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賀軒
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修訂并發布了新版《公務員法》。新修訂的《公務員法》認真貫徹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的重要要求,綜合施策,多措并舉,進一步健全完善了公務員管理、監督、激勵、保障等制度機制,讓廣大公務員事業上更有奔頭、工作上更有動力、待遇上更有保障。
作為規范公務員行為的一部基礎性法律,《公務員法》自2006年1月1日執行至今,已經是第13年。它的執行使公務員隊伍的管理有了科學和法治基本依據,對公務員隊伍管理水平提升更是起到了明顯的成效。在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中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首先,《公務員法》使公務員管理實現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先后制定的錄用、職務任免與升降、獎勵、懲戒、回避、調任、辭職等相關的規定與《公務員法》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公務員管理的法律體系。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公務員隊伍結構。通過考試,從各個方面、角度去選拔優秀人員和高素質人才,保障了公務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質量。再次,根據相應條件,對公務員進行及時、系統地培訓,加強公務員的政治理論學習,以及專業能力的培養,十分有效地提高公務員的素質能力,公務員隊伍的作風也在不斷改進。實踐證明《公務員法》是一部符合我國干部人事管理規律、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重要法律。
但隨著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之下,對公務員隊伍的管理有了更高更多的新要求,公務員制度出現了某些不適應,這就需要對《公務員法》進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滿足黨的執政需要和社會發展。
新修訂的《公務員法》為我國公務員制度和公務員隊伍的建設提供根本遵循,確保了我國公務員體制改革走上了法治化的軌道,能對督促公務員正確行使職權,鼓勵公務員積極作為、敢于擔當起到重要作用。
1.加強黨的領導,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黨管干部原則是中國特色公務員制度區別于西方文官制度的顯著特征。“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堅持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思想,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的法治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新《公務員法》強化了黨對公務員隊伍的工作領導,體現了黨對干部的領導原則。通過及時、謹慎、細致地修訂新的公務員法,將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和堅持和加強黨對公務員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落到了實處。同時,也標志著《公務員法》在管理、規范等方面有了更大的進步。對于進入新時代、新階段,以及著力建設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公務員隊伍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2.體現了規范性。法是調整人的行為的一種社會規范,并有普遍約束力,形式實質要統一。還要體現國家意志性,法是由公共權力機構制定或認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規范。公務員法是狹義的法律。同時還具有權利義務性,法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規范。法通過設定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行為模式的方式來指引人的行為。當然,還要有國家強制性與程序性,要依靠國家強制力來保障實施,一切國家機關的行為都必須遵守法定程序。有法律就有救濟措施,實施的外部行政行為,可以通過法律程序救濟權利人被侵害的權利,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修改《公務員法》,將公務員制度改革經驗成果上升為法律,能夠形成一整套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的人事干部管理機制。
3.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堅持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支撐。法律也在積極地反映社會發展。
新修訂的公務員法由原來的18章107條調整為18章113條,增加6條,實質性修改49條,個別文字修改16條,條文順序調整2條,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作了補充調整和完善:
1.體現中國特色突出政治要求。把新時代習近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作為公務員制度并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把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等一系列政治要求,體現到立法目的、管理原則、條件義務等規定中,把落實好干部標準貫穿公務員管理全過程和主要環節,進一步彰顯了中國特色。
2.調整了公務員的職務、職級的條文和規定。首先是非領導職務的改革,綜合管理類公務員職級層次分為四等十二級。這樣的話,相較于之前的公務員法晉升和提拔比較容易。其次就是公務員可以有加班補助,國家福利待遇保障了公務員應享有的法定日權益。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更好的履行政府職能提供了基礎和前提。還有就是規定工作滿三十年可提前申請退休,這項規定也是十分的人性化,不僅保障了部分公務員的身體健康,還激發了工作新活力。
3.調整從嚴管理干部的規定。將第九章章名“懲戒”調整為“監督與懲戒”,增加了加強公務員監督等規定,進一步扎牢從嚴管理公務員的制度籠子,做好與《監察法》《中國共產黨對紀律處分條例》等法律相銜接。增加了組織監督和公務員個人主動接受監督的規定。修改完善了回避情形、責令辭職、離職后從業限制等規定,增加了在錄用、聘任等工作中違紀違法有關法律責任的規定。讓監督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也切實加強了公務員執行情況的監督,從實際上維護了公務員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4.健全激勵保障機制。首次明確對公務員實行委任制的同時,對部分職位實行聘任制。改善公務員隊伍,提高專業水平,以確保各部門高效協調合作。更加重視公務員的自身及其環境,提高了公務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5.公務員考核方式、憲法宣誓等方面修改。對分類考錄、分類考核、分類培訓等進一步提出明確要求,以公務員的職位職責和所承擔的工作任務為基本依據,全面考核“德、能、勤、績、廉”,其中重點考核工作實績。還有憲法宣誓,將有關表述修改為“為建設富強民主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斗!”要求官員任職前要進行忠于憲法的宣誓。
在大部分人的想法中,公務員是“鐵飯碗”。衣食無憂,每天喝茶看報,所以才會選擇報考公務員,從而進入公務員的隊伍。這種想法是十分危險的,公務員是受多方面監督的,分為行政機關內部監督和行政機關外部監督。行政內部監督有一般監督和專門監督。行政外部監督有法律監督、政黨監督、國家機關監督和社會監督。
公務員并不代表你考上之后就衣食無憂,每年都有相應的考核,如果連續兩年考核都不合格,那么就有可能被勸退。另外是礦工或者請假超期不歸。礦工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還有就是在請假連續超過半個月,或者一年內累計三十天,也會被開除。最后就是不遵紀守法等等。在新公務員法第五十九條中明確規定了公務員不得有哪些行為。
在新公務員法的修訂之前,不得錄用為公務員的范圍有三種,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曾被開除過公職的人員、有法律規定的不得錄用為公務員的其他情形。新公務員法頒布施行之后,增加了兩條,被開除中國共產黨黨籍的、還有被依法列為失信聯合懲戒對象的不得錄用為公務員。
筆者認為將錄用條件與個人品行和道德行為相關聯是十分有必要的。被列為失信人員執行名單,也就是“老賴”,是不能通過公務員考試的,保障了公務員隊伍的規范,從根本上,避免“老賴”來破壞公務員隊伍。還有就是關于黨籍的影響,目前,在大學里,有相當一部分優秀的大學生成為了中國共產黨黨員,取得了黨籍。但是有一部分人并不在意黨籍的影響,認為黨籍沒有任何影響。這是十分危險的。如果被開除了黨籍,就不能報考公務員崗位,失去了報考的資格。而且是永久的,沒有時間的期限。尤其是大學生一定要注意,要時刻以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重視黨員身份,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新公務員法》從多方面,深層次系統地規范了公務員的管理體系,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依法管理,加強對公務員隊伍的監督,從嚴管理干部,健全了關于公務員的法律法規體系。完善了公務員激勵保障制度體系,對公務員管理的各個方面做出相應的法律規定。明確公務員的權利和義務。總之,新公務員法的頒布實施,是我國在依法治國中的重要舉措,從嚴管理,加強公務員的制度建設和隊伍要求,更好的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