐證了這樣一種觀點“貿易戰中,沒有贏家”。貿易戰不但損害涉事雙方的國家經濟發展狀況,也會損害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由此可見,世界各國都應該妥善處理貿易爭端,協商處理彼此關切的重要問題,合作共贏,攜手促進彼此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曾寅初,農產品國際貿易爭端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世界經濟研究,2007(3)
[2]楊繼軍,范從來,開放條件下物價水平的形成機制研究——基于52個國家面板數據的經驗證據,南開經濟研究,2016(4)
[3]田開蘭中歐光伏貿易爭端對雙方經濟損益的影響分析,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6(7)
*本文系遼寧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美貿易戰對世界經濟影響的數學模型”(項目編號:20181320702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