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輝
(甘肅省民勤縣第六中學,甘肅 民勤 733399)
由于現(xiàn)行教育體制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初中英語教育要逐步朝著更深層次的方向發(fā)展,拓展教學思路。在實際英語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形式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話題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為英語教學提供更多新思路和新活力,引導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不斷挖掘適合學生學習的資源,提升初中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初中英語教學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依舊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這些問題對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產(chǎn)生阻礙,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兩點英語課堂的教學問題。
在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以灌輸英語知識為主,自身成為整個教學中的主體,這主要是因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進而使得教師將教學重點全部放在了灌輸英語知識層面上,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不夠重視。這樣造成的結果是學生只會做題,不會運用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研究思考能力薄弱。同時,英語教學課堂不夠活躍,教學形式過于單一,這對于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非常不利,無法深度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述和講解過程往往是單向進行的,學生處在被動的地位,師生之間互動不足。并且初中學生面臨中考,學習壓力比較大,所以在實踐教學中,教師為提升學生英語成績,不得不在課堂上“滿堂灌”英語知識。由于沒有多余時間與學生互動,學生無法針對英語知識進行思考和反饋,很多迷惑的問題得不到解決,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對英語知識失去了原有興趣,面對英語的學習只會產(chǎn)生更多負面情緒。
英語話題形式在教學中的使用,能夠節(jié)省教師更多時間,給教師更多的教學自由度,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話題式英語教學。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以教學主體的身份進行教學,要時刻保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有節(jié)奏地控制和掌握英語課堂。教師不能拘泥于傳統(tǒng)教學形式,過多地灌輸英語知識,忽略學生的興趣,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學習壓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新課改的具體要求,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從而提升英語教學質量。基于此,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熱情,可以將話題式英語教學引入課堂。這種模式強調在實際教學中適當導入教學話題,在話題中引導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在話題式教學過程中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分析,最終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在話題選擇上,教師要善于結合社會熱點和時事新聞進行合理篩選,在英語教學體系的框架內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學生的話題內容,引導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在圍繞引入話題進行知識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理清英語話題的邏輯脈絡,使學生可以真正進入英語話題的語境中進行互動,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同時幫助學生在話題探討中實現(xiàn)英語學習目標。
在實際英語話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英文視頻和歌曲進行教學,比如在上課前三分鐘為學生播放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內容,并始終堅持Free Talk 訓練,使得學生可以感受到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教師可將聽說讀寫融入到教學情境中進行教學,針對一個單元知識提出具體話題內容,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語境,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進行英語知識的復習和預習以及語法知識的專門化訓練。教師通過積極營造話題教學情境,可以引導學生以頭腦風暴的形式進行互動交流,并將話題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在具體的教學手段上,教師可鼓勵學生在學習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英語視野,為學生積累英語知識奠定基礎,有利于對話題展開深入探討。例如,在教學人教版“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時,教師要結合英語教材的內容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針對教學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在情境扮演中針對“怎樣去學?!边@個話題進行及時溝通和互動,在整個活動中教師要適當引導,同時注重英語知識的講解和融入,并對學生的英語發(fā)音和不規(guī)范處進行糾正。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情境中進行英語游戲,鼓勵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更多的英語知識,并針對英語知識進行話題溝通,在學習中體驗樂趣并掌握英語知識,以此實現(xiàn)教學目標,不斷提升英語教學實效。
衡量英語教學質量的高低要通過評價工具進行,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評價形式過于陳舊,這會直接影響英語教學質量。傳統(tǒng)英語教學理念強調成績和應試能力,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考試成績是唯一的評價標準,評價過于單一,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因此,為了提高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質量,教師必須避免“唯成績論”的單一評價方式,要及時轉變教學評價理念,針對英語評價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原則應以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從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等方面全面評價學生,注重對學生個體的縱向評價,避免“一刀切”式的評價。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師生之間互動和溝通考查學生,并善于針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進行客觀評價,針對學生綜合表現(xiàn)進行評價。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多元化評價形式的運用,鼓勵學生提升多方面的能力,具體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操作。在教學英語知識時,教師要將考試成績作為教學評價的一部分,但成績不是全部的評價依據(jù)。例如,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可以對話題英語教學評價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不單單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評價標準,要將多方面的考查內容全部納入評價中,針對學生表達、溝通、合作以及課堂表現(xiàn)等進行綜合性教學評價。要對評價機制進行重新制定和分析,將評價重點放在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上。基于此,教師要針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增加英語教學的豐富性和靈活性,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英語評價形式,為話題教學的開展提供有利條件。比如,在教學“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時,教師不應該依據(jù)單元測試成績進行整個教學評價,而要在課堂上時刻關注學生的變化和表現(xiàn),對學生交流、合作以及問題探討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使得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習不只是為了提高英語成績,而是為了多方面英語能力的不斷進步和提升。
總之,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善于借助話題教學形式進行教學,此種教學形式可以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上的一些不足,避免直接灌輸知識,增強師生互動,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圍繞話題,針對英語知識進行積極研究和分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積極引入話題式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話題教學情境,完善教學評價形式,切實提高學生英語知識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