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介紹了圖書館發展的基本趨勢:1.資源數量爆炸式增長;2.空間場所布置不斷優化;3.技術設施不斷創新升級;4、服務向學科化、個性化和深度化發展。接著提出了未來高校圖書館建設的基本思路:要瞄準學校戰略,依據用戶需求,推行機構改革。吸引師生主動參與圖書館建設。具體措施有:1.建立資源組織新體系。從資源采購、資源發現、資源整合、資源共享等方面抓起。2.始終以服務用戶為主導。3.組建一支高素質館員隊伍。既要引進人才又要培養自有人才,形成金字塔型的人才梯隊。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營造良好的組織文化氛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訓機制。4.進行生態管理。建章立制、規范業務流程。關注各種統計數據,分析挖掘,進行科學管理。5.主動服務創新。6.建設智慧圖書館。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建設思路;生態管理;智慧圖書館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信息技術和智慧校園迅速發展,對以書籍為主要載體的高校圖書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1 圖書館未來發展基本趨勢
1)隨著以太網速度的快速增長,WiFi及移動網絡的全面覆蓋,移動終端設備的增長以及智能功能的快速增長,帶來網絡類資源的數量急劇膨脹,呈現爆炸式增長態勢。
2)圖書館與時俱進,服務功能不斷演化,多樣化滿足用戶需求,空間場所布置不斷優化,幾乎是顛覆式再造。
3)技術設施不斷創新升級,提高圖書館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節約管理成本。
4)圖書館服務向學科化、個性化和深度化發展,對館員隊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 未來高校圖書館建設的基本思路
高校圖書館是學術交流中心、知識加工中心,文化傳承中心,在學校起著輔助人才培養、教學改革、科研創新、學科發展、文化傳承等重要作用。良好的組織機構是保證服務有效推進的基礎,以用戶為中心進行機構重組勢在必行。
未來高校圖書館建設的基本思路:我們要瞄準學校戰略,依據用戶需求,推行機構改革。充分滿足教、學、研、管等需求;吸引師生關注、了解和利用圖書館;吸引師生主動參與圖書館建設。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2.1 建立資源組織新體系
以學校發展戰略和師生需求為牽引,在智慧圖書館框架下,構建一個結構合理、重點突出、特色鮮明、類型豐富的,能夠全面支撐學校教、學、研、管等各方面發展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為了保障館藏資源能滿足以上要求:應從資源采購、資源發現、資源整合、資源共享等方面抓起。
資源采購;以讀者需求為導向,走進院系,針對學科發展布局,建立合理的館藏優化機制;借助數學模型、分析工具和服務數據,分析核算資源建設的效益和投入產出比,制定出合理的資源采購方案。
資源發現;隨著圖書館成為更大數據網絡的組成部分, 圖書館資源建設要從捕捉和記錄館藏資源的描述性細節轉變到識別和建立更多資源的關聯和聯系上來,發現資源之間的關系重要于發現資源本身,解決資源孤島的問題?,F在,圖書館有很多資源可以數據化,包括文獻資源、書目資源、規范資源、元數據資源等都可以利用關聯數據技術發布為任意開放互聯的關聯數據,即將圖書館數據關聯數據化。
資源整合?;ヂ摼W上的各種資源具有分散性、無序性、廣泛性等特點,圖書館員可以根據用戶需求選擇相關信息進行組織、加工、整合,形成新的方便有效利用的資源,從而大大地豐富、補充館藏數字化資源。
資源共享。各高校圖書館間應該摒棄門戶之見, 嘗試開展在各種服務領域的互助協 作,不僅可以擴大自身的服務對象范圍,使本館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資源的重復浪費,也可以促進各機構館員間加強交流合作,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最終使有限的人力設備等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
2.2 始終以服務用戶為主導
用戶(教師和學生)是一流大學圖書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戶(教師和學生)的參與和貢獻決定了高校圖書館的水平。用戶曾經是“弱勢群體”,現在用戶需求牽引圖書館,未來的用戶是圖書館的主人。以用戶為中心是圖書館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也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核心戰略。作為服務性機構,圖書館必須把用戶及其服務作為所有工作的起點和終點。在競爭環境下,如果圖書館不能充分體現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不僅會失去圖書館所依賴的用戶,還會失去圖書館本身。過去,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由圖書館說了算,隨著讀者權利意識的提高和圖書館經營理念的轉變,圖書館使用者的主觀意識得到尊重和發揮。讀者決策購買(PDA)是近年來的一種良好實踐。最近在內蒙古圖書館又進行了一次嘗試,開展了“我閱讀,你買單,我的圖書館,我做主”的活動,使讀者真正成為圖書館主人。高校圖書館應加強和改進與師生的溝通,提高服務水平,更好地為師生服務。
2.3 組建一支高素質館員隊伍
高水平的高校圖書館應擁有一個金字塔形的隊伍結構:領軍型人才:國內知名、國際有影響力,帶領圖書館沖擊研究和服務前沿;專家級人才:開發各領域創新模式和技術應用,保持國內領先地位;特色專業型人才:承擔圖書館各特色專業骨干,保障圖書館高效運作;技能型人才:承擔圖書館技能崗位工作,完成整體業務流程;輔助類人員:承擔圖書館日常服務工作,完成一般服務。同時,既懂圖書管理專業知識又精通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也不可或缺。
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估算,物力投資增加4.5倍,利潤相應增加3.5倍;而人力投資增加3.5倍,利潤將增加17.5倍。圖書館既要對現有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培訓,提高其專業及業務能力,也要根據需要引進不同層次、不同學科的高素質人才。高校圖書館要運用新的機制引進人才,館員隊伍要不斷吸收圖書情報學、計算機科學及其他學科的各種人才,更要引進具有網絡信息技術及多種相關學科背景知識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以滿足數字圖書館建設的人才需求,更好地為用戶服務。
人才引進之后,要留住人才并善加利用。必須要做好以下幾件事:1)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可以從精神層面給予鼓勵,比如對表現優秀的人員及時進行榮譽獎勵、也可以從物質層面增加薪酬補貼、還可以從職業生涯方面出發、讓人才晉升有更大的發揮空間)。2)營造良好的組織文化氛圍,鼓勵員工發揮團隊精神、創新精神、服務精神和奉獻精神,讓這些文化深入人心。3)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訓機制,明確培訓目標,促進培養管理制度建設,加強質量保障機制建設,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激發培訓者和人才的主觀能動性,更加有效地培養人才的各種能力。
2.4 進行生態管理
建章立制、規范流程。梳理建立規章制度和業務流程,加強跨部門協調,梳理正能量文化。除了制定和實施各種圖書館標準外,制定圖書館工作規范也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趨勢。目前,高校圖書館和科學專業圖書館,都已經逐漸生成了新的資源加工規范和流程規范,高校系統的CALIS,科研系統的NSTL,以及其他一些圖書館聯盟也都在投入力量研制相關的標準化和規范,可以看出,我國圖書館標準化、規范化的趨勢勢不可擋。
關注數據,分析挖掘,科學管理。建立數據統計平臺:內容應涵蓋讀者入館人數統計,借閱量與各項服務統計,電子資源利用統計,圖書經費統計,信息素養教育統計,空間設施利用統計,參考咨詢服務統計等等。對業務數據要及時整理,科學管理,形成長效分析機制。在數據分析基礎上,以數據為驅動,進行科學管理。
2.5 主動服務創新
鼓勵圖書管理者善于思考、不斷探索新的思想方法,形成樂于嘗試實踐的氛圍,主動關注新技術并積極引入,敢于對新技術提出質疑并進行主動創新。全面有效組織、整合和優化各項資源;分層分類規劃、設計和實施各種服務;合理按需將資源與服務推送給師生;主動參與學校教、學、研、管整個過程。瞄準學校發展戰略,服務理念要不斷進步,服務質量要不斷提高,關注重點應從普遍服務夯實到特色專項突破,從服務全覆蓋到服務精準化,從服務廣度、強度到服務成效、貢獻。
2.6 建設智慧圖書館
智慧圖書館就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圖書館建筑、圖書館設備、紙質館藏、數字資源、用戶、館員等各個要素關聯起來,實現全方位的互聯互通,高效、快速地提供人性化、專業化、智慧化的服務與管理,最終實現智慧化管理和服務的一種新型圖書館運作模式。它是一個以資源為基礎、技術為支撐、服務為靈魂、以人為核心、空間為實現條件,各要素之間相互融合的有機體。智慧圖書館兼有物聯網和數字圖書館的雙重特征,它具有全面感知、共建共享、泛在服務、互聯互通等特點。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智慧圖書館,對高校圖書館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利用智慧圖書館實施流程化管理和精細化管理。隨著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圖書館的技術手段發生了重大變化,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也使用戶的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在此背景下,通過智慧圖書館實現工作流程再造成為必然,從而實現對業務流程的重新梳理、精簡和優化。其次提升圖書館文獻服務能力。通過知識社區對圖書館提供的文獻服務進行整合,通過全面信息化系統對圖書館管理進行整合,通過文獻搜索整合傳統資源和數字資源,通過數據挖掘實現.各系統的智能化、個性化,將極大地方便讀者,提升圖書館的整體文獻服務能力和水平。三是擴大圖書館文獻服務范圍,提高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目前百度、谷歌和亞馬遜等信息服務的互聯網公司,在新時期對圖書館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其根本原因是圖書館文獻服務能力和范圍與技術進步和社會需要不同步。而智慧圖書館可以通過完善的、科學的文獻服務構建,通過各種信息技術,拓展到其他行業中隨時提供文獻服務,使圖書館無處不在,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必將大幅提高。
3 結語
高水平大學需要有高水平圖書館支撐。我們只有時刻堅持以用戶需求為中心不動搖,瞄準學校戰略,充分滿足教、學、研、管等需求,以創新的姿態,不斷推進機構改革,利用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用心、用智慧去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圖書館。
參考文獻
[1]李君蘭,申嫻.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工作[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8(1):80-82.
[2]李君蘭,丁寧,張玉.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趨勢與能力提升[J].卷宗.2016(12)
[3]劉茲恒.圖書館未來發展趨勢[J].中外文化交流,2017(10):64-66.
[4]陳海燕.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圖書館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13.
[5]馬水松.高校智慧圖書館探析[J].圖書館學刊,2016(7):11-13.
[6]趙宏亮;基于用戶需求的高校圖書館管理模式與策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7]彭鳳,黃力軍.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組織體系構建[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4(3):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