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閱讀推廣;服務模式;閱讀資源;閱讀文化
摘 要:文章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現狀,闡述了面向農村留守兒童開展閱讀推廣服務的必要性,提出了閱讀推廣服務模式的設計方法,最后總結了相關經驗,以期為農村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供一些參考。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11-0007-03
國務院發布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研究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達到了6,102.55萬,其中處于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數量達到3,627萬,占全國兒童數量的22.3%[1]。從2006年開始,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問題”,而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三農問題的衍生物也受到了政府和教育部門的大力關注[2]。隨著近年來全民閱讀推廣熱潮的興起,人們越來越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問題。筆者認為,作為全民閱讀推廣的重要陣地,圖書館應在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問題上發揮作用,面向農村留守兒童構建科學的閱讀推廣服務模式。
1 農村留守兒童閱讀現狀分析
1.1 缺少良好的閱讀環境
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推廣環境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國縣鎮基層圖書館、文化站建設數量不足,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農村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圍。其次,農村中小學建設資金有限,很多中小學圖書館配套設施不完善,不僅館藏資源種類有限,而且內容單一。再次,與城市相比,我國農村家庭經濟收入普遍偏低,加上家長對留守兒童的閱讀重視不夠,很少支持孩子看課外書,且家庭藏書有限,在家庭中很難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最后,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大部分留守兒童將主要精力放在課內知識的學習上,課外閱讀時間有限,無法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3]。
1.2 缺乏固定的閱讀場所
固定閱讀場所的缺乏是限制農村留守兒童積極閱讀的主要因素。由于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有限,再加上基層機關缺乏用于村民文化建設的資源、經費,以致許多留守兒童很難找到固定的閱讀場所。有學者研究發現,農村留守兒童進行閱讀的主要場所是家庭、學校、書店等場所,很少有留守兒童選擇將鄉村文化站、農家圖書室作為閱讀場所。雖然家庭是留守兒童進行閱讀的主要場所,但農村家庭的藏書量有限,很難讓留守兒童進行多元化閱讀,導致兒童的閱讀質量較低[4]。
1.3 缺乏豐富多樣的閱讀資源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物質財富的快速增多,兒童出版界也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供家長和學生選擇的兒童課外讀物種類日益增多。但是,農村中小學用于購買兒童課外讀物的經費有限,用在圖書館建設方面的資金更是捉襟見肘,即使有些農村中小學設置了圖書室,也存在館藏資源結構不合理、人均藏書量偏少的現象,很難開展閱讀推廣活動。與此同時,農村留守兒童在外務工父母的收入有限,所獲得的經濟收入僅夠家庭日常開銷,沒有為兒童購買課外讀物的經濟能力。調查顯示,農村留守兒童的課外閱讀資源一般是通過同學借閱、家庭購買、教師購買等途徑獲得的,課外閱讀資源的獲得渠道十分有限。
2 面向農村留守兒童開展閱讀推廣服務的必要性
2.1 彌補農村留守兒童閱讀資源的不足
從2007年開始,國務院教育部等八部委統一規劃實施了建設農村“農家書屋”工程,旨在通過合理配置閱讀資源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以“農家書屋”為紐帶豐富農民的精神世界。雖然到2015年年底,我國建成了近40萬家農家書屋,但大多數農家書屋的閱讀資源結構不合理,缺乏符合兒童閱讀興趣的課外資源,不能有效激發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熱情。同時,農家書屋硬件設施不完善,缺乏固定的閱讀場所,開放時間不能保障,不能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閱讀服務支持。此外,農家書屋的圖書管理人員大多沒有接受過專業化的訓練,不能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進行科學指導。以專業圖書館為載體的閱讀推廣服務具有完善的知識傳播體系,能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特點提供閱讀推廣服務,彌補農村留守兒童閱讀資源的不足[5]。
2.2 緩解留守兒童因親情缺失產生的焦慮情緒
研究發現,我國農村75%的留守兒童長期處于親情缺失、家長管理缺位、缺乏親人呵護的教育環境中,因此,很多留守兒童會出現孤獨、焦慮等情緒。面向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推廣服務模式可以將家庭教育與閱讀推廣服務結合在一起,其受眾群體可以是多個農村家庭中的留守兒童,具體來講就是以家庭為單位開展閱讀推廣。在推廣過程中,圖書館借助現代互聯網設備搭建共享平臺,使子女與家長可以以視頻在線的方式開展閱讀交流,親子間的互動提問以及家長給予孩子的鼓勵都可以通過在線互動的方式實現。同時,圖書館專業的兒童閱讀專家還可以傳授親子閱讀技巧,引導家長重視子女的閱讀教育,緩解農村留守兒童因親情缺失產生的焦慮情緒[6]。
2.3 對留守兒童進行正確的閱讀指導
近年來,我國圖書館積極響應政府的“新農村建設”號召,逐步重視新農村文化建設,通過引入專業人才,優化圖書館員隊伍結構,逐步建立起了一支適應“新農村建設”的層次結構分明、年輕化、專業能力突出、具有較高服務能力和信息化素養的人才隊伍。這些專業人才熟悉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具有專業的兒童教育經驗,熟知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方式。在面向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推廣服務中,他們能科學分析兒童的閱讀需求,耐心解答留守兒童提出的各種閱讀問題,并可以根據留守兒童的年齡、性格特點、知識結構、基礎能力等,推薦適合兒童閱讀的書籍,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3 面向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推廣服務模式設計
筆者通過分析農村留守兒童的性格特點和閱讀需求,從閱讀行為分析、閱讀推廣服務活動、閱讀推廣內容的角度設計了符合農村留守兒童閱讀特點的閱讀推廣服務模式,旨在激發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興趣,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
3.1 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行為分析
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推廣服務之前,需要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行為進行分析,這是保障閱讀推廣服務有效性的基礎。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迫切需要固定的閱讀場所、多樣化的閱讀資源和科學的閱讀指導服務,這就要求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服務不僅要能提供穩定的閱讀場所和多種閱讀資源,還要配備專業的圖書館員進行閱讀指導。因為農村留守兒童在閱讀資源選擇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所以圖書館員要做好咨詢服務,引導他們正確選擇書籍。為全面掌握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行為,更好地引導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行為,筆者設計了農村留守兒童閱讀行為動態模型(見圖1)。
3.2 策劃契合兒童閱讀興趣的閱讀推廣活動
圖書館應圍繞農村留守兒童的興趣開展種類豐富、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只有保障活動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才能吸引更多的兒童參與進來。在活動策劃過程中,圖書館應全力做好宣傳推廣工作,保障閱讀推廣活動契合留守兒童的興趣,閱讀推廣服務人員也應加強對留守兒童閱讀服務的講解,以調動他們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的積極性。
3.3 設計符合留守兒童閱讀習慣的閱讀推廣服務內容
閱讀推廣人員應根據活動方案引導農村留守兒童積極參與閱讀推廣主題活動。推廣人員可以用不同的指導方法幫助農村留守兒童體驗閱讀的樂趣,如:針對兒童文學讀物,圖書館員可以對不同種類的作品進行分類,以分級目錄的形式向農村留守兒童推薦通俗易懂的文學作品,并通過發放指導材料消除他們的閱讀緊張情緒,逐步加深他們對閱讀的認知;對于小說故事類書籍,圖書館員可以將相關的電影、微視頻作為引導材料;對于經典文學作品,圖書館員可以通過音視頻的方式向兒童介紹作品的作者、背景、文化。閱讀推廣人員要加強與農村留守兒童的溝通交流,以知心朋友的身份為他們提供溫馨的閱讀推廣服務,幫助他們塑造閱讀信心,根據他們的需求隨時調整服務內容。
4 面向農村留守兒童開展閱讀推廣服務的有益經驗
4.1 重視閱讀推廣服務效果評價
面向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推廣服務以符合兒童興趣的閱讀推廣主題為載體,拓展了兒童閱讀資源的獲取渠道,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但是,良好閱讀推廣服務效果的取得并不能僅僅依靠增加活動次數,圖書館還需要對閱讀推廣服務效果進行全方位評價。為了提高面向農村留守兒童閱讀推廣服務的有效性,閱讀推廣工作人員有必要對每一次閱讀推廣服務活動進行總結評價及分析,發現閱讀推廣服務活動的不足和問題。圖書館應將服務效果作為重點評價內容,結合用戶的體驗和反饋,探討達到更好的閱讀推廣服務效果的路徑。閱讀推廣服務人員作為活動的實際執行者,要嵌入整個活動的宣傳、策劃、服務過程中,根據每個服務階段留守兒童的需求和反饋,及時更新服務內容,使閱讀推廣服務取得最佳效果。
4.2 保障閱讀推廣服務活動的多樣性
在面向農村留守兒童開展的閱讀推廣活動中,圖書館員首先要策劃契合兒童興趣的閱讀推廣服務主題,調動農村留守兒童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的熱情。這也就決定了在閱讀推廣活動開展過程中,圖書館要結合兒童的閱讀需求提供穩定的閱讀場所,設置專門的主題閱覽室,開設專門的閱讀討論區,并為他們提供專題閱讀交流空間,使他們可以及時交流閱讀心得,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在閱讀推廣過程中,圖書館可以聘請專業的閱讀推廣服務專家、兒童教育專家、心理教育專家根據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能力設計閱讀推廣活動,如:以兒童沙龍、兒童書友會等形式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結合信息技術、新媒體工具開展形式多樣的親子閱讀活動;借助微信、微博開展“親子閱讀漂流瓶”“親子閱讀比賽”等活動。
4.3 加強農村閱讀文化建設
面向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推廣服務擔負著指導留守兒童科學閱讀、提升其文化素養的重要職責。農村閱讀文化是農村文化風氣的載體,對留守兒童的文化素質、閱讀習慣、閱讀興趣、閱讀行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圖書館要做好農村閱讀文化建設工作,與農村自治機關、村委會、農家書屋、鄉村文化站等機構開展閱讀推廣合作,通過加強面向農村的文化資源輸出,開展農民專業技能培訓活動、圖書展覽會、兒童閱讀培訓、文化普及活動等,營造良好的農村閱讀文化氛圍。圖書館應根據農村的產業結構,農民的文化素質、受教育程度,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等,有針對性地開展閱讀推廣服務活動。例如:圖書館可以與村委會共建閱讀文化站,并派遣專業的閱讀推廣人員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閱讀指導,也可以借助互聯網向農家書屋及時輸送符合兒童興趣愛好的電子資源。加強農村閱讀文化建設,可以使留守兒童在濃厚的閱讀文化氛圍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覃仕蓮,徐軍華.基于實地調研的農村留守兒童閱讀推廣探究[J].圖書館建設,2017(8):54-61.
[2]吳江.農村留守兒童閱讀推廣資源優選策略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6):21-22.
[3]陳雯.走進“留守兒童”心靈世界的“真人圖書館”[J].圖書館雜志,2017(6):67-71.
[4]萬美瓊.縣級圖書館對農村留守兒童閱讀推廣服務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5(7):110-111.
[5]周堅宇.關于圖書館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閱讀指導的思考[J].圖書館建設,2015(12):50-54.
[6]馬海霞.公共圖書館農村兒童閱讀推廣的策略[J].圖書館學刊,2012(4):96-97.
(編校:周雪芹)
收稿日期:2019-10-25
作者簡介:吳志琳(1974— ),喀什地區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