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濤 徐向春
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廣東 廣州 510990
我國目前對創新創業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視,教育部曾指出,在高等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能夠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校外綜合實踐基地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環境,進而促進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
“產”是指企業的運作,“學”是指高等院校對學生的培養,“研”是指科研機構,“用”是指學生對理論實踐相結合的綜合運用能力。產學研用相結合,將學生和學校和社會結合在一起,共同完成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近年來,我國大力加強產學研用結合的校外綜合實踐基地建設,旨在能夠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促進我國人才就業和企業發展[1]。
當前許多高校都建立起了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解決了學生實踐場地的問題。但是,在校企合作中還存在這較多的問題,沒有實現更深入的探討和合作,使企業和學校之間的合作功能表現單一。很多學校將實踐學習分成了若干階段,包括認知階段、生產實習階段和畢業實習階段。
1.認知階段
認知階段學校會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參觀,了解企業發展和企業文化,參觀的時間普遍較短,而且在短期的參觀中,會選擇幾家企業進行,學生對企業的了解僅限于傾聽企業宣傳和講解,對企業缺少實質性的感觸,這樣的參觀學習較為膚淺。
2.生產實習
生產實習階段相對較為深入,對企業生產和各個部門的了解也較為深入,能夠親身接觸到各個環節的生產運作。但是,學生的實習往往會帶給企業各崗位節奏的改變,很多崗位不會分配學生具有實質性的工作,學生僅僅出于看其他員工怎樣完成工作,觀察時間遠遠超出操作時間,對生產運營過程了解不深入,不透徹。
3.畢業實習
畢業實習階段學生將被安排到企業,參與員工的生產和生活中。企業會根據學生的意向和企業的需求來確定學生的崗位。畢業實習階段還要參考學生對未來工作的規劃,如果沒有留在實習企業的意愿,則完成實習階段時間就可以回到學校。在畢業實習階段,企業常常并未按照管理企業員工的方式,對學生加以約束,更多的是采用較為寬泛的管理。學生無法真正融入到企業中,積極性不高。因此,許多校企合作并未實現更加深入的合作,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并不能夠得到進一步培養,實踐能力的提高也具有較大的局限性。
企業與學校建立起校企合作,企業作為學校校外綜合實踐基地對學生實施實踐教學,企業無法從學生的實踐中直接獲得經濟效益,有時候甚至要犧牲部分員工的有效工作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和講解,降低了企業日常工作效率,因此,部分企業對學生的實踐活動具有消極態度,不僅影響實踐教學質量,也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企業所能夠接納的學生數量有限,蘿卜快了不洗泥,許多學生盡管獲得了實習機會,但是沒有針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安排合適的實踐崗位,無法將自己的所學與實踐有效結合。匆匆完成實踐教學過程即宣告實踐教學結束,制約了學生理論實踐相結合學習效果的發揮,難以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進行培養和提高[2]。
在實踐教學的前期準備階段,學校制定了較為完備的規劃,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企業僅僅出于被動地位,缺少對學生實踐過程的監督,導致部分管理和考核制度無法落實。實踐教學也無法通過具體的實踐效果做出合理評價,缺少量化的考核指標,無法的實踐教學效果進行評定。進而影響到實踐教學效果,對學生創新和創業能力的培養無法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1.明確校企合作責任義務
校企合作的深度決定了企業在教學實踐中的深入程度,發揮企業在學生實踐中的主動性,就要建立起新型的校企管理。當前普遍推廣的雙師型教學實踐模式具有較大的代表意義。學校和企業之間進行深度合作,明確各自的責任和義務。學生不僅要完成在校的學業,同時,學生也是企業的準員工,企業要按照管理員工的方式和方法對學生展開培訓、管理和考核,不但能夠讓學生適應企業的需求,為企業創造價值,還能通過在企業中所從事的具體工作對所學理論進行升華[3]。
2.實踐活動日常化
校企合作和學生的實踐活動要體現在學生學習的日常中,采用工學相結合的方式,擴大學生實踐的范圍,增加學生實踐學習的頻次,延長實踐學習的周期,讓學生能夠有充足的實踐和精力了解企業,熟悉企業運營,學習專業技能。讓企業能夠更多的時間參與學生的培養,提高學生操作水平。企業要用管理員工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讓學生領會到自己就是企業員工,提高實踐和創新意識。
3.做好學生藍圖的規劃
企業和學校不僅僅要實現對學生實踐階段的共同培養,還要在實踐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評價,結合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為學生的未來做藍圖的規劃,發現學生身上所具有的潛質,做有針對性的培養[4]。
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校外綜合實踐基地教學模式的構建,在一些發達國家有了較為成型的應用經驗。一些具有實力的公司一方面向大學科研項目提供資金上的資助或提供科研設備,另一方面在大學設立由企業支付薪水的教學科目,建立起企業和學校的長期合作關系。大學和企業科研之間建立密切合作,大學教授到公司擔任咨詢或顧問等職務,大學科研人員到企業參加課題研究,企業從大學吸納學生,參與公司的科研項目,企業科研人員到大學進行,接受繼續深造培養。同時,企業以大學為依托,利用大學的科研和技術優勢,應用到生產企業,擴大企業規模和競爭力,提高技術更新和換代,實心人才、科研、企業、學校四方的高效結合。
對于我國的企業,在研發方面的能力普遍較弱,可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研發能力,利用高等院校的人才的供應,實現自身的市場競爭力。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校外綜合實踐基地不僅僅服務于學校,同樣也服務于企業自身,是為企業輸送合格人才的重要平臺,是實現校企合作的重要紐帶。因此,企業要重視實踐基地的建設,也要重視實踐學生的管理和培養。
在組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教學中,學生是組織的客體,但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只有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才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能動,實現學生內因的改變,才能實現主觀的創新和進步。盡管在四方合作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各方面最終的共同目標具有同一性,就是要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提高創新創業意識,提高自身學習和實踐能力。
高等院校加強創新創業教育,不但能夠培養出更多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還能夠帶動學生綜合能力的普遍提高。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校外綜合實踐基地為學校實現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優越的練兵場地,能否有效的加以利用,需要社會各界給予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