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啟東
[摘? ? 要] 加強專業建設,是職業學校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舉措,是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科學發展、優質發展的核心環節,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根據江陰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及江陰實施新興產業“445計劃”,圍繞地方的主導產業、新興產業,逐步建立以計算機應用專業為龍頭的信息技術應用專業群,彰顯學校辦學特色。
[關鍵詞] 地方產業;職業學校;信息技術;專業群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21. 085
[中圖分類號] G710?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9)21- 0210- 02
1? ? ? 現代信息技術專業群簡介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現代信息技術專業群分別由計算機應用(辦公自動化方向、計算機信息管理方向)、計算機平面設計(平面廣告設計與制作方向、數碼照片藝術處理方向)2個專業4個方向組成。在學校專業群建設規劃中,現代信息技術專業群是學校“十三五”期間發展的一個重點專業群,目前專業群內在籍學生415人;近三年年均畢業生72人,深受社會歡迎,就業率98%,對口就業率92%,本地就業率86.6%。
專業群(核心專業)負責人江蘇省特級教師邵鵬飛同志從事計算機專業教學30年,具有軟件工程碩士學位、正高級講師職稱;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子課題1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1項,主持省級課題1個,市級課題1個,并已結題;近三年有4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2014年指導學生獲24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省職業教育教科研計算機應用基礎中心組副組長,無錫市中小學邵鵬飛名師工作室領銜人。
群內各專業在“十二五”期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11年計算機應用專業被認定為江蘇省品牌專業,是我校“國示范”建設重點專業之一;2014年學校根據地方經濟發展需要,開設了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且連續招生三年。
團隊教師獲24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省級技能大賽、兩課評比獲獎達20余人次,指導學生在省技能大賽中獲獎達21人次。
計算機工程系目前實施了以“校企聯動、五崗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積極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學校在與江陰現代辦公設備有限公司合作的“前店后廠”校企合作項目、與無錫夸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信軟工作室”校企合作項目中推行校企聯合招生、校企一體化育人的實踐,取得較好的效果,這兩個項目分別于2013年、2016年評為無錫市校企合作項目和校企合作項目示范組合;計算機應用專業從2014年始分別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曉莊學院開展了中職——本科“3+4”現代職教體系的試點,成效顯著,第一批學生70名將于今年參加轉段考試。
現代信息技術專業群中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實訓基地于2015年被認定為江蘇省高水平示范性實訓基地。
2? ? ? 專業群建設基礎與現狀
2.1? ?專業群綜合實力強
2.1.1? ?貼合地方經濟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專業群中計算機應用專業為省品牌專業、省示范專業、省課改實驗點,連續招生20年;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重要專業,是貼合當今國家“一帶一路”“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戰略機遇的一個朝陽專業,更是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已連續招生3年,今年已與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積極申報“3+3”現代職教體系的分段培養。目前的專業群中專業組合科學、結構穩定,更加適應了群內職業崗位遷移;專業群與地方產業中的現代制造業、新興服務業、文化產業等緊密對接,具有引領和核心作用。
2.1.2? ?師資力量雄厚
專業群內目前有專任專業教師19人,外聘教師6人,在籍學生415人,專任專業教師與學生比為1∶21.8,群團隊師生比為1∶17;群專任專業教學團隊成員本科以上學歷100%,碩士以上學位8人,占42%;高級以上(含高級)職稱8人,占42%;獲得高級工職業資格5人,占17%;獲得技師以上職業資格或相關專業非教師系列中級以上技術職稱14人,占73%;兼職教師占群專業教師的24%,兼職教師均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或技師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其中3人具有高級職稱,占比為50%。團隊中19人均參加過省級以上培訓,其中3人參加過國家級培訓, 5人出國參加過培訓,具有先進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培訓經費達到教師工資總額的12%。
2.1.3? ?實訓資源優越
學校圍繞現代信息技術專業群于2015年建設成為江蘇省高水平示范性實訓基地,計算機應用專業建有軟件設計、數據庫技術應用、網絡綜合布線等實訓室;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建有繪畫、基礎造型和攝影攝像實訓室。專業群內建有網頁設計制作、辦公自動化、平面設計等共享實訓室9個。專業群實訓設備總值達到432.4萬元,人均達到1.04萬元。實訓場所內所有計算機均通過校園網與因特網相連,全部符合數字化教學環境。校園網實現了千兆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專業群內計算機數量達640臺,完全滿足實訓教學和管理需要;學校建有計算機應用專業國家共建共享精品資源平臺,鳳凰創壹虛擬信息實訓平臺,每個師生都開通了教學賬戶;建有ERP學習中心,全部開通了教師教學空間和學生學習空間。計算機工程系配有計算中心,派專人負責實訓室日常運行、維護,所有實驗實訓項目開出率達100%。各實驗實訓室利用課時近三年平均達896課時/學年;根據專業群內專業和課程設置,實驗實訓室共享率達64.3%。
2.2? ?專業群人才培養特色明
2.2.1? ?堅持服務地方產業
無錫市江陰“十三五” 規劃綱要中指出:“將力爭通過5年時間的努力,將江陰打造成為全省范圍內的創新轉型先行區、特色產業集聚區、產城融合示范區、生態宜居幸福區。”在2016政府工作要點中指出:“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瞄準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啟動江陰智能制造三年行動計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7%以上,省標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0%。著力培育新興服務業,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3%。”在學校專業群建設規劃中,現代信息技術專業群是學校未來幾年發展的一個重點專業群。經過調研,我校現代信息技術專業群在學校專業群建設規劃的框架下,構建思路清晰,群內專業定位明確,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求。
2.2.2?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群內各專業均已根據省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學校實際和調研成果,與企業(行業)專家共同研討后制定了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并經江陰市教育局審批后實施。各方案能夠體現產業崗位細化新特點,兼顧了群體的發展;專業群實施了以“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為切入點的“校企聯動,五崗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項目中推行校企聯合招生、校企一體化育人等實踐,取得較好的效果;學校圍繞專業群培養目標,不斷加強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教育,突出職業精神培養,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全面發展與多路徑成才、終身發展搭建“立交橋”,其中計算機應用專業先后開展了中職——本科“3+4”、中職-大專“3+3”現代職教體系的試點,成效顯著。
為進一步貫徹推行“理實一體,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切實加強校園計算機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文化育人功能,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以九個“一”活動項目為主線,普及計算機知識,形成濃厚學習氛圍,激發同學們對計算機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實踐能力,培養同學們的科技創新意識,增強同學們的綜合素質,計算機工程系每年舉辦計算機科技文化節,人人參與校級信息技術類技能競賽和創新創業大賽。
2.2.3? ?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計算機工程系每年開展專業調研,在專業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專業群職業崗位的崗位能力分析報告,各專業既具有自身特色,同時具有一定的共性,在專業群平臺課程設置和教學要求中得到了體現;群內各專業的課程設置在保持相對獨立的基礎上,圍繞服務江陰地方現代信息技術經濟發展的特點,構建了“群平臺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目前有“圖形圖像處理”等群專業平臺課程5門,占各專業課程門數比例達到48.67%。校企聯合開發4門專業群校本課程,編制4門校本課程教學標準,其他課程嚴格執行已有省課標的課程標準;專業群選修課程開設比例為85.71%。專業群利用學校課程資源平臺,建設數字化資源庫,已有國家精品課程資源1套、市級精品課程資源2門。專業群積極探索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新模式,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
2.2.4? ?推進校企合作育人
系部在學校指導下,堅持“做中學、做中教”,在實訓基地建設的過程中,提出了校企共建“工作室”為核心的校企合作思路,使得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體現了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學生與企業人才需求之間的距離明顯縮小。堅持從行業企業聘請高技能的能工巧匠到學校參與教學、開設講座等;校企共建的校內外實訓基地,積極開展技術工藝和產品研發,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學生對口就業質量明顯提高。
2.2.5社會服務成效顯著
系部通過校企技術服務“110”平臺,建有“聯幫電商”“零壹軟件”兩支技術服務隊。由信息技術專業群的骨干老師帶領學生,利用課外業余時間,不定期為地方IT企業和電子商務企業提供軟件開發、平面廣告圖文設計、商品圖片處理、網站維護等多個項目的技術服務。計算機工程系的實訓基地設備設施還承擔本地區行業部門或職業學校技能大賽、職業資格鑒定,以及相關行業的培訓項目,承接了高技能人才、退伍士兵、成人教育的相關培訓,并與地方合作單位舉辦了多期現代辦公的高技能人才培訓,三年共計培養收入達58萬余元。
3? ? ? 結? ? 語
江陰中專將加強學習調研,梳理學校內涵發展優勢,總結周邊先進學校發展經驗,搶抓機遇,科學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創新學校發展機制,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和發展環境,整合資源打造品牌。面向地方信息產業化集群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的實際狀況,深化改革,建設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專業群,提高信息技術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