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閑暇教育的問題已引起高教界的廣泛關注,發展大學生的閑暇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引導大學生有價值、科學地利用閑暇時間,提高閑暇生活的質量,成為大學生教育的一個急于解決的課題。
關鍵詞:閑暇;大學生閑暇教育
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生的閑暇時光是把“雙刃劍”,所以對大學生的閑暇生活進行科學的有價值的指導,提高他們閑暇生活的質量已成大學生閑暇教育的當務之急。高校要把閑暇教育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認真抓好,以發揮學校在閑暇教育中的組織作用。
1 實施大學生閑暇教育的策略
1)學校管理者要在思想上認識和重視閑暇教育并協同社會共同實施。學校要認識學生閑暇時間增多對教育的挑戰、機會和問題,充分發揮學校在閑暇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將閑暇教育納入學校工作計劃。在教育過程中融入閑暇教育內容,開設“閑暇指導”課,為閑暇教育創造必要的條件。管理者根據學科教學的特點,探討學科教學與學生閑暇活動的關系,尋求學科教學與閑暇教育的契合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在課堂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閑暇活動中去,并在閑暇活動中進一步拓展和豐富學科知識。
2)結合大學生生涯規劃,系統地制訂閑暇教育計劃。從終極意義上說,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站在自我實現、人生不朽的高度上來探索職業、規劃職業的,并不僅僅是為了找工作而準備,也不是功利地為了一時的高就而忽略了自身的發展。學科知識固然為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奠定了專業基礎,但是自身的職業傾向和興趣、愛好、能力是需要在閑暇中積累并逐漸明確的。閑暇活動能對個人的興趣、需要、性格和能力產生很大的影響。就這個角度而言,閑暇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可謂是殊途同歸,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當前大學生更多關注的是自身的自由與發展,他們必須在閑暇時間里回答“我是誰?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將成為什么?”。由被動接受到自主決定,由被告知到主動追問,自由選擇,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本身就是他們發揮創造性的過程。因此,必須要認識到閑暇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也要系統制訂教育計劃,以培養創新人才為基點,明確學生發展方向,體現閑暇教育實施的目標、內容、方式和評價等環節。
3)重視大學生第二課堂和開設閑暇教育課程,提升創新實踐能力。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有益補充和延伸,是整個教育培養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二課堂是實施大學生閑暇教育的有效平臺,也是大學生增長才干、拓展素質、鍛煉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閑暇課程的開設,讓學生在受到閑暇教育之后獲得這樣一種能力,能準確地估價自己的潛力與學習狀況,把閑暇時間重點分配在自己特長學科與落后學科的能力;按照“優時優用”的原則,以最好的時間完成最重要的學習任務的時間分配能力;根據情況變化調整計劃,防止時間空耗的應變能力等。
4)加強閑暇教育師資建設,促進閑暇教育專業化。當前大學生閑暇教育存在的缺陷之一就是缺乏合格的閑暇教育師資。因此許多高校實際上并沒有完全意義上的閑暇教育,或者說閑暇教育的效果不明顯。閑暇教育有專門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必須由專業教師來承擔,這是保證閑暇教育質量的基礎。目前,可以將那些素質較全面且具有閑暇教育能力的教師和管理人員,通過進修、培訓組建起一支專職閑暇教育隊伍。同時向社會聘請一批從事閑暇文化建設工作的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技能的人才作為兼職教師,當然還可以根據需要引進專門的人才。只要把閑暇教育視為學校培養創新人才不可缺的途徑,閑暇教育專業化面臨的難題也會迎刃而解。
5)動員各方力量優化社會環境,構建學生閑暇生活的新格局。(1)以思想政治工作者為主導,培養閑暇教育的指導者,提高指導者素質。閑暇教育的指導者應具備較全面的閑暇素質、較高的理論水平、較高的閑暇活動技能和較強的指導能力。因此,建設閑暇教育的師資隊伍要致力于提高指導者的知識體系和能力素質。(2)建設高校閑暇文化,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一是在器物層面,學校應該主動地建造、創設、挖掘閑暇生活的場地、設施和空間,盡可能為大學生的閑暇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二是在精神層面,要在校園內倡導科學的閑暇意識和閑暇價值觀,為大學生閑暇教育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三是在行為層面,主要是組織與開展閑暇文化活動。(3)引導大學生正確利用大眾傳媒,尤其是網絡媒體。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一是使大學生真實全面地認識媒介,如媒介的性質、特點、功能、局限等;二是幫助大學生建立對媒介信息的批判反應模式,提高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使他們能理性地欣賞、評價媒介產品,正確選擇、解釋、分析媒介信息;三是使大學生提高媒介接觸行為的自我管理能力,爭做媒介的主人而不是媒介的奴隸;四是使大學生提高利用媒介發展自己的能力,通過媒介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從而為自己的成長和發展服務。
2 正確引導大學生利用閑暇時光
高校要積極探索文化多元化條件下大學生業余文化活動的新途徑、新平臺,把大學生吸引到先進文化、高雅文化的學習、欣賞、研究和創新中來,從而自覺抵制社會上不良文化因素的影響。
1)正確引導學生閑暇時光上網。應積極開展“拯救網絡成癮同學特別行動”,輔導員與網絡成癮學生交朋友。輔導員經常深入到學生當中,重點做好網絡成癮學生的思想工作,幫助他們制定“上網限定計劃”、“上網提醒卡”等,使執迷于網絡的學生能夠在認知與行為趨于統一。并且教育學生遠離“娛樂網吧”,倡導“理性利用網絡”,舉辦與該學生興趣有關閑暇活動。
2)引導大學生利用閑暇時光增進身心健康。大學生正確利用閑暇時光增進身心健康對構筑和諧社會、改善現代生活方式,甚至對文化價值的確立都會產生重要影響。高校應充分利用閑暇時光,調動大學生社會實際積極性,讓學生自發組織團隊參觀各類博物館、歷史文化遺址、或者參加志愿者活動、捐助活動、慈善活動扶貧濟困、社會救助、簡單生活、環保、食素、愛動物、愛植物等活動,鼓勵大學生把自我發展和承擔社會責任聯系在一起等地方,將大學生注意力轉移到科普以及實現自我價值等方向。
3)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觀。在文化生活方面,也需要邏輯判斷力和直覺判斷力的相互作用,個體的精神也只有在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中才能健康成長。當務之急的是提高大學生的審美層次,讓他們積極需求那些審美價值較高的文化商品,用思想性、藝術性占領文化陣地,建立健康的、文明的、科學的生活方式。
4)發揮家庭監督配合的作用。高校閑暇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還離不開家庭、社區的支持。一方面,如果得不到家長、社區的理解支持,高校的閑暇教育就無法順利開展;另一方面,閑暇教育本質上是一種行為養成教育,而學生的大量閑暇時間是在家庭和社區中度過的,因此離開了家庭生活和社區實踐,學校的閑暇教育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總之,學校與家庭、社區的聯系,是閑暇教育實施的基本保障,學校制定的課程計劃必須讓社區和家庭了解,以便相互支持和配合,社區要為學校提供各種活動設施,從而實現資源共享。
教育和引導大學生了解自身的閑暇行為所產生的后果及對他人和社會的影響,引導他們選擇符合自身價值觀和社會價值觀的閑暇活動,引導他們在閑暇中學會生活、學會求知、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包容、學會自然,這才是閑暇教育的真正內涵所在。
參考文獻
[1]葉望新.關于大學生閑暇教育問題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7(4):167~169.
[2]陳劍光.閑暇教育矯治大學生網絡依賴論[J].大學教育科學,2007,(1).
[3]蘇敏.高校閑暇教育現狀剖析與措施建構[J].教學研究,2007,(5).
[4]吳新悅.淺談我國閑暇教育的現狀和啟示[J].科教文匯,2007,(11).
[5]侯玲.休閑教育:現代大學生的必修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0).
作者簡介
劉秋霞(1978-),女,漢,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講師,本科,研究方向: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