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涵 楊浩文
華北理工大學人文法律學院,河北 唐山 063200
目前,新一輪的全球性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創新的引領發展作用更加明顯,在此背景下知識產權制度所帶來的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日益突出。與其他領域相比,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建設具有更強的適時性和動態性,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必須堅持科學立法、充分發揮立法的推動作用和知識產權制度對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支撐保障作用,既依賴于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實施,也有賴于高質量的知識產權立法。
我國通過抽象概括來界定保護對象的方法對知識產權的具體概念加以確定,知識產權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通過自身的智力活動創造的成果和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標記所依法享有的權利。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創造性成果權利,一類是識別性標記權利。
知識產權的本質特征一方面是區別于有形財產權的最重要的標志,另一方面也是知識產權的共有性質。知識產權基本特征,是與其他財產權,特別是所有權相對而言的,主要體現在:
(一)專有性。知識產權,無論是著作權、專利權還是商標權,僅為權利人所獨自所有,任何人沒有經過法律或者沒有經過權利人許可不得使用權利人的知識產權。
(二)地域性。知識產權是按照一國法律所獲得承認和保護的相關權利,只能在授予知識產權的國家范圍內發生法律效力。
(三)時間性。知識產權只有在法律規定的有限時間內才受到保護,一旦超過時間期限,權利人將喪失對知識產權的排他性擁有。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建設、發展依托于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這一時期,知識產權是在特定時間、條件背景下針對某一具體問題進行保護,其法律制度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但這一時期的措施卻為以后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奠定了基礎。
1980年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以后,我國先后出臺了《商標法》、《專利法》和《著作權法》三部法律以及眾多條例規章,并不斷修訂,基本形成了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符合國際發展趨勢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但是,由于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相對較晚、人民群眾的知識產權意識有待提高等因素,我國知識產權作為創新發展、經濟轉型、促進社會穩步向前的有力武器的功效未能充分發揮。
近年來,隨著普法教育的不斷深入,民眾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提升、《專利法》、《著作權法》修改草案先后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以及今年年初全國人大通過了對《商標法》的修改,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在不斷完善。修改草案嚴格貫徹“科學立法”的要求,從國情出發,加大了對侵權行為的懲處力度,保障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應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建設,為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為推動全面依法治國提供有力的支撐。
完善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的關鍵是完善知識產權的立法體系,形成一套邏輯縝密、合理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彰顯以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三大支柱以及各條例,規章和國際公約相輔的作用,注重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完備性,推動相關立法,對知識產權領域基礎性法律的立法展開可行性研究,確保各個方面的知識產權問題都能夠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從出現到發展,從發展再到逐步完善,總體來說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大環境下,如何有效解決現在存在的各種問題,迎接機遇與挑戰,從而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以及促進知識產權的發展提供了方向,在現今經濟全球化的大局勢中知識產權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意識到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存在缺陷后努力進行改善,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從而加速我國知識產權與國際社會的不斷融合,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