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明亮
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2
罰金刑作為附加刑,是一種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是針對犯罪人,具體剝奪犯罪人一定數額金錢或財產的刑事司法活動。罰金刑執行難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三方面原因:案件特殊性、罰金刑裁量畸高、罰金刑執行效果評價不獨立、不具體。
相比于民事執行,罰金刑執行案件的特殊性主要是因為其被執行人具有特殊性,大多數案件為罪犯,其執行難具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經濟原因,罪犯的經濟狀況一般比正常職業人的平均水平低下;①二是制度原因,主要表現于缺乏罰金刑執行制度,依賴于民事執行程序、手段、措施,因罪犯處于服刑期間,法院對其財產狀況缺乏了解,往往會出現缺乏執行條件、執行期限相對較長的情況;②三是刑罰觀念原因,在很多人認為自由刑和財產刑之間可以轉化,兩者是此消彼長的情況,不愿意在承擔主刑后再承擔附加刑,主要表現為罪犯及其家屬對執行的認識、配合不夠,不愿意配合調查和主動繳納、家屬不愿配合執行。
刑法第52條規定:“判處罰金,應當根據犯罪情節決定罰金數額”,這一規定基本確定以犯罪情節為主要量刑依據。在刑法分則中,罰金刑裁量數額有著進一步規定,主要有三種:一是數額罰金;二是倍比罰金;三是無限罰金。③關于罰金刑的規定,刑法總則側重點在刑法的價值取向與刑法的基本原則之實現,刑法分則側重點在司法適用的可操作性,兩者無法做到一一對應,是相對對應的關系,這就會在司法適用上存在矛盾。再看司法實踐,刑事法官在進行司法裁量的時候,主要依據分則進行量刑,對于某些財產型犯罪案件而言,出現罰金刑量刑畸高的現象。縱觀刑法規范,在罰金刑裁量上是缺乏對被告人經濟狀況的考量的,缺乏實際的、畸高的罰金數額會嚴重影響罰金刑執行到位率。
刑罰的執行效果評價具體表現為: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等刑事司法活動,是對罪犯改造效果的動態評價機制。2018年1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二條規定:“對于罪犯符合刑法第七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可以減刑”條件的案件,在辦理時應當綜合考察罪犯犯罪的性質和具體情節、社會危害程序、原判刑罰及生效判決中財產性判項的履行情況、交付執行后的一貫表現等因素。回看現有的刑事執行制度,《規定》主要對管制以上的自由刑減刑、假釋進行明確規定,而罰金刑的執行效果僅作為辦理減刑、假釋案件的考察條件之一,同時受限于主刑減刑規定。比如:判處相對較高的罰金刑罪犯,其主刑受到限制減刑的束縛,對于其主動履行部分或者全部罰金刑而言,缺乏鼓勵,容易導致履行主動性下降,甚至會對罰金刑執行造成一定的阻礙。
刑事案件財產調查與保全措施在刑事偵查、起訴階段同步實施、環環相扣。財產調查與保全措施越到位,罰金刑執行的效率就會隨之提高。完善刑事案件財產調查與保全機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建立偵查機關與司法機關溝通、銜接機制,對于重大財產犯罪案件,重點調查、厘清財產情況、財產性質;二是要規范財產調查的范圍,提高財產調查的全面性。既要調查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基金、股票、債權,又要調查其他動產、不動產情況;三是要加強財產保全措施,對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刑事案件,要簡化保全審批手續,及時、高效開展財產保全工作。
罰金刑司法裁量規范是指裁判者在適用罰金刑時應當遵循的法律法規及其司法解釋的總和。根據現行法律的規定,在罰金刑的裁量上,法官自由裁量權相對較高。建立并完善罰金刑裁量規范,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實體法律規范,及時研究出臺罰金刑量刑指導意見,明確細化罰金刑裁量的具體情節。二是程序法律規范,推進庭審實質化工作,完善罰金刑的控辨程序。公訴機關和辯護人不僅要圍繞主刑的量刑發表意見,還要對罰金刑明確提出控辯并進而舉證,經過辯論后,法官再決定是否適用罰金刑并對罰金刑的數額予以明確并在裁判文書中進行說理。④
在現行司法實踐中,罰金刑執行效果作為減刑、假釋的其中一個考察方面,其效果運用和其他執行效果相融合,不能充分發揮罰金刑的作用。建立罰金刑執行效果獨立評價機制,就是在現有的刑罰綜合評價機制的基礎上,通過建立罰金刑的減、免、緩評價機制,補充刑法關于罰金繳納、減免制度。一是明確罰金刑執行減、免情節。例如:在罰金刑執行過程中,主動繳納罰金刑超過原判罰金三分之二的,確有悔罪表現的,可以減免剩余罰金。二是明確罰金刑緩交情節。例如:針對假釋的罪犯,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罪犯的申請,依據其提供的罰金刑繳納計劃等,確定罰金刑繳納方式和繳納期限。三是提高罰金刑執行效果作為減刑、假釋評價因素占比。
[ 注 釋 ]
①邵維國.罰金刑論[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288.
②王怡然.中國語境下罰金刑執行模式探究[J].財經法學,2017(02).
③吳真文,顏雨薇.完善我國罰金刑量刑情節之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8(03).
④李思婷.罰金刑司法裁量實證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