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登霞
中共湘西州委黨校,湖南 吉首 416000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四十多年經濟中高速的增長,在科技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時,市場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呼聲越來越高,而且當前的社會結構也正處于分化和整合的關鍵時期,這些都為我國的國家治理帶來巨大的挑戰。作為國家治理最重要組成部分的鄉村治理,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更多,因此,構建多元共治的鄉村治理法治化就顯得更加急迫。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鄉村社會一直在不停地變化,同時,鄉村治理也在不停地發展。但這種發展遠遠沒有跟上整體的發展步伐,使得我國的鄉村治理工作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歷史遺留問題,增加了鄉村治理的難度。當前,我國的鄉村治理正逐漸向著法治化的方向轉變,但仍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行政治理現象。究其根本原因,則是因為當前我國的鄉村地區,在經濟基礎上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就使得過去的集體化治理逐漸失效。基于此,國家決定將村民自治制度引入鄉村,以促進鄉村治理法治化的形成;但與此同時,我國廣大的農村仍然是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承擔著農業生產的重任,以為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提供各種原材料,加之農村地區所占比重較大,國家對其具有極大的政治需求,但又無法滿足所有農民的實際需求。因此,國家希望實施鄉村自治,自行解決相當一部分農村地區的實際需求與發展問題,但為了國家經濟整體的發展,又不得不從農村汲取經濟發展與工業建設的各種資源,以加快城市化的建設及工業化的發展。基于此,國家政府部門不得不強化對鄉村地區的行政管理和控制。而鄉村自治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然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因為種種因素的影響和限制,鄉村自治的成果并不理想。下面,文章就分析當前鄉村治理中存在著的共性的問題:
十八大以來,國家增加了在農村地區公共服務和公共事業方面的投入,但由于我國農村地區體量龐大,這部分的投入遠遠無法滿足廣大農村地區居民的實際需求。
首先,在公共服務方面,最顯著的問題就是傳遞不足,使得公共服務無法抵達農村地區,無法順利抵達村民手中。究其原因,在于農村地區缺乏公共服務人才,而且公共服務機制也不健全。例如:當前我國農村地區存在著看病難的問題,許多學醫有成的農村學子紛紛留在大城市,不愿意回鄉發展,而當前農村地區的赤腳醫生又無法滿足農村地區醫療健康服務,這就使得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在公共衛生健康服務方面存在著較大的缺口。此外,農村地區還缺乏公共服務機構,很多村委會不得不承擔著這部分的公共服務職責,但其并不具備政府的功能,而且,由于當前我國農村地區青壯勞力外出打工,很多村委會成員也不例外,使得村委會的人手較為缺乏,無法勝任公共服務的傳遞工作,這樣一來,反而損害了鄉村民主自治的功能。
在鄉村公共事務方面,也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例如:遇到事存在沒有人做或是沒有錢做的困境。究其原因是因為隨著大量青壯勞力外出打工并定居在城市,很多地方的村莊成為了空心村,為了方面行政管理,這些空心村被合并到一起,組成一個行政村,但很多空心村的村民并不愿意搬離故土,仍生活在原村落。他們對于自己村莊的公共事務還可能有一點興趣,但對行政村的公共事務十分冷漠,在他們的意識中,公共事務本來就是政府的事,或者說是村干部的事,與他們無關。
當前,由于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存在著原子化及個體化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逐自身的利益,同時,因為當前社會存在著一些黑暗、腐敗的現象,例如在某些公共事務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不公平、不合理及不透明的問題,如農村的低保問題,很多村干部的親戚在生活上較好,卻領著低保,而部分村民生活極差,卻沒有低保,這種不公平的事情,極大地影響到了村莊治理的公平性,從而導致很多村民產生不滿的情緒,甚至引發了一系列的糾紛和沖突,直接影響到了該地區農村治理法治化建設的進程。
當前,要想構建多元共治的鄉村治理法治化體系,首先必須加大法治化治理宣傳的力度。為此,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可以采用如下幾個方面的措施:第一,借助電視、廣播、報刊雜志等傳統媒體進行宣傳教育,并加大宣傳教育的范圍和力度;第二,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體載體進行宣傳教育,借助微信朋友圈等方式進行點對點、面對面的宣傳,從而提高廣大農村地區對法治化治理體系構建的認知;第三,地方政府職能部門組建法律宣傳隊伍,利用農村的閑暇時間,下到村莊的田間地頭對農民進行宣傳教育,使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民群眾了解什么是多元共治的法治化治理體系;第四,國家政府部門還應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廣大村民積極參與到多元共治的法治化治理體系構建當中。例如,采用以獎代補的財政配置機制,加大向村莊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力度,以此改變部分地區農民的“等、靠、要”的思想。從而逐步解決村莊治理的難題,構建多元共治的鄉村法治化體系。
十八大以來,國家雖然加大了在農村法治化治理方面的投入力度,但由于我國農村地區體量較為龐大,使得這種支持力度遠遠無法滿足農村地區的實際需求,無法真正解決鄉村地區法治化治理人才缺乏的實際問題。因此,要想構建多元共治的鄉村治理法治化體系,國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須加大對農村地區法治化建設的支持力度。首先是全面承擔并提供鄉村地區法治化建設的公共服務,設立法治建設咨詢站,聘請高素質法治人才對農民群眾的法律問題進行解答。要想實現這一目的,國家可以借鑒“特崗教師”這一政策措施,頒布相應的策略,吸引優秀的人才投身到鄉村地區的多元共治的法治化治理體系構建事業當中。
當前,要想構建多元共治的鄉村治理法治化體系,我們還要借助外部社會組織的力量,加大社會組織的援助與幫助。在實際操作中,國家政府應鼓勵外部社會組織參與到鄉村多元共治的法治化治理體系的構建當中,通過對鄉村村民進行合作與組織能力的培訓,激發廣大村民參與村莊治理的興趣和熱情。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的鄉村治理面臨著較多的困境,極大地限制了鄉村地區現代化的發展。只有提升鄉村治理的能力,構建多元共治的法治化鄉村治理體系,才能有效解放鄉村發展的動能。本文就分析了當前我國鄉村治理存在的問題,并從加大法治化治理的宣傳力度,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以及加大外部力量的援助與幫助這三個方面探討了多元共治的鄉村治理法治化體系的構建策略。這僅是筆者的一點個人淺見,可能還存在分析較為淺薄等不足之處,希望讀者能不吝批評指正,同時也希望能為相關地區鄉村治理提供思路,早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