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國偉 褚 鎣 呂內巧 王 曦 周偉歷
1.溫州市民間組織登記服務中心,浙江 溫州 325000;2.華南師范大學,廣東 廣州 510631
2016年,9月1日,自《慈善法》正式實施以后,溫州市立刻就開展了慈善組織認定工作、公開募捐資格審批與監管、慈善組織信息公開工作等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隨著溫州市對《慈善法》宣傳教育和落地實施的力度不斷加大,該法對于溫州市的公益組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具體而言,這些變化集中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募捐方式出現明顯變化。在《慈善法》出臺以后,公開募捐活動只能在獲得公募資格之后才能開展,而溫州市民政局也加大了對募捐活動的管理工作,所以,溫州市公益組織的募捐方式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部分公益組織不再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由于《慈善法》要求公益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活動前,需要先申請成為慈善組織,并獲得公開募捐資格。而多數公益組織,以及一大部分慈善組織目前尚不具備獲得公開募捐資格的條件。所以,在《慈善法》實施之后,這些組織便不再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統計顯示,74%的組織每年開展的公募活動不到6場。就算是有社會公眾愿意主動向這些組織捐贈,它們也不再接受這些捐贈。它們紛紛選擇直接幫捐贈人與受益人對接的方式,讓捐贈人直接把款項打給受益人,而不再走組織的賬目。(2)網絡公開募捐活動成為募捐領域的最大增長點。在《慈善法》實施以后,眾多公益組織紛紛轉戰網絡平臺。這些組織或者與騰訊平臺合作,在微信上開展募捐活動,或者與淘寶合作,開設淘寶公益店,也有些組織于溫州市慈善總會達成的合作,在“樂善365網絡公益平臺”上發布募捐項目。憑借著這么多平臺,網絡公開募捐在溫州市開展的如火如荼,已經成為溫州市領域的最大增長點。(3)與慈善會聯合開展募捐活動成為眾多組織的選擇。在本地開展募捐活動時,為了擴大募捐項目的影響力,同時也為了獲得公開募捐資格,很多公益組織選擇與慈善會聯合開展募捐活動。溫州市的市區兩級慈善會都采用一種相對開放的態度,愿意接受各類公益組織在自身設立專項基金,并同意與它們開展聯合募捐活動。而且,這些慈善會也為這些公益組織的募捐活動提供了一些方便條件,比如資金管理、募捐項目備案等。而且,誠如上述,溫州市慈善總會還開設了“樂善365網絡公益平臺”,為溫州市的公益性慈善組織開展網絡募捐活動提供方便。為了方便管理,溫州市慈善總會還設立了網絡分平臺,由一家慈善組織專門負責管理。也正是因為上述原因,溫州市有數量相當多的公益組織選擇于溫州市慈善總會達成合作,開展聯合募捐活動。
第二,規范化程度大幅提升。在《慈善法》出臺以后,溫州市的公益性社會組織的規范化程度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誠如前述,《慈善法》對公益慈善領域一些長久未得到解決的問題,以及一些長期存在法律漏洞的問題都作出了規范。這也就使得某些長期存在的模糊地帶變得清楚明確。比如,在募捐方面,雖然此前開展公開募捐活動需要獲得公開募捐資格,但為困難個人開展募捐是否需要獲得公募資格卻一直是模糊地帶。而這部《慈善法》則明確將這一行為列為個人求助,不受公募資格的限制,所以,困難群眾個人可以向社會公眾籌集款項,而公益性社會組織則不能開展此項活動。再有這一明確規范之后,溫州市的多數公益性社會組織紛紛對自身的行為做出調整,在沒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情況下,便不再接受個人的求助,為這些困難群眾向社會公開募捐。
除上述情況以外,值得一提的是,《慈善法》對其他社會組織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他社會組織的業務內容中,有一些與慈善事業掛鉤,比如個人求助、公開募捐、志愿者招募、慈善服務等。在開展這些活動時,這類組織可能涉嫌觸犯《慈善法》。而如果這些組織不開展這些活動,它們的業務內容又會受損,導致其資金來源受限。
綜上所述,雖然《慈善法》在實施過程中對于溫州市的公益慈善事業產生了正面的影響,但其中也帶有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反映出《慈善法》在立法技術、配套舉措等方面還于現實存在一些脫節。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為推動溫州市公益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社會組織雙管齊下,共同應對。
第一、政府應加大對公益慈善事業的資金投入。近年來,受經濟形勢整體走弱的影響,溫州市的公益性社會組織日漸面臨資金困局。其中,有一些組織近年來的資金收入情況較往年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組織要想繼續生存,甚至發展壯大,就不能僅靠社會資金,而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因此,政府應加大對公益慈善事業的投入,通過財政注入資金的方式,盤活各類組織,推動它們的發展。政府應考慮增設面向公益慈善事業的購買服務項目,也可以加大公益創投的力度。當然,這些增加的資金投入可以考慮使用福彩資金,而非財政稅收收入。
第二,政府應出臺優惠政策,有意識的引導社會資金流向公益慈善事業。政府要出臺表彰、嘉獎、榜單等激勵政策,鼓勵社會公眾、愛心企業等社會主體向公益性社會組織作出捐贈。要參考借鑒深圳市的經驗,每年都會向對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頒發“鵬城慈善獎”、“廣州慈善影響力榜”、一至五星“慈善單位”和“慈善達人”,對溫州市本地的愛心人士起到激勵作用。政府多舉辦一些由政府牽頭,或者由慈善會牽頭的慈善資源對接活動,舉辦多場公益慈善項目推介會,幫助公益性社會組織,找到資源方,也讓資源方找到合適的公益慈善項目。政府還可以通過慈善會這一平臺,多舉辦聯合募捐活動,幫助中小組織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
第三,政府應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專業人士來溫就業。《慈善法》出臺以后,溫州市的專業性社會組織所面臨的人才短缺狀況并未有得到明顯的改善。政府可以考慮以政府補貼的形式,如住房補貼、人才津貼等,增加從業人員的收入,吸引人才融入溫州發展大格局。
第四,加快配套政策出臺速度。盡快出臺與《慈善法》及相關管理辦法的配套政策文件。溫州市的情況與其他地區有較大差異,民眾重商意識較重,且又有較大意愿開展個人救助類型的慈善活動。所以,溫州市的慈善事業管理辦法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與《慈善法》的宏觀規定有差異。這就需要政府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加緊研究符合溫州市情況的慈善事業管理辦法,并及時制定出臺。
第五,適度引導人們開展慈善創新工作。目前,溫州市的公益慈善領域創新較少,《慈善法》所倡導的資產保值增值、新型捐贈、慈善信托等內容在溫州落地的情況不佳。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溫州市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可用于保值增值的資產較少的原因,也有人們的慈善創新意識不足,不了解新型捐贈和慈善信托這些創新方式的原因。因此,政府部門要加大對新型慈善方式的宣傳力度,加強人們對新事物的認知程度。政府應為慈善信托設立提供綠色通道,方便當事人辦理慈善信托設立程序。當然,政府還應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組織針對新型慈善方式開展試點,推動這些地區和組織不斷嘗試。
第六,推動機構運營的規范化、專業化轉型。《慈善法》中有很多新的規定,這些規定對慈善組織的規范化運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未來,公益性社會組織加強自身規劃化運營是當務之急。但一旦符合了法律的規定,它們的收入又會受損。對此,這些組織可以考慮與慈善總會等開放了聯合募捐平臺的組織合作開展公募活動,或者在慈善總會設立專項基金,由慈善會代管資金。另外《慈善法》對組織運營所提出的規定都是相當專業化的。這需要社會組織角度自覺強化專業化建設,大力推動機構的專業化轉型。
第七,逐步擴大資金來源。公益性社會組織應不斷提升自身資金籌集與資產管理能力,擴大資金來源。具體可以考慮從如下幾個方面著力:(1)多方位籌集資金。公益性社會組織不能僅依賴政府資金,而應多向社會籌集資金,比如向當地一些大型企業籌集資金,向一些全國性的公募基金籌集資金等。通過這種方式,其可以改變過度依賴政府資金的問題,拓寬資金的來源。而要實現這一點,其就需要多提升品牌化運營能力、籌款能力等專業能力。(2)提升資產管理能力。除了通過外部來源來獲得資金以外,公益性社會組織也應提升資產管理能力,比如開展保值增值活動,做好資金規劃等,以擴大現有資產面,提升資金運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