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自華
摘 要:在網絡化、信息化的今天,云服務為圖書館帶來便利的同時,圖書館館藏資源的知識產權問題呈現多種多樣,也面臨極大的風險,采取單一的法律手段或者技術手段并不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在新形勢下,需要多種手段綜合利用,通過技術的、管理的、法律的手段來綜合平衡智慧圖書館、云服務商、版權人以及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在充分保障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同時實現館藏資源的高效利用,發揮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職能。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智慧圖書館;知識產權風險;對策
1大數據驅動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新機遇
1.1智慧圖書館定義
智慧圖書館是一種在網絡時代運用了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具有智慧化的圖書館,其工作模式充分體現了書與人、書與書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種新型的圖書館為用戶提供了簡單快捷的智能服務。智慧圖書館的核心是人與事物之間的聯系,逐漸從知識服務轉變成智能服務。智慧圖書館每時每刻都在提供服務,包括文件服務、知識服務以及信息服務,致力于為讀者提供更加精準化、個性化的服務。智慧圖書館運用大數據技術,通過數據挖掘,使圖書館全面信息化,同時整合文獻搜索,實現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和個性化[1]。
1.2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意義
利用智慧圖書館實施規范化管理,實行圖書智能排架,通過各種智能終端,有效地管理圖書,提高館員工作效率,提升圖書館文獻服務能力。通過統一認證,對圖書館的文獻服務和信息系統進行整合,分析整合傳統資源和數字資源,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實現各系統的智能化、個性化。智能空間建設可以促進圖書館資源充分利用,擴大圖書館文獻服務范圍,提高圖書館社會影響力,打造更專業的學術服務,對學術科研深入分析,為科研管理人員提供科研數據支持。知識倉儲中心的建設有助于為武漢紡織大學的學科發展及人才評價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打造更專業的讀者服務,極大地方便了讀者,提升圖書館的整體服務能力和水平。
2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面臨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2.1鏈接侵權問題
鏈接作為智慧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技術手段,自身不存在侵權問題。智慧圖書館鏈接侵權一般是因為鏈接時其設置的方式方法不妥當、隱藏版權相關信息或者作為鏈接標識使用的文字、圖片等牽涉他人的知識產權而引起。
2.1.1鏈接設置的方式方法不當構成的侵權
被鏈接的網站對其作品享有專有出版權或者明確表示不允許他人接入其網站,沒有得到對方同意的情況設立鏈接或者繞過對方的主頁,侵犯了相關信息的網絡傳播權而構成侵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條例》第二條對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使用和相關責任做了明確規定。
2.1.2版權信息被隱藏情況下設立鏈接構成對權利人著作權的侵權
使用隱藏版權信息設立鏈接,鏈接被訪問者打開時,設立鏈接者的網站頁面直接跳出,而不是被鏈接者的頁面,訪問者這時通常會誤認為自己看到的內容就是設立鏈接者的信息,事實上是非法利用了他人的網站內容,對被鏈接網站構成侵權,侵犯了被鏈接網站的著作權,同時作者的著作權也可能被連帶侵犯。《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對相關民事責任做了規定,如剽竊他人需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
2.2館藏文獻數字化侵權問題
為了擴大使用范圍、提高資源利用率,智慧圖書館將館藏信息進行數字化的匯編,也就是經過系統的有序編排,通過電子方式能單獨訪問的獨立作品、數據或其他資料的集合。
對館藏資源作品或者作品片段進行復制、匯編整理建立數據庫,很容易引起著作權糾紛產生侵權問題,既包括數據庫本身的侵權問題,也包括對匯編材料及相關作品的侵權,受到著作權法相關規定的調整。為了陳列、保存而需要復制、編輯館藏作品,以及對已經數字化作品的使用,屬于合理使用的范圍,可以不經過著作權人許可,也不需要支付報酬,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要受到保護,不得侵害;同時對作者姓名以及作品名稱要明確指出。對數據庫的侵權一般情況表現為提供服務的對象超出法律許可的范圍。《信息網絡保護條例》做了相關規定,其服務對象只能是本館館舍內的用戶,不包括館外互聯網傳播服務的特殊權利,否則就構成對作品著作權的侵犯。智慧圖書館將用戶的作品私自上傳或者在沒有著作權人授權使用的情況下,將作品放到數據庫中供用戶使用,都會造成對權利人著作權的侵犯。
3智慧圖書館知識產權風險對策
3.1技術措施
圖書館在網站的鏈接設立上,應當首先選擇鏈接到圖書館主頁的方法;鏈接享有專有出版權的作品,需要專有出版權人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進行;選擇鏈接標識,要明確的文字標識(包括作品名稱、網站名稱、報刊名稱),盡量使用受到著作權法保護的圖片或者圖片的組合。
在云服務環境下,圖書館應當選擇安全級別高、信用度好的云服務平臺,采取合同方式限制云服務商對加密以及未公開館藏資源的使用權限。對館藏信息依照敏感程度和安全等級進行分層,設置獨立的存儲空間進行層級管理。同時建立功能完善齊備的防護措施,包括傳統的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入侵防御系統以及用戶身份資格認證和加密技術,最大限度防御非法用戶的訪問、黑客的攻擊和木馬病毒的傳播,將系統風險控制在有效范圍內。一旦發現有侵權事件發生,及時采取保護措施,對發現漏洞進行封堵、刪除,同時積極對事件進行跟蹤、記錄,防止事件的進一步擴散,以免導致更嚴重的侵權后果。
3.2強化管理手段
首先,需要對圖書館的館員進行相關培訓,學習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設立與知識產權相關的管理崗位。在讀者進行借閱查詢時,能夠第一時間通過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管理手段對讀者的行為進行規范約束,加強對相關知識產權的審查力度。對于云平臺的相關管理人員也要加強業務培訓,熟悉相關法律知識,劃分責任范圍,將知識產權的侵權風險概率降到最低。
其次,規范云平臺的管理。圖書館將館藏資源提供給云平臺,要求云平臺應該有完善的管理模式,對文獻的借閱、查詢、下載等信息詳細記錄,保證風險出現時能夠有據可查。云平臺對訪問者進行分類管理,對高危類別的訪問者限制訪問權限,實時監控,對行為異常的訪問者提出警告。同時,要規范和約束云平臺的職能,不能隨意地出借、轉讓甚至再次開發館藏資源。
3.3法律手段
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法律都是針對傳統方式的圖書館,并不適應云環境下智慧圖書館的發展,不能有效地規范智慧圖書館的作用與功能。在云計算環境下,相關的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要盡快出臺行業標準,立法部門加快制定法律法規,進一步規范云服務商、中間云平臺和圖書館的行業行為標準,規范其市場準入機制。法律應該規定云服務商的服務范圍和服務方式,云服務商應該知悉自己所保存的館藏信息資源是否合法、是否得到著作權人的明確授權允許下載、是否受到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的保護,同時要求圖書館提供的作品應當得到權利人授權并受到相關法律的保護,對于不符合的堅決制止。
結束語
智慧圖書館實現了包括館藏資源開發利用、本地訪問與遠程訪問的融合、圖書館服務與圖書館資源融合、圖書館與社區融合等多層次的服務內容、廣泛的服務對象和多元化的服務方式的結合。一方面促進了圖書館館藏資源的開發利用,另一方面也產生了新的知識產權風險問題。只有對相關的知識產權風險問題進行梳理并有效管理,才能有力推動圖書館智慧化服務進程,實現圖書館的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范紅梅.論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圖書館構建[J].辦公室業務,2018(23):119-120.
[2]劉倍煊.基于高職智慧圖書館構建的知識服務創新發展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10):108-110.
[3]戴月俊.大數據時代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與實踐[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8(0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