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曉鋒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MPA教育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0
社區作為社會最小的細胞單元,在維護社會基層穩定、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社區警務室作為公安工作的最前線,社區警務工作理念是加強與社區居民、轄區內企事業單位和場所的合作,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改善警民關系,服務轄區居民,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新時期,隨著大量外來人口涌入城市和拆遷安置向前推進,城市基層社區警務工作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在此研究問題的成因及對策,從而推動社區警務工作的完善,發揮社區警務公安橋頭堡作用。
(一)社區警務室所轄區域劃分不合理。科學劃分社區是社區警務建設的前提,科學的社區劃分應該充分考慮社區的資源配置、地緣關系、管理對象的整體性、人口特點等因素。在社區警務建設中,社區劃分要求區域清晰、便于監管、方便服務、交通便捷、統分結合[1]。在現實中,城市基層社區警務室轄區劃分面積不合理,尤其是城鄉結合部的社區警務室,轄區面積甚至達到好幾十平方公里,遠遠超過了公安部規定的社區每1000戶或3000人設立一個警務室、配備一名社區民警的標準,這就造成了轄區面積過大,社區警務工作不能面面俱到,社區內居民和企事業單位組織不能充分的參與到社區警務工作中來。
(二)城市基層社區警務室社區民警配置不足,不能充分保證下警務區的時間。2013年公安部頒布的《關于實施社區和農村警務戰略的決定》中明確規定社區民警每周進轄區工作至少30個小時,并規定“為確保社區民警下警務區工作的時間,社區民警一般不承擔派出所日間值班任務”。但在現實工作中,社區民警不僅要承擔派出所日夜間值班備勤工作,還得負責信訪維穩、高速卡口執勤、參與案件處理等工作,不能專心的投入到社區警務工作中來,甚至有的社區民警長期從事派出所內工作,社區警務工作變成了“兼職”,一周也去不了一次社區,對社區內的情況不熟悉、底數摸不清,從而使社區警務室形同虛設。
(三)城市基層社區警務室工作人員普遍學歷不高、專業素質不過硬、服務群眾能力不強。囿于我國的警務體制,現實中社區警務室中的工作人員大多為輔警或協管員,來源多元化,普遍學歷不高,沒有經過專業的警務訓練,素質不過硬。同時工資福利待遇與正式民警相比,有較大的差距,造成心理的失衡,影響工作的積極性。在接待群眾過程中普遍存在態度不好、不耐煩等現象,影響了社區警務在居民中的形象。
(四)城市基層社區警務室軟硬件設施配置不到位。部分警務室空間面積狹小,辦公條件惡劣,警務室硬件設施配置不足,部分警務室缺乏辦公用卓及消防設施,警務室警用裝備配備不足,鋼叉、盾牌、警棍等警械配置率較低[2]。在現實中存在有部分警務室沒有單獨的辦公場所,借用物業用房、保安室等當做臨時警務室,辦公條件較差,軟硬件配備不到位,公安網電腦配備較少,嚴重制約了社區警務的建設和發展。
(五)社區警務信息化水平不高。現在社區警務工作大都局限于警務室內進行,警務工作人員進社區開展工作時不能及時有效的采集錄入信息,例如:流動人口信息、企事業單位信息、從業人員信息、重點人員信息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區警務工作的效率。
(六)社區警務工作考核體系不合理。現在對于社區警務室的考核評價缺乏量化的指標和合理的體系,很多時候僅僅從一定時期內辦居住證數量、新錄入系統信息數、群眾投訴數、檢查多少家消防、罰款和拘留數來考核,方式單一且片面,不能很好的反映整個社區警務室的工作,影響了社區警務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七)社區警務工作文字報表過多。雖然中央三令五申,基層減負從減少材料報表開始,但在現實中,社區警務室報表工作繁重,社區內的經常報表、反復報表、重復報表,甚至同一個報表今天報過了,明天還得報一次,相同的數字過幾天重新往上報,因為不同的部門需要,嚴重影響了社區警務工作的效率。
(八)社區警務工作開展不扎實,與轄區內企事業單位聯系不緊密、消防檢查不到位、底數不清楚、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少,同時與社區、街道辦等其他部門協同治理力度不夠,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來共同推進社會公共治理。
(一)根據社區轄區面積大小、居民戶(人)數、企事業單位數等科學合理的劃分社區警務室,不僅要考慮城區內社區警務室的所轄范圍,更要考慮城市基層郊區的社區警務室,往往城市基層郊區由于拆遷安置、房價物價低,外來人口大量涌入,情況更復雜,治理難度更大,工作開展更不易。所以要科學合理的配置社區警務室,做到有的放矢,均衡布局。
(二)建立專職化社區民警隊伍、固定工作崗位。社區警務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工作,需要與社區居民、流動人口、企事業單位、場所等方方面面聯系,需要摸清底數、掌握第一手資料,需要經常性的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維護轄區穩定。頻繁的更換和借用社區民警使得社區民警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社區、做調查、實地走訪、了解情況。所以要在警力配置上下功夫,力求配齊警力、專人專崗。
(三)通過與政府相關部門合作,專項招錄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充實到城市基層社區警務工作中,提高社區警務工作人員學歷水平,加強社區警務工作人員的專項警務技能培訓,保障福利待遇,完善其職業晉升機制,提高其職業認同感和獲得感。同時,認真對待群眾反映的服務態度差、工作效率低等問題,從源頭杜絕,加強管理,提高服務水平。
(四)合理配備城市基層社區警務室辦公場所,充分考慮社區特點,改善辦公條件,積極配置軟硬件設施,如:辦公桌椅、辦公電腦、群眾等待區座椅、空調、飲用水、洗手間、醫療箱、老花鏡等,同時提高警務室警械配置率,配備鋼叉、盾牌、警棍等,防范突發情況。
(五)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化在社區警務工作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社區警務工作的效率。城市化的發展和外來人口的涌入為城市基層社區警務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在這種大背景下,為了熟悉掌握社區內情況、摸清底數,社區警務工作人員需要主動走出警務室,進社區、進企業,與居民進行直接溝通,采集第一手信息。因此,在配置充足的電動車等社區警務工作人員獨立警務裝備的前提下,可利用現代智能工具,深入推進信息離線采集機制。同時為城市基層社區警務工作人員配置便攜式電腦及移動警務查詢裝置,為社區警務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3]。
(六)完善社區警務考核評價機制。社區警務的考核評價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標準,不能簡單的從某一方面或幾方面來界定社區警務工作的好壞。要優化考核體系,制定考核指標要立足平時,突出過程,注重實效,堅持結果與過程并重。考核還應該引入外部考評,采取內部考評與外部考評相結合的方式,委托外部的人力咨詢公司開展民眾對社區民警的滿意度以及民眾安全感的民意調查,傾聽社區居民的意見。另外考核結果應與表彰獎勵、評優創先、職級晉升等掛鉤,更好地調動社區民警的積極性[4]。
(七)落實中央要求,切實減少基層材料報表。社區警務工作要求熟悉社區情況、摸清各項底數,掌握動向,必要的材料報表是必不可少的,有利于從宏觀上了解情況、統籌管理,科學管理,及時管控。但相關部門要減少無用的報表、簡單重復的報表,將社區警務工作從一些報表中釋放出來,使其把工作真正深入的推進到群眾中去,提高群眾的參與感和安全感。
(八)社區警務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要求下沉社區,融入到群眾中,走群眾路線,訪民情,聽民意,解群眾所憂,加強與群眾的溝通聯系。同時要實地走訪轄區內的企事業單位,采集單位信息、從業人員信息、流動人口信息,經常性檢查企事業單位的消防和安全生產;經常性的實地走訪檢查門面房、場所;有計劃的開展宣傳教育活動,開展“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活動;把社區物業、治安巡邏隊、志愿者、保安等結合起來,與社區、街道辦等其他組織成立協調議事機構,形成合力,共建城市基層社區治理新格局。
城市基層社區警務作為公安工作的最前沿,直接與群眾打交道,代表著公安機關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和公信力。城市基層社區警務在新時期面臨的任務較復雜,在現實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正視問題,因地制宜的找到對策,推進社區警務的完善和發展,努力提高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建設更高水平的城市基層社區治理體系,從而為社會的發展創造平安穩定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