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杏枝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廣東 廣州 510000
當前,我國反腐態勢一片向好,但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零容忍的決心絲毫不能動搖,打擊腐敗的力度絲毫不能削減。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工作報告指出,要健全和完善監督體系,把權力置于嚴密監督之下。從工作實踐來看,基層監督還存在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為壓力傳導“不力”,熟人監督“乏力”,監督缺少“合力”等。有的放矢地解決上述問題,方能激發監督的活力,提升監督的質量,從而實現監督全覆蓋的目標要求。
在紀檢監察工作中,容易出現監督壓力傳導“不力”的情況。表現為壓力傳導不到位,責任意識層層遞減,呈現“上熱中溫下冷”現象,到了基層底部就大打折扣。
破解壓力傳導層層遞減的難題,一方面要抓好壓力傳導。一是強化組織協調,明確主責。各級黨委和紀委要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統起來、分下去、抓督查、促落實”,明確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二者工作既有側重又互相支持。二是建立健全責任分解機制和壓力傳導機制。將監督責任層層進行分解,科學劃分紀委、紀檢監察部門和紀檢監察工作人員三者之間的責任,確保工作有人抓、問題有人管、責任有人擔。將壓力層層傳導下去,把責任壓緊壓實。黨委和紀委共同制定詳細責任清單,切實健全完善上下有機互動、逐級壓力不減的責任傳導機制,努力構建清晰直觀、內容具體、易于操作、人人盡責的責任體系。
另一方面,要強化責任追究。通過問責追責來強化基層的責任分工、倒逼基層的責任擔當、助力基層的責任監督,確保施加給基層的壓力數值等同于壓力傳導前,確保執行力不減。要讓落實責任不力必將被追責問責成為常態。通過責任追究,并點名道姓曝光,達到警醒一片的效果,從而真正破解落實監督責任壓力傳導層層遞減的難題。
在我國廣袤的農村(社區)基層,熟人監督無力乏力現象廣泛存在。熟人社會的特點,始終制約著基層監督實效的發揮。不少基層紀檢監察部門都面臨一個共性老問題——“熟人社會”監督難。
一方面上級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對基層紀檢監察干部的培訓,讓其明白為什么監督、監督什么、怎樣監督。上級紀檢監察部門要勇于負責,做他們的堅強后盾,全力支持他們的工作。同時,要建立消除監督主體后顧之憂的保障制度,避免基層紀檢干部在“熟人社會”中抹不開面子,發揮不了基層監督的應有效果。
另一方面基層紀檢干部要清楚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強化責任擔當,敢抓敢管,不當老好人,不怕得罪人,自覺擔負起“監控探頭”的責任。工作上嚴格依照紀律法規辦事,生活上經常檢視自己的行為操守,模范遵守社會公德和個人道德,做到“打鐵自身硬”,面對基層“微腐敗”,堅持“零容忍”。
此外,要強化工作制度。嚴格執行保密制度和回避制度。紀檢人員不得隨意泄露相關工作信息,維護執紀監督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凡是遇到熟人的案件線索,在談話、調查取證、初核、立案等各個環節,嚴格回避,防止執紀監督工作因人情關系而出現徇私舞弊。建立輪崗交流工作機制,明確規定在同一單位任職滿一定年限的紀檢干部,必須進行輪崗交流,避免孳生“熟人關系網”。實行異地監督、交叉巡察,避免“關系網”的影響和“說情風”的干擾。探索建立巡后評估工作機制,圍繞巡察任務、日常管理、執行紀律三大方面,客觀評價反饋,及時了解巡察工作成效、紀律和作風情況。通過考核評估,推動各責任主體切實擔當其政治責任,激活監督的“神經末梢”。
隨著監察體制改革的全面鋪開,全國的紀檢監察工作成效日益顯著。但基層監察工作仍然存在監督范圍發散、監督力量分散等突出問題。
一方面,調動社會力量,織密基層監督網。探索建立“紀檢監察機構+紀檢監察專員+社會監督員+監督舉報平臺”的監督網絡體系。在原來監督架構基礎上,建立監督舉報平臺,配備若干來自社會基層各行業的兼職監督員,在監督范圍內廣布“攝像頭”,廣泛收集廉情信息和苗頭事件,推動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暢通舉報渠道,健全舉報制度,保障舉報人的合法權益。通過評先表彰等方式,增強監督工作給群眾帶來的成就感、獲得感,增強基層監督實效,確保監督工作無盲區、無死角。
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輿論監督是指通過新聞媒體的傳播進行公開、廣泛、有效的監督。違法腐敗分子素來“不怕上告,就怕上報”。腐敗行為一旦被媒體曝光,便能順藤摸瓜查清腐敗關系鏈。因此,輿論監督一直是發現基層不正之風和腐敗蔓延勢頭的主力軍,有其獨特的監督效果。各部門要出臺輿論監督的保護制度,加強對輿論監督的引導,營造健康有序的輿論監督環境,提高群眾對輿論監督的參與熱情,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腐敗曝光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