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寧寧
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廣東 廣州 510990
校外教學基地產學研一體化,在滿足學生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基地在教育、科研、專業建設方面優勢,在課堂教學、課題研究、師資隊伍的培養訓練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企事業單位資源作用的發揮
實現校外教學基地一體化,能夠充分利用企事業單位的資源。企事業單位擁有大量的先機的設備設施,可以為教學提供更好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實踐提供更多的機會,不但能夠實現基地的創收,還能夠為學校提高經費的收入,解決教學設備投入與需求矛盾[1]。
2.促進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的轉化
校外教學基地一體化是依照企業運營模式展開規劃的,符合企業單位的生產管理流程,貼近學生未來工作的環境。通過一體化模式的開展,能夠讓學生迅速融入到企業生產運營的模式中,感受到企業生產的氛圍,提高學生對未來就業和創業的適應能力。同時,科研課題的研究無法脫離對生產環節的需求,通過一體化模式的構建,能夠提高科研成果向規模化生產轉變,對科研成果加以驗證和實踐,促進科研工作的發展。
3.發揮企業人才技術優勢
企事業單位具有較為豐富的技術人力資源,在學生學習和企事業單位科研項目中,能夠發揮出企業技術骨干的作用,指導學生學習實踐的同時,也能為科研項目提供更多的參考,利用企業技術優勢彌補學校和科研院所技術實踐和人力的不足,為學生學習和科研助力。
通過校外教學基地一體化建設,能夠讓學校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企事業單位生產活動當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師資力量決定著高校教學質量提高,是教學水平提升的關鍵,教師實踐教學水平提升,必然能夠帶動學生實踐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師隊伍的實踐經驗,能夠發揮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指導作用。學校也可以通過教學基地的一體化模式形成,聘用基地具有較高生產技術和實戰經驗的技術人員擔任學校兼職技術顧問,定期與學生進行技術交流,幫助學生完成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轉化,提高學生專業技術水平。這種一體化模式,能夠解決學校實踐教學師資力量的不足,同時,也符合現代教學中雙師型模式,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實現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2]。
在當前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研發帶動著產品的更新換代,新的產品推出有助于企業更快速的占有市場,實現企業競爭地位的提高。校外教學實踐基地產學研一體化模式的構建,能夠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企業具有較好的設備、設施,學校有更多的人才資源,學校與企業間的合作,有助于企業科研水平的提高。
校外教學實踐基地的一體化,能夠為學校開辟第二課堂。當教學內容實踐性較強時,可以將學生帶到教學實踐基地中來,通過實踐驗證理論,理論指導實踐。這種第二課堂的開設,能鞏固學生學習效果,加深學生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認知,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現有的教學實踐基地的基礎上,提高基地的產學研能力,就要結合現代化企業模式打造基地的結構,改變傳統的觀念,按照企業的生產和科研模式進行基地的整體構建規劃。要對教學基地的功能進行重新的定義,從軟件和硬件方面開發實踐教學基地的多方面功能,使生產功能、教學功能、科研功能能夠相互結合,為企業、學校、社會團體提供高效、全面的服務。在基地打造和構建中,可以采用與企業共建的模式。
要實現實踐教學基地的產學研一體化,就要結合現代化企業生產模式,滿足生產型設備和教學設施的配備,結合企業生產的工藝流程和科技水平來規劃實踐教學基地的軟硬件設施建設。從而,能夠兼顧到生產、教學和科研多方面的需求。
教學實踐基地產學研一體化的實現不僅依賴于設備設施向著生產型基地轉變,在實踐的氛圍上也要與企業生產接軌。通過教學實踐,不僅讓學生掌握生產中所應用到的現代化科學技術,更要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實踐的教學情境。要兼顧企業的管理模式,建立教學實踐基地的規章制度,完善實踐生產所需要的各項流程,讓學生體驗到生產型企業所具有的文化氛圍。通過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能夠與企業接軌,符合一體化功能的需求,實現實踐教學基地的多元化發展[3]。
實踐教學基地具有生產型企業的軟件和硬件設施,具有現代企業管理的制度和文化,具有規模化生產實踐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可以與生產型廠家進行和做,為企業提供外協加工等配套服務,通過企業對產品質量和工藝上的要求,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獲得親身的感受,依賴于質量求生存,靠管理求發展的企業發展途徑。通過基地企間協作,還能夠給基地帶來可觀的利潤。將這筆資金再次投入到教學實踐基地的管理和教學設施進一步完善中,實現教學基地資金的良性循環,實現自我成長。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不但要做好實踐工作的技能準備,還要做好實踐的心理準備。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進行教學實踐,要符合企業生產的各項流程和規章制度,要遵循企業在管理方面的各項要求。學生投入實踐時的心態是制約實踐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學習實踐中,學生常常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而在實踐教學中學校派出的師資力量有限,企業監督、考核力量又無法快速到位,促使學生出現蒙混過關的思想。因此,在教學實踐前的準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讓學生認識到,這樣的機會十分難得,而且對將來自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充分把握好校外教學實踐機會,豐富自己的同時,也為學校爭得榮譽[4]。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企業生產操作流程和工藝要求,能夠在平時學習中獲得與實踐相關知識的積累,這樣就能夠在校外教學實踐中,實現與企業的無縫銜接。
校外教學實踐基地一體化建設進程中,教師也要努力改變自己原有的思想,打造“雙師型”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教師走進企業、了解企業特有的組織模式、企業文化、產品研發生產流程。通過教師走進企業,提升教師對專業技能的實際運用能力,為學生實踐訓練提供給更好的支持。教師也能更好地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增進與企業間的溝通,理順實踐中所遇到的各類問題,促進企業和學校之間的合作[5]。
推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產學研一體化,不僅能夠實現基地良性發展,還能夠為學校、企業和科研院所提供更好的交流和實踐平臺,解決企業人才培養的后顧之憂,解決科研院所人力資源等問題,進而實現社會多領域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