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凱
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公證處,江蘇 南京 210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大力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構建和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并先后出臺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關于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意見》等指導性文件。2016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于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意見》,2017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共同發布了《關于開展公證參與人民法院司法輔助事物試點工作的通知》,對公證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中的功能作出了指導性的規定,提出構建多層次公證法律服務體系的制度框架,指出了公證從預防糾紛向解決糾紛功能轉變的價值和趨勢,賦予了公證介入調解、送達、取證、保全、執行等司法領域的正當性,明確了公證的司法助手職能及非訟功能。
公證機構參與到人民法院司法輔助事物中特別是參與到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中,不僅是司法改革的一次重大創新,也是一條社會力量參與到司法機關日常工作以實現社會治理創新的有效途徑。
在接受人民法院的委托后,公證處工作人員可以協助查詢被執行人的財產線索。由于最高院以及建立了法院案件執行系統,在接入人民法院的案件執行系統后,公證處工作人員可以協助查詢被執行人在本地以及全國各地的存款、房產、車輛、股票、支付寶、財付通等財產信息,為執行法官提供可供執行的財產線索。待查詢到可供執行的財產線索時,公證處工作人員可以及時凍結、查封相應財產,為后續執行贏得時間。
一個執行案件可能會面臨多個法律文書要送達給當事人的情況,且送達時間要求也各不相同,有些被執行人還處于聯系不到的狀態,這些都增加了送達工作的難度。在得到人民法院的委托后,公證處可以設立相應的送達小組,送達小組可以通過電話、郵寄、上門等方式代為送達上述法律文書,為執行法官省去耗時費力的送達工作。
公證處在多年辦理繼承公證時大多積累了不動產代辦的經驗、建立了不動產代辦的渠道。在參與到房產拍賣中,公證處可以提供房產過戶的代辦服務,簡化拍賣流程,提高房產拍賣工作效率。人民法院在向當事人移交房產時往往需要清空房產,而被執行人會質疑財產的遺失和損壞,因此公證機構全程介入清房工作,不僅可以解決法院難以自證的問題,而且可以幫助執行法官控制現場,提高工作效率。
在人民法院的執行案件中,執行法官大多都會詢問雙方要不要執行和解,達成和解協議,但限于人民法院的中立性質,對執行和解的工作往往難以開展,執行和解大多由當事人主動達成。公證處參與執行和解,可以主動召集雙方當事人,充分詢問當事人意見,促進達成執行和解,設計和解協議的履行條件以保證執行和解協議的履行。
雖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等國家機關先后發布了《關于開展公證參與人民法院司法輔助事物試點工作的通知》、《關于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意見》,以文件形式鼓勵公證機構參與到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動當中。但上述文件僅僅是具有指導性的規范性文件,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司法輔助事務特別是執行事務尚缺乏法律保障,沒有具體法律法規明確公證機構如何參與到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中,公證參與法院案件執行事務存在不可避免的障礙。
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在業內也僅是處于試點階段,其他國家機關和老百姓對此并不了解。在實際工作中,不管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還是普通群眾對公證參與到司法案件執行中往往都是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的態度,更有甚者質疑公證參與的合法性。
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中雖然大大緩解了執行法官的工作壓力,但公證機構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些人力物力不僅要放棄傳統的公證業務,還要保證案件執行的工作效率。這些人的經費從哪里支出是全體公證機構和人民法院都要面臨的巨大問題。
一方面,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中需要投入很多的人才,這些人才以前都是公證處的公證員和公證員助理,他們所接觸到的都是傳統的公證業務,另一方面,法院執行案件的法官對公證業務也不甚了解。開展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后,專業人才的缺乏成為限制工作效率的障礙。
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中各地的公證機構和人民法院的合作方式各不一樣,有些做法甚至差異較大,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規范。因此,出臺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進行明確的規定是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所面臨的迫在眉睫的問題。
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維護日常辦公支出、人員工資都需要大量財力。經費來源若是由人民法院支出,現在尚缺乏政策依據,若讓當事人支出公證費用,又會增加當事人壓力。因此,從中央到地方應當建立和規范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中經費的來源情況,設立符合各地區實際情況的收費依據和收費標準,用以保障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常態化和可持續化發展。
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中需要大量既知公證又熟悉案件執行的工作人員,而現實情況是公證機構的人員培訓和人民法院的人員培訓是兩個獨立的培訓體系。因此,急需建立由雙方共同牽頭,整合優勢資源的以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為業務重心的培訓機制。
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并不是公證行業的不務正業,而是需要全社會理解和支持的化解糾紛的重要手段。因此,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加大對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的宣傳,讓所有人了解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的重要性,是讓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中更好發展的重要保障。
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不僅是司法改革背景下的重大創新舉措,也是公證機構和人民法院雙方優勢資源最大化的整合利用,使公證公信力和司法公信力形成有效的疊加,同時也促進了公證機構和人民法院自身的改革發展。因此,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案件執行事務在未來必將會在全國全面展開,形成常態化、可持續化發展的優勢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