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雨
摘 要:對商業銀行來說,在新媒體環境下應當樹立起正面、積極的社會形象,之后才能夠在提高服務質量的基礎上其增強社會影響力,進而在瞬息萬變的改革浪潮中占據一席之地。以下筆者以實際工作經驗為依托,結合新媒體環境下銀行形象塑造中存在的問題對相關內容進行了闡述研究。
關鍵詞:新媒體;商業銀行;形象塑造;問題;策略
新時期,隨著商業銀行業務的不斷調整,它所面臨的行業競爭環境也在日漸激烈,這要求我們不斷優化商業銀行的形象塑造及形象宣傳工作,從贏得公眾的認可著手促進其轉型發展。在這方面國內商業銀行存在先天不足,未來需以此為切入點提高自身的服務形象,進而占據競爭優勢。新媒體環境下,民眾有了更多可以獲取信息的渠道,因此在塑造商業銀行形象時我們也應當轉變傳統的工作理念,要將改革重心放在整合運用新媒體技術及傳播理念之上。
一、新媒體的特點及受眾需求理論
(一)特點
具體來說,新媒體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互動性,它是新媒體最為值得關注的特點。新媒體背景下,受眾以信息接收方的角色參與到了信息資訊的傳播過程之中,有了更多的自主權。當然這也對銀行公共產品的宣傳及營銷帶來了一系列新困難。
實時性,以新媒體為主的企業宣傳模式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只要操作得當,一條新聞便可以在一瞬間內傳遍全國。同樣,對銀行來說,任何一點負面消息都有可能變得“人盡皆知”,因此在參與公共服務或宣傳營銷產品時一定要審慎處理好其中的問題。
大容量,以新媒體為主的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內涵相對豐富,既包含新聞事件的背景、脈絡,又囊括了專家評述以及社會大眾對新聞事件的反饋。這一特征是傳統宣傳模式無法匹敵的,而利用好這類特征則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工作效果。
(二)受眾需求理論
受眾需求的滿足是銀行塑造形象的前提。根據已有的實踐經驗分析,這方面的實踐中應當遵循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首先是安全需求,即通過完善的資金防控及風險監管措施保障他們的資金安全。其次尊重需求,在服務過程中給他們相應的人文關懷,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尊重,從而為提高支持及認可度打好基礎。最后自我實現需求,當他們將資金交給我們后,我們要用正確的途徑幫助他們盈利,這樣才能夠實現與客戶的良性互動,最終實現自身的轉型發展。
二、商業銀行形象塑造中存在的問題
結合實際分析,現階段商業銀行形象塑造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銀行的整體形象要素分散,尚未建立起統一的形象塑造平臺。在以傳統媒體為主導的行業環境內,銀行所處的市場環境及經營狀況與新媒體環境相比有著非常顯著的差異,因此產生了不同的形象塑造需求及發展特點,這方面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對不同業務的關注及重視程度上,并造成了整體形象要素分散的局面。今后在依托新媒體塑造銀行形象時既要借鑒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又應當通過深層次的挖掘探究找出自己獨有的精神特質、文化內涵,進而使銀行的形象塑造能夠與各方面的發展建設保持一致。銀行形象同質化嚴重,缺少特色。對國內的商業銀行來說,因為經營理念的創新仍停留在停滯不前的狀態、再加上發展定位不明確以及根基不牢固等問題的影響,所以銀行形象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已非常普遍。各個銀行所提供的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也大同小異,對比花旗、渣打以及匯豐等世界一流的銀行品牌,國內商業銀行還需“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它們所積累下的個性鮮明的銀行形象及高質量的服務模式為其在全球范圍內積累下了一大批客戶。
三、新媒體環境下挖掘塑造銀行形象的具體策略
(一)加強管理,構建科學、嚴謹的銀行形象塑造平臺
雖說新媒體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傳統媒體的缺陷,但它也并不是絲毫沒有局限性,依托新媒體技術塑造銀行形象必須要對其擺正認識,在此基礎上整合新舊媒體的優勢才能夠達到理想的改革效果,從而在客戶和公眾中間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實際工作中,對此我們贏得加強管理,并進一步構建起科學、嚴謹的銀行形象塑造平臺。在行業競爭日漸激烈、產品及服務同質化嚴重的大環境下,我們需要提高對這部分工作的關注度,通過相關細節工作的改革優化贏得客戶的認可,進而為國內商業銀行的轉型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過去,銀行的形象挖掘塑造要素一直處于相對松散的狀態,也就是說只有對相關要素進行科學的統籌管理才能夠使其形成強大的合力,最終使相關工作得以切實有效的落實。新媒體環境下,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已經成為了信息傳播的主流,而銀行也招來了諸多非議。為了消除銀行在公眾心中的負面影響,我們應當將自媒體技術及其代表的傳播理念擴充到銀行形象塑造平臺之中,以此為起點才能夠實現相關要素的有效整合,進而為各項工作的推進落實打好基礎。
(二)立足于銀行的發展現狀,深挖具有特色和個性的銀行形象
面對未知的發展前景,商業銀行應當樹立起“因客戶而變,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服務理念,以此為基礎再進行產品或服務的推廣便能夠達到宣傳自身形象的效果。新時期,商業銀行也應當嘗試借助于新媒體技術的優勢開展這方面的實踐,應構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平臺及服務網絡,從而贏得客戶的支持。比如,當前國內很多商業銀行都增設了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這一舉措便是因為客戶對于微信的支持和青睞。利用微信公眾賬號與客戶進行交流進一步提高了銀行的服務質量,它與手機銀行共同構建起的線上服務體系既幫助客戶節省了辦理業務的時間,又為銀行金融產品及服務的宣傳及推廣帶去了新思路。今后我們需要利用好這一模式,優化公眾號中推送的內容,從而實現用戶的深度積累。上述目標的實現需要銀行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開展優化改革,要在豐富產品及服務內容的基礎上優化推送文案,吸引并打動客戶。
結束語:
新媒體環境下,商業銀行的形象挖掘塑造也正面臨著諸多新問題、新挑戰。我們需要以解決問題為前提推進相關細節工作的優化改革,實現其全面發展。以上筆者對此類問題進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對實現各項工作的優化落實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
[1]周立.新媒體環境下銀行形象塑造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8.
[2]徐尚珍.商業銀行社會形象塑造淺談[J].青海金融,2014(0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