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森

關鍵詞:知識創新驅動;機構知識庫;建設模式
摘 要:文章在論述知識創新驅動概念的基礎上,從知識管理、知識組織、知識發現角度分析了下一代機構知識庫的特點及其建設模式,最后從平臺建設、內容建設、制度建設、技術建設的角度總結了下一代機構知識庫的建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11-0089-03
學界將機構知識庫定義為搜集、獲取、整理和長期保存多種智力資源的數字集合體,即機構知識庫利用開放的網絡系統及多種互聯網終端,以低廉的價格或是免費開放的形式為讀者提供知識資源。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各學科領域的知識資源逐漸增多,對分布于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進行資源高度聚合與科學分類,并根據知識資源的結構特點進行有效的知識創新成為圖書館下一代機構知識庫建設的新方向[1]。作為智力資源的聚集地,為了更高效地滿足用戶的智力服務需要,下一代機構知識庫需要結合社會知識環境變化,深入挖掘知識資源的價值,生產高質量的數字化知識產品,以更為科學化、專業化、規范化的知識產品為用戶提供智力支持。
1 知識創新驅動概述
1.1 知識創新驅動的產生
21世紀是知識的世紀,也是人類科學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各種科學技術及新型學科的產生,人類面對的知識資源數量呈快速增長的態勢。面對新學科的產生以及人們日益多元的知識需求和智力需求,有效的知識創新成為應對社會新知識需求的有效手段。在這樣的背景下,知識創新驅動的時代已經來臨。一方面,智能技術、知識挖掘技術、知識處理技術、多樣化知識采集方式等使社會各學科領域的知識資源記錄和長期保存成為可能;另一方面,大量知識資源具有了信息化、數字化特征,海量知識資源被迅速搜集、分類、聚合、創造,在各個學科領域及互聯網虛擬空間形成體量巨大、種類多樣、內涵豐富的知識資源,推動了社會知識創新的進程。
1.2 知識創新驅動的內涵
知識創新驅動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科學工具,通過有效的實驗研究(包括科學實驗探究、技術應用探究)獲得基礎科學和科學技術新知識的過程。知識創新驅動的本質是應用新的科學研究成果、知識理論、思維方法驅動社會產業進步,依靠新技術、新方法積累新知識。知識創新驅動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是新技術、新發明的重要驅動力,是人類科技革命和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知識創新驅動為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推進社會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理論和方法。以知識創新驅動為引領,下一代機構知識庫可以創造出新的知識產品,滿足用戶更加多元化的知識需求。
2 基于知識創新驅動的下一代機構知識庫的建設特點
面對社會各學科領域的知識資源,圖書館應進行廣泛的搜集和聚合,發現知識資源的內部關聯,創造新的知識體系,建設滿足知識創新的新一代圖書館機構知識庫,為用戶提供多種智力支持。
2.1 開放共享的知識管理
知識的有效關聯、資源的高效開放和有效的知識管理成為下一代機構知識庫建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為了推進知識資源共享并促進知識資源的高效利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從2014年將知識共享、組織、管理及利用作為機構知識庫建設申報的重點考察要求。此后,為應對全球知識環境的變化,歐美國家機構知識庫利用知識挖掘技術、知識處理技術、知識組織技術積極建設開放共享的知識組織平臺[2]。
2.2 高效的知識組織服務
對知識資源進行高效組織,并通過語義關聯技術有效關聯多種知識資源,實現各類知識的有效聚合,為知識資源的有效利用創造有利條件是基于知識創新驅動的下一代機構知識庫建設的重點內容。例如:芬蘭國家圖書館聯合開放獲取中心合作建立機構知識庫,借助知識搜集技術對多種知識進行有效組織。
2.3 便捷的知識發現服務
根據用戶需求為用戶精準匹配知識資源,或由用戶通過自主操作機構知識庫線上系統自動查詢知識資源,實現便捷的知識發現服務,并根據用戶需要推進知識創新,是基于知識創新驅動的下一代機構知識庫服務體系應著力解決的問題。便捷的知識發現服務是下一代機構知識庫需要具備的基本功能。具體來講,圖書館應根據用戶需求建立知識發現系統,通過分析用戶需求,建立知識需求主題集,并利用數據分析技術對用戶需求進行集中分析,精準預測用戶未來可能產生的需求傾向,并自動匹配知識資源[3]。
3 基于知識創新驅動的下一代機構知識庫建設模式
從當前社會各學科領域知識創新的條件和機構知識庫服務程度來看,基于知識創新驅動的下一代機構知識庫建設模式可歸納為聯盟模式、多元模式、智能模式三種類型(見圖1)。建立完善的知識創新體系,可以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
3.1 聯盟模式
知識創新驅動這一理念最早產生于美國,由美國產業協會提出,伴隨著知識創新驅動理念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以知識創新驅動為引領的機構知識庫建設模式發生了改變,即由“自主型”向“聯盟型”轉變。目前,機構知識庫大多由圖書館或其他圖書情報機構自主建設,知識資源也僅局限于內部人員使用,且在國內較為常見,如香港城市大學機構知識庫、深圳大學機構知識庫等[4]。由于自主模式不利于知識創新條件下知識資源的深度共享及有效關聯,以知識創新為主要方向的下一代機構知識庫應逐漸向聯盟模式轉變,即兩個或兩個以上協作主體共建機構知識庫,設置統一的知識應用標準,將不同的文獻資源共同存儲到知識庫中,用戶借助機構知識庫提供的外部移動終端就可以共享知識資源。
3.2 多元模式
目前,機構知識庫仍然存在數據庫數量有限、知識結構單一等問題,在知識資源的聚類、優化、創新方面也存在不足,知識資源仍以學術論文、數字文獻為主,對科學數據、科研成果的關注與獲取不足。基于知識創新驅動的下一代機構知識庫建設應以多元模式為主,同時還要與不同的數據機構、出版機構、情報服務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利用互聯網共享知識資源,并建立完善的知識獲取機制,對分布于各機構的知識資源進行采集存儲,以實現多元化的知識采集和多元化的知識共享。
3.3 智能模式
大數據時代,知識創新驅動離不開大數據技術、智能技術的支持。圖書館可以使用大數據技術對各類知識資源進行分類、提取、挖掘、標注,并將標記好的知識資源存儲到相關知識庫中,以便用戶查詢。當前的機構知識庫還需要用戶使用PC設備登錄開放界面,通過輸入關鍵詞查詢、下載知識資源,不僅費時費力,且查詢的精準性較差。基于知識創新驅動的下一代機構知識庫應利用大數據技術、智能技術對知識的元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并借助移動端,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查詢和獲取知識資源,同時其搭建的智能推送系統可通過追蹤用戶獲取知識資源的習慣測算用戶需要的知識資源類型,進而為用戶推送知識資源,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4 基于知識創新驅動的下一代機構知識庫建設策略
以知識創新為動力聚合多種知識資源,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可以滿足社會各學科領域的多種知識需求。基于知識創新驅動的下一代機構知識庫應從平臺、內容、制度、技術等角度搭建完善的服務體系,為用戶提供多種知識服務。
4.1 平臺建設:知識資源聚類服務平臺
圖書館應借助智能技術、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可視化技術、智能推送技術等,對各學科領域的知識資源進行搜集和深度聚合,找到知識資源的內部關聯,挖掘知識資源的價值,為用戶提供多種知識服務和智力支持。如:圖書館可借助大數據技術精準定位用戶需求,根據用戶習慣為用戶精準推送知識資源,摒棄低效的知識服務模式,實現知識創新基礎上的高效知識服務。
4.2 內容建設:建立知識資源自動采集機制
機構知識庫應建立知識資源自動采集機制,使用知識關聯技術、爬蟲工具對各類知識資源進行高效采集,并利用共享網絡實現不同主體間的知識資源轉換,拓展知識的來源渠道,為機構知識庫的建設提供保障。
4.3 制度建設:知識創新管理制度
基于知識創新驅動的下一代機構知識庫建設除了要保障知識資源的高效獲取、存儲,還要健全制度體系,圍繞知識資源的類型、結構、內容建立知識創新管理制度,用以推動知識創新。圖書館要對知識內容進行嚴格把關,重視知識資源采集標準的制定,及時更新知識資源。同時,工作人員要熟練掌握知識庫平臺操作技能,以提供用戶滿意的知識服務為工作原則,嚴格把控知識資源質量,保障知識創新成果的有效交流。
4.4 技術建設:建立多重知識服務體系
在智能時代,以知識創新驅動為主的下一代機構知識庫建設更應重視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為了更高效地滿足用戶需求,機構知識庫可以利用新型的算法工具,根據用戶檢索習慣提供自動推送服務,也可建立線上交流系統促進用戶間知識資源的共享,不斷強化機構知識庫的服務功能,提高知識服務質量。
5 結語
綜上所述,下一代機構知識庫建設不僅需要考慮技術要素、平臺要素、制度要素、內容要素等,還要注重服務質量的提升。圖書館可以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智能技術以及建立聯盟等方式為用戶提供更加高效的知識服務和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3]徐晨琛.面向學科服務的機構知識庫建設與應用[J].圖書館學刊,2018(12):51-54.
[2]劉暢,劉雯,湯亞南.東北大學機構知識庫服務推廣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8(10):45-49.
[4]步宏婕.機構知識庫的建設策略與實踐[J].情報探索,2019(1):57-61.
(編校:周雪芹)
收稿日期:2019-10-20
作者簡介:張 森(1981— ),深圳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