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琪
摘 要:在當今“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新的營銷方式——自媒體營銷進入大眾視野。本文從自媒體的角度進行分析,通過闡述自媒體的定義,結合代表性事件分析自媒體營銷的優勢及劣勢,進一步研究自媒體營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提出相應的策略,為企業策略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自媒體營銷;現狀;對策
一、自媒體的定義
當今互聯網經濟環境下,諸如微博、微信、頭條、豆瓣等個人媒體平臺應運而生,這些新興媒體統稱為——自媒體。自媒體成本低、傳播廣泛、互動性強的優勢顛覆了企業以往的商業模式,它減少交易中間環節,縮短交易時間、拓展了交易地點及商品種類。從廣義的角度講,自媒體營銷泛指一切為個體提供生產、積累、共享、傳播 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營銷方式,包括企業為推廣自身名氣而發行的書籍、個性化專輯等方式。自媒體營銷低門檻導致其呈現出多元化、平民化和普遍化的特性。然而爆發式的發展也帶來了諸如市場秩序混、過度宣傳信息失真,發展不穩定等問題。
二、自媒體優勢
(一)便捷性與交互性
自媒體時代的營銷不存在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時效性極強;草根化與平民化的特性決定了其低門檻、易進入的現狀。與傳統的電視、報紙媒介相比,營銷產品從制作到發布,都具有迅速、高效等優勢。據統計,我國的微博注冊人數已逾兩億,該平臺上眾多粉絲數量上幾百萬的博主在推廣方面的收入極為可觀。同樣,群眾的反饋也更為清晰和直接,買家與賣家間互動性增強。
(二)低成本
傳統的媒體行業準入門檻較高,需要的眾多的設備,合作人員,以及各種相應的許可證,因此成本較高。而在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經營自己的媒體,只要憑借一只智能手機,可上網的筆記本,以及一個頭條或者微博賬號,就能隨時隨地的更新,營銷自身或某個品牌,極大的降低了傳統營銷的成本。
(三)粉絲效應
自媒體的傳播力使其受眾廣,諸如“巧婦九妹”一個新產品從制作到宣傳的時間可能僅用一天即可完成,粉絲間的口碑效應給其帶來了可觀的收益。互聯網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傳統的口碑效應進一步被放大。用戶對產品的體驗,無論是好是壞,都會以病毒式的傳播方式,被無限放大。
三、自媒體劣勢
(一)競爭混亂無序,受眾免疫力高
由于市場承受能力有限,自媒體營銷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自媒體營銷自身所具備低門檻、多元化、平民化和普遍化等特點也提升了競爭成本,為了從眾多自媒體營銷者之中脫穎而出,難免會有部分自媒體營銷者“劍走偏鋒”,市場無法進行及時有效的監管。諸如“人血饅頭”“劣質推廣”等不良營銷內容無法及時處理整治,某些平臺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的縱容。因此,自媒體營銷市場競爭秩序混亂、不良內容繁多。自媒體營銷中的內容與觀眾購買力并不存在絕對正比例關系。大部分自媒體通過有效提升廣告內容的接觸率,形成受眾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自媒體盈利模式往往是之前多種頻次的反復營銷所營造的成果。這種行為的轉化主要是用戶有相關訴求與喜好。一旦這種營銷模式形成常態,成為市場整體的潮流,受眾則會產生一定的免疫力。
(二)缺乏誠信
自媒體戶良莠不齊,其群體涉及的范圍極廣,人員類別五花八門,那些少數成功的案例背后,是更多三四線網紅為了名利而掙扎甚至墮落的殘酷生存現狀。據調查研究,目前存在許多由網絡紅人、網絡推手、傳統媒體以及受眾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體綜合作用下的產生的自媒體,為迎合廣大網民的看客心理,營銷者會進行“無下限宣傳”、低俗博出位、甚至散播淫穢色情信息等,一次次突破道德底線,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相悖。這一系列不正確的消費心理逐漸形成一種錯誤的消費觀念,使得自媒體營銷呈現病態發展。
(三)相應政策法規不完備
由于存在著諸多不規范甚至如“害蟲”般的自媒體戶,其監管和規范十分緊迫。近年來,我國政府一直重視互聯網的建設和管理,并且提出了“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雖然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管理條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等法律法規,但是這些法律法規中依然存在著片面不夠完善的地方,因此,自媒體營銷中的不良現象依然得不到有效管控。個別自媒體戶兜售三無產品、進行虛假營銷;而網民們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相對薄弱,也使自媒體營銷者制假販假這一違法行為愈發明目張膽。
四、對策及建議
(一)規范自媒體營銷市場的秩序
在尊重網絡傳播力規律前提下,強化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以“有形的手”強力消除自媒體營銷中存在的不合規現象。依靠行政機構、行政機關,針對自媒體經濟的發展現狀,對自媒體市場的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采取強制性的命令、指示、規定。同時,加強對網絡各媒體的規范建設,對自媒體營銷市場進行有效的監察,規范自媒體商業活動。
(二)誠信經營
應對“網紅效應”對社會公眾以及對市場經濟帶來的影響,關鍵的對策就是要堅持誠信經營。首先由各大平臺整頓自身平臺中具有極大影響力的“網紅大 V”,強制取締“營銷號”在經營過程中的不合法不規范經營活動,并要求他們引導發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符合的營銷,聯合做好帶頭模范作用。其次,加強對網絡用戶自媒體營銷相關知識的教育普及,提升法律意識。堅決抵制違法犯罪的現象和炫富拜金等不良的社會風氣,避免自身的合法權益受 到侵害。尤其在校學生來說,學校、學生組織等一定要加強自媒體營銷知識的教育普及,使其提高判別是非對錯的能力,理性消費,切勿盲目跟風,攀比成性。
(三)完善相應法律法規
政府部門加強依法監督監察力度,加強網絡監管為保護自媒體經濟市場的主體權益,依靠法制的力量,通過經濟立法和經濟司法,提高立法層級,加大對“網紅”市場中出現違法違規等行為的懲處力度,特別是對于制假販假、銷售三無產 品等的商家進行嚴肅處理和懲戒。
參考文獻:
[1]王瀚清.自媒體營銷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3(19):13-14.
[2]趙云澤,蔡璐,楊若玉.“長尾效應”下自媒體營銷方式探析[J].新聞記者,2016(09):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