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和平 景永霞 陳莉莉

[摘? ? 要] 隨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不斷發展,許多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相對不足,本文針對此問題研究基于虛擬空間的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從教育資源共享、資源推送、資源配置、學生互動學習等方面,拓寬創新創業教育渠道、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變革,從而促進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 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資源共享;教育平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21. 089
[中圖分類號] G642?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9)21- 0218- 03
0? ? ? 引? ? 言
在當前“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要求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1],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到2020年建立健全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融為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因此,創新創業教育尤其是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已經刻不容緩。在國內,過去人們一直認為創業精神與生俱來,即某些人具有天生的創業精神,但后來隨著創業教育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創業精神和創業的相關內容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得到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夠改變學生的創業意向,提出有針對性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創業意識和積極性[2]。但由于部分地方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相對貧乏,如缺乏豐富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孵化基地、創業導師等,因此,作為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在創業教育資源相對貧乏的情況下如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對提高學習創業能力和創業積極性至關重要。
1? ? ? 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外已經出現了許多課程平臺[2-3]。如美國、英國和日本等,這些教育平臺已經覆蓋了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到基礎教育領域。如美國的“Virtual Learning Academy Charter School”,提供了在線虛擬學習平臺,實現個性化教育。在線教育在美國高等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大約有30%的大學生至少參與一門課程的學習[4]。國內在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建設方面,許多著名高校都設計了相應的課程平臺[5],也有一部分地方高校建立了在線教育平臺實現線上和線下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能夠促進受教育者的個性化發展,節約課堂教學資源[6]。如2012年,北京大學的多個學院聯合發起“北京大學創新創業扶持計劃”,由北京大學校友會成立的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是該計劃的主要組成部分。該訓練營已經開設了100多門創業課程、累計超過600學時,300余位導師參與的全鏈條導師服務體系,該訓練營建立課程云平臺,實現了同步直播北創營的創業課程。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虛擬空間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旨在能夠利用網絡在線空間,把教學資源、學生和創業導師等集中在一個虛擬的學習空間中,實現各類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地方高校的創新創業教學水平。
2? ? ? 基于互聯網+的“虛擬課堂”教育模式
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利用各個方面的資源,通過建立交互功能的“虛擬課堂”,從創業資源提供、學生互動學習、信息互通等方面,為學生的知識獲取、學習交流等提供了一個學習平臺,實現各類資源的集成共享、并為不同專業學生推送不同的教育資源,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該平臺的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還平臺主要分為三層:用戶層、系統分析層和資源層。其中用戶層主要是進入系統中的各類用戶,如教師、學生、來自企業一線的專業和各類創業導師;系統分析層主要是虛擬課堂提供的給用戶的各類服務;資源層是來自系統本地的自建創業資源庫,如創業課程、各類創業計劃書、孵化平臺信息和其他各類資源,網絡資源主要是系統通過互聯網連接到其他的創新創業平臺資源。該平臺為學生提供兩種重要的服務。
2.1? ?資源共享服務
創新創業教育資源主要包含課程教師、創業導師、課程資源、實踐實訓資源、企業政府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信息和優秀創業案例等方面。系統通過資源調度模塊為學生提供資源共享服務,學生通過注冊并登錄資“虛擬課堂”平臺,進行相應的信息查詢、在線學習和互動交流等。這些共享資源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功能:
(1)教育宣傳功能。對在校大學生而言,大多數的學生都認為創新創業是個別優秀學生的事情,跟自己無關,認為創新創業知識對自己無用,自己將來也不會去創業,因此,學習的積極性不夠。他們也認為創新創業是有些人的天生“資質”,而不是靠后天學習獲得,因此沒有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這就嚴重制約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推進,因此,在“虛擬課堂”中建立各級管理部門的創新創業政策信息、市場信息、創業成功案例等,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
(2)能力培養功能。“虛擬課堂”中的資源是圍繞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特定技能進行設計,這些共享資源的組織和推薦都是按照培養一項特定的技能而設計的。如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創新創業競賽等,都是實現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階段安排不同的學習和實訓內容,在“虛擬課堂”中,是按照能力培養的不同階段安排不同的資源包供學生學習。
(3)對接市場功能。創新創業者最終要走向市場,因此,需要提供一些市場前沿的信息,如市場的發展狀況、目前存在的熱點問題、解決方案以及企業專家和創業導師提供的成功案例等信息,及時把握市場動態和產業發展的狀況,了解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應用情況等,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有的放矢。
2.2? ?資源推送服務
為了增加學生學習的針對性,根據學生在學習平臺中的狀態信息,通過關聯算法等分析,獲得學生學習的狀態和階段,進而實現資源的推送。在“虛擬課堂”中采用系統自學習的算法,通過前期學生創業者的學習策略來選擇后期學生的學習策略,逐漸進行推薦策略的修正,最后達到穩定,這個穩定狀態就是最后的資源推薦狀態。
3? ? ? 課堂資源配置策略
目前,地方高校的創業教育模式相對落后,很多地方高校的創業教育主要是課堂教學作為主導,很多時候課堂仍采用教師講解、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但這只是創業教育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要解決如何實現創業教育的全面發展,尤其是教育資源相對短缺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全面發展問題。因此,在“虛擬課堂”的建設過程中,建立基于“虛擬課堂”的“想創業、能創業、懂創業、真創業”四位一體的教育模式,按照這種教育模式對課程資源進行分類,想創業是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能創業是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而懂創業是培養學生懂得創業的基本過程,真創業是進入孵化器和開始創業。因此我們需要按照這個模式來組織課程和選擇教育方式與手段。 例如,在想創業階段,我們將政府部門、學校和創業者所帶來的信息資源組織在一個課堂,包括政策信息,創業案例等;在能創業階段主要是創新創業教育課堂的學習、參與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等,此課堂主要是各類在線創新創業類課程、創業導師講堂等。懂創業階段主要是創業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和需要的資源,和創業導師和企業專家互動,以建立長久的合作、學習機制。最后,在課程平臺中根據學生的個人學習空間,獲取學生的學習評價等信息提供相應的孵化平臺信息。
4? ? ? 用戶訪問、互動與學習評價
通過建立“虛擬課堂”,能夠突破時空限制、用戶限制,把不同地域、不同行業內的創新創業教育專家、企業專家、創業人士、創業導師等聚集在一個平臺上,方便學生互動交流和學習。為了實現不同用戶能夠隨時隨地地通過登錄進入課堂,需要建立不同的課堂終端。如教師的在線課程資源需要獨立的客戶端實現資源的控制;開發App實現課堂資源的隨時隨地訪問,可以實現課堂時空的無限擴展,可以使學生進行碎片化的學習。在不同課堂終端的建設中,分別開發C/S模式和B/S模式兩種類型的客戶端,方便不同用戶進入“虛擬課堂”,并能夠實現用戶訪問權限的有效控制。
在“虛擬課堂”中實現不同角色之間的互動,需要建立獨立的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如創業導師可能有部分信息是給所有注冊“虛擬課堂”的學生,但有些信息是留給特定的學生,而其他的學生無權瀏覽。“虛擬課堂”中不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教師、創業導師之間的互動等需要在私有空間和公共空間進行,因此,需要采用注冊用戶權限控制和課堂權限控制的辦法實現不同互動空間、不同角色之間的交流。
評價指標是系統能夠進行有效教育資源推薦的關鍵,同時也是能夠實現課堂用戶初步分類的關鍵。在本項目計劃采用學習歷史狀態記錄、參與“虛擬課堂”互動記錄、參與創新創業競賽記錄等進行評價,從而初步選定其學習的狀態和學習的階段,實現相應階段的資源推薦。因此,評價系統的科學與否直接影響資源推薦算法的質量。
5? ? ? 結? ? 論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蓬勃發展,但作為地方普通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相對短缺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成為各個高校關注的問題。本文主要是針對這個問題提出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將創新創業教育不同階段所需要的不同資源共享,從創新教育課程資源、人力資源、實訓資源等方面進行分析,打破傳統課堂教育的時空限制,從而擴大教育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地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1]JO Fiet.Theoretical Side of Teaching Entrepreneu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1,16(1):1-24.
[2]Nicole E Peterman, Jessica Kennedy. Enterprise Education: Influencing Students[J].Perceptions of Entrepreneurship,2003,28(2):129.
[3]DENISE WOOD.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the Design of Inclusive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s[C]//ACE 2015 National Conference, Victoria: Australian College of Educators ,2015:97.
[4]Brit Toven-Lindsey, Robert A Rhoads, Jennifer Berdan Lozano. Virtually Unlimited Classrooms: Pedagogical Practices i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5(24):1-12.
[5]趙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信息平臺的功能構建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9):147.
[6]奉祁薇,蔣蓯,劉金紅.創新創業教育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探究[J].高教學刊,2018(2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