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季穎
嘉興學院文法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1
在民商法中對連帶責任進行詳細規定的主要目的是確保補償和救濟措施的執行,實現對法律關系當事人合法權益以及正當利益的最大化保護,是確保民商法充分執行的一項保障措施。然而連帶責任規定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實際執行效果嚴重降低。因此要想充分保證連帶責任在民商法律執行過程中的價值的充分發揮就必須要針對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進和完善,制定相應的改進和保障措施。以下主要圍繞著民商法連帶責任的相關概念展開簡單的分析與探討:
關于連帶責任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隨著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有關連帶責任的規定后期在普通法以及大陸法中都有了明確的補充。現階段在國內民法通則中尚沒有針對連帶責任概念的統一表述,通常在理解上都將其定義為在兩名或者兩名以上當事人的情況下,當權利人遭受到權力損失時,相關責任者所承擔的具有共同連帶性質的責任。概括而言即合伙人中有一位參與到訴訟關系當中時其它合伙人必須要同時參與其中的情況。針對其中一位合伙人出現事故甚至是死亡的情況,那么其它合伙人同樣要承擔相應的債務責任。從概念中可以發現,由于連帶責任規定的存在當合伙人數量較多時,單個合伙人不僅僅承擔自己的相關責任,還需要承擔多種隱形責任。即便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由一名合伙人承擔全部責任也需要其它合伙人清楚責任的內容。因此連帶責任在維護責任人權益的同時,也具有相應的負面影響。
在市場經濟生產活動中盡管每個債務人在經濟活動中都存在一定的連帶責任關系,然而由于不同債務主體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過失,因此在責任大小的承擔上往往是不同的。
比如,甲將汽車借給乙進行使用,在汽車使用權轉移之后由于乙酒駕導致路人丙被撞成重傷,此時丙對汽車的駕駛者乙提起訴訟,根據民商法中關于連帶責任的詳細規定法院將會同時將甲作為被告,如果乙不具備醫療費用的經濟償還能力,那么甲就需要對案件中涉及到的經濟費用進行償還。在本案件中盡管甲的錯誤是把自己的車借予他人使用,但是根據連帶責任的相關規定卻需要承擔和乙相同的責任。在上述關于連帶責任的案例事件中十分明顯民商法的規定已經影響了甲的基本權利。同樣在類似的背景下,如果甲知道乙會出現酒駕的行為就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如果甲完全不知道乙會出現酒駕行為那么甲承擔的責任就應該相對減少。然而在案件責任實際認定的過程中對于此類現象的責任劃分難度較高,很難確定準確的責任劃分界限。
當前我國的法律法規當中,對于普通的案件有兩年的訴訟時限,即訴訟成立時開始計算到履行期結束的時間最長為兩年,然而同樣情況下根據《擔保法》中的基本規定主債務訴訟時為效6個月,并且沒有針對連帶責任訴訟時效的詳細規定,致使相同案件辦理的過程中由于依據的法律不同,其最終辦理的結果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盲目性。訴訟時效上存在矛盾性的問題直接影響了連帶責任相關規定最終的執行效果。
民商法作為當前國家法律制度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和其它法律內容之間應當是相互補充的關系,從而達到規范法律環境的目標。然而,就目前而言在民商法實際執行應用的過程中由于法律內容的不斷變化致使在實體法規定中不能夠根據相應的變化對連帶責任進行調整,出現連帶責任在民商法和實體法中規定不同的現象,進而影響連帶責任規定的執行效果。從關于連帶責任規定中發現民商法和實體法之間存在明顯的矛盾性。
針對民商法中關于連帶責任的具體規定,盡管目前的法律體系中已經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詳細規定,但是受多種可變因素的影響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依舊存在很多不完善之處,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連帶責任制度。針對連帶責任的基本規定應當在實際的法律環境中進行考慮,在特定的法律環境下對制度中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改進的措施。比如上述案件中,當出現界限劃分模糊的情況時,為了保證判定結果的公平性以及合法性就需要以實際情況為基礎對規定中的具體內容進行完善和優化。
判斷連帶責任過程中應當以實際情況為依據和標準進行劃分,基本判定過程應當以保護每一個當事人合法權利為最終目標,不單單要保護債務人合法權益還需要保護連帶責任人的合法權益。比如在多股東經濟賠償中,關于股東賠償具體比例的劃分問題不能夠以平均分配為最終賠償比確定的方式,而是要充分確定不同股東持股的具體數量。另外針對連帶責任具體認定的方式必須要充分考慮認定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變化,不能簡單地以條款中的內容為基礎進行認定,而是要充分考慮債權人和債務人基本利益關系的合法性、合理性,在對雙方合法利益進行全面考慮的基礎上在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進行債務區分。
在案件實際處理的過程中針對民商法與實體法中存在明顯規定矛盾的問題,需要相關部門在認定連帶責任過程中進行充分的考慮。在民商法與實體法中間增加責任認定的基本環節才能夠通過實體法中的規定確保連帶責任認定結果的科學性和合法性,另外,在案件處理過程中增加連帶責任認定的環節還能夠提高案件執行結果的法律規范性。強化民商法和實體法之間的關系必須要在案件實際審理中才能實現,只有以實際案件環境為基礎才能夠實現對連帶責任判定結果的充分保護,從而確保案件處理過程中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總而言之,通過上述分析,考慮到在民商法對于連帶責任進行詳細規定的主要目的是確保補償和救濟措施的執行,實現對法律關系當事人合法權益以及正當利益的最大化保護,劃定連帶責任是確保民商法充分執行的一項保障措施。在民商法實際執行過程中受多種不確定因素影響連帶責任相關規定實際應用的效果明顯下降,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就必須要對連帶責任的相關規定進行合理的調整和改進,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民商法在國家經濟建設秩序維護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