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浩
早稻田大學高等學院,東京 1770044
ComparisonofthelegalsystemofHongKongandMacaowithaCaseStudy
ZHANG Ming-hao
Part-time Lecturer,Waseda University,Tokyo,Japan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laws of Hong Kong and Macao from the administrative,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aspects.Moreover,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gal system of Hong Kong and Macao and the western thought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was analysed.In the end,the author made a supplementary explanation through the actual cases,expounds the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the laws of the SAR(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and sums up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hief Executive of the SAR,the Government,the Legislative Council,the courts(including the Procuratorate of Macao).
Keywords: The Legal System of Hong Kong and Macao;Basic Law of the Hong Kong SAR & Macao SAR;Separation of powers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我國在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別恢復對香港和澳門行使主權后,在香港特區和澳門特區實施的基本法律。由于國家對于港澳的基本方針是一致的,所以兩部基本法有著一些相同或類似的條文;但在回歸以前,由于港澳兩地長期分別被英國、葡萄牙所占領,這令兩地所實行的法律及法律制度各有不同,也不同于中國內地的社會主義的法律和法律制度,因此兩部基本法之間也有著一些不相同的條文。概括而言,兩部基本法既是一國的基本法律,又分別是兩地的憲制性法律,融合了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資本主義法律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它們相互之間的聯系性和可比性。
香港基本法和澳門基本法規定兩地政治體制主導模式從總體上是一致的,兩地分別都是以行政長官為首的行政主導制度,行政與立法機關是互相制衡、互相配合;但亦由于香港和澳門的歷史、地理、人口、法律體系等有所不同,所以兩部基本法中政治體制的條文在部分細節上也有著不相同之處;而從基本屬性、具體內涵上是與三權分立不盡相同。
香港特區政府、澳門特區政府分別在兩地的行政長官領導下的行政機關。
香港基本法第六十條清晰地列出香港特區政府設政務司、財政司、律政司、和各局、處、署。而根據澳門基本法第六十二條,則沒有明確地列出各司的名稱,以及各局局長不是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而是由行政長官任免。這種差別主要源于香港和澳門回歸前的行政架構有所不同。
澳門基本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特區主要官員就任時,應向澳門特區終審法院院長申報財產,記錄在案。而香港基本法中并沒有此規定。
香港基本法第六十一條規定,主要官員不得具有在外國的居留權,以限制取得居英權及其他國家居留權的人士,擔任政府主要官員。但澳門基本法并沒有作出這一限制性規定,而是根據澳門的實際情況在基本法第四章列專節中規定了主要官員等應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以避免產生雙重效忠的問題,因而間接地限制了澳門主要官員具有外國居留權的問題。
當香港基本法第六十二條與澳門基本法第六十四條相比較的情況下,不同之處在于香港特區的行政長官沒有立法權,其行政機關雖有權擬定附屬法規,但行政長官沒有制定頒布附屬法規的權限。而澳門基本法相關規定中不僅規定行政機關有權草擬行政法規,而且明確規定行政長官有權制定行政法規定并頒布執行。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香港和澳門分屬普通法系和大陸法系兩種不同法系以及這兩種法系不同的立法制度所影響。
香港立法會、澳門立法會分別是兩地的立法機關。
香港基本法第六十八條規定香港立法會全體議員(地區直選、功能組別)由選舉產生,立法會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目標。而澳門基本法第六十八條則規定澳門立法會多數議員(選舉:直選、間選,特首委任)由選舉產生,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則穩步推進民主發展中,這從第五屆立法會直選議員比例的遞增中可得到證明。
比較香港基本法第七十三條與澳門基本法第七十一條,分別在于澳門立法會有權審議政府提出的預算執行情況報告,并且根據政府提案決定稅收,批準由政府承擔的債務。而香港立法會則沒有這些職權。另外,對于其中行政長官彈劾方面,香港須由全體議員四分之一動議,澳門須由全體議員三分之一動議。
根據香港基本法第六十七條,香港立法會由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組成。而澳門基本法第六十八條,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由澳門特區永久性居民擔任。其原因分別是為了保證香港的「港人治港」得到有效的落實,澳門則為了穩定貢獻良多的居澳葡人對未來的信心。
香港各級法院是香港特區的司法機關。
澳門各級法院和檢察院是澳門特區的司法機關。
由于受到回歸前英國、葡萄牙的司法體制的影響,導致回歸后港澳兩地實行不同的司法體制,除「司法獨立」為兩地司法的共同原則外,所奉行和遵守的司法原則也不盡相同。其中特區的獨立審判的原則體現在香港基本法第85條、澳門基本法第83條,其規定港、澳特區的審判權,包括司法終審權,均分別由港、澳特區各級法院和終審法院行使,而港、澳特區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只服從法律,不受任何干涉。司法機關在體制與職權上獨立于行政、立法的體制與職權。
由于港、澳兩地分別實行普通法和大陸法的司法體制,兩地法院的設置差異較大。根據香港基本法第81條,香港特區的法院體系是按地區設立和其功能設置的,還有設立其他專門法庭負責受理某一方面訴訟案件的法庭。澳門基本法第84條規定澳門特區的法院原則上是按審級設置的,即包括設立初級法院、中級法院和終審法院,在初級法院內亦可根據其需要設立專門法庭,另外澳門特區也可按法院功能設立行政法院,專門受理行政訴訟和稅務訴訟。
澳門基本法第90條規定應依法設立檢察院,是行使澳門特區檢察權的法律監督機關,而香港基本法第四節中則沒有提到香港特區的檢察制度,只在香港基本法第63條規定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主管刑事檢察工作,不受任何干涉」。由此看到港、澳基本法對特區檢察機關有不同的規定,反映了檢察機關在兩地政制架構中所處的不同地位。
分權思想源于英人洛克和法人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即為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政府機構共同存在,地位平等且互相制衡的政權組織形式,是當前世界上多數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政治制度。
港、澳是一個以行政長官為首的行政主導制度,行政與立法機關是「互相制衡、互相配合」,與外國的三權分立不盡相同。但是,港、澳三權分立不同于外國理由是:
(1)行政長官的權力遠遠大于立法會。
(2)立法會雖有依法定程序彈劾行政長官的權力,但要由中央政府決定。
(3)法官沒有「違憲審查」權。
(4)行政立法之間不但要相互制衡,也要相互配合。
幾年前,澳門立法會通過《規范進入娛樂場和在其內逗留及博彩的條件》(以下簡稱《規范》),在行政長官簽署后將于2012年11月1日生效。新法通過前已爭論了一年之久,通過后仍有質疑的聲音。對此,澳門特區政府官員在不同場合做出回應。
就該事件而言,充分體現了行政長官與立法機關之間的互相制衡又互相配合的關系。(1)按照基本法的規定,立法會通過的法案必須經過行政長官的簽署、公布才能生效。所以雖然該《規范》在立法會已經通過,但仍必須要等到行政長官簽署后方可生效。(2)根據基本法的規定,特區政府對立法會負責,政府官員響應社會質疑,在法案通過后也將由保安司等政府部門執行立法會通過的法律,與立法會互相配合。
在行政體制及機構設置中,兩個特區最明顯的區別在于:(1)名稱不同、性質相同。香港設立的「區域組織」性質上屬于非政權性組織,作為特區的咨詢性機構,澳門設立的「市政機構」也同樣只提供咨詢意見。(2)名稱相同、內容不同。在澳門特區,其「司法機關」包括澳門特區設立的法院和檢察院;而香港特區的「司法機關」僅指其設立的法院。負責香港特區刑事檢察工作的是律政司,它屬于行政機關。在三權分立的法制精神下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機構又存在著制約與平衡的關系。
綜上所述,特區行政長官及政府、立法會、法院(澳門包括檢察院)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是:司法獨立,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互相制衡,又互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