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淏婷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霸凌一詞最初是對英語單詞“bullying”的音譯。學者王楚婧和劉天娥都認為,校園霸凌指由學生實施的,通過攻擊、暴力的形式對其他學生造成心理上和身體上的巨大傷害的行為。國外對于校園霸凌的定義最早起源于挪威學者Dan Olweus。Olweus將霸凌定義為:一個學生長時間并重復地暴露于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是長期性及多發性事件;他強調了其時間性與反復性。本文將校園霸凌定義為個人或群體長期反復地故意傷害其他個人或群體的生理或心理行為,包括通過身體、言語、性的攻擊或網絡等的沖突方式。殺害或嚴重傷害、性侵害等嚴重受害人和社會的行為不在校園霸凌范圍內。
近年來,我國惡性校園霸凌事件頻發,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校園霸凌不再是未成年人對于法律意識淡薄的產物,而是深知法律漏洞而“鉆空子”的行為。然而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制度尚未對這一變化予以充分重視,相應的制度建設也有所欠缺。
1.對未成年人施暴的主觀惡性認識不足
據調查,未成年人犯罪年齡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提前了2-3歲,其中18歲以下青少年犯罪上升了120%,14歲以下青少年犯罪上升280%,而10-13歲低齡犯罪占了未成年人犯罪的70%。當代青少年發育成熟較早,他們深知法律漏洞,對其很難有嚴格的約束。
2.對校園霸凌專法的設置不足
目前我國處理校園霸凌的法律有《憲法》、《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青少年犯罪法》、《刑法》、《民法》等法律。但是尚未針對校園霸凌設立專門的法律條文。中國的校園霸凌正呈現出西方校園霸凌的一些特征,而西方國家基本都有專門的反霸凌法來應對。由此可見,我國有必要設置校園霸凌專法來更好的預防和應對。
1.美國反校園霸凌的法律現狀
1999年,發生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科倫拜校園事件震驚全世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直到這時,校園霸凌問題才真正引起人們重視。2002年,美國發表了第一份全國性的校園霸凌調查,結果表明,在六到十年級學生中,每天都有三成的學生遭遇到霸凌事件。其中,有320萬學生被霸凌,370萬學生霸凌他人。美國全國犯罪預防委員會表明,有多達四分之三的美國兒童曾是霸凌的受害者。
從1999年在佐治亞州誕生的第一部反霸凌法,到反霸凌立法遍布全美,歷時16年。各州反霸凌法都明確規定了學校在反霸凌上的責任,并將懲罰權交給學校,美國學校的“零容忍”政策有了法律支撐。此外,美國在立法規劃階段委托各科研機構對校園霸凌展開深入調查,并組織學校家長、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共同商討法律具體內容,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推敲,保障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2.美國反校園霸凌法的經驗和啟示
在立法上需要對霸凌明確定義,逐步細化和具體化,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才能使相應的法律條文有可才操作性。近年來,美國各州紛紛將反霸凌的觸角延紳到網絡霸凌領域。在社交媒體上辱罵、攻擊或披露同學隱私的行為,也被定義為霸凌行為,被稱為“網絡霸凌”。由此可見,在明確霸凌定義后,其他相關的法律條文也需要及時更新和補充。
利用研制的晶體管直流增益在線測試系統,以BCX41和3CK3B兩種晶體管器件作為試驗樣品,在CFBR-II堆上開展了不同中子輻照注量效應試驗,分別獲得了輻照功率為2,20,200 W下晶體管的直流增益變化趨勢,結果如圖8—圖10所示。
1.英國反校園霸凌的法律現狀
據調查,20世紀70年代英國中小學校園暴力現象增多,引起社會廣泛關注。1997年,英國教育與技能部的調查結果顯示,4.3%的學生平均每月遭受兩到三次霸凌。校園霸凌具有高危害性,無論是受害者還是施暴者,在他們成長過程乃至成人之后都深受其害。所以對中小學而言,盡早對霸凌行為進行政策防范與干預顯得尤為重要。
英國在1986年頒布的《地方政府法案》中詳細的規定了,地方政府有義務來支持各級學校為應對校園霸凌采取合理的措施。在2012年,英國教育部發布了《2012教育(獨立學校標準)法規》,該法規詳細的規定了學校應該制定有效的策略來應對校園霸凌現象。在2014年,英國教育部又發布了《2014教育(獨立學校標準)法規》,在該法規中對校園霸凌又進行了更加詳細的規定,規定學校應該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來應對校園霸凌,來確保校園治理環境和學生的身心健康。經過多年的努力與有效的治理,英國教育部2015年在其官方網站上宣布:全國范圍內的校園霸凌現象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學校霸凌行為發生率顯著降低,校園治理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2.英國反校園霸凌法的經驗和啟示
(1)輔導教育和適度懲戒相結合。英國不僅設立了懲戒措施,還關注于霸凌者的心理健康問題。英國法令規定的一般懲戒措施有:訓誡、強制離班、停止下課休息、課后留校、禁止參與特定課程等。除此之外,英國政府要求學校設立“學習支援輔導班(learning support units,以下簡稱 LSUs)”來協助學生改善偏差行為(校園霸凌屬于嚴重的學生偏差行為)。如果霸凌者在LSUs上課后沒有效果,具有被永久停學之風險時,學校應啟動“行為輔導支援方案。
(2)監護人責任擴大化。英國反校園霸凌法律體系把監護人的責任擴大化,這一理念也值得我們學習。監護人的主要責任和需要盡到的義務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第二,采取措施來幫助學校對霸凌者的偏差行為進行糾正。因在學校做出霸凌行為而被強制停學的學生,在經過評估后,由其所在學校或教育主管部門向法院進行申請,法院可以向被強制停學學生的被監護人下達教養令。
通過深入研究美國、英國在反校園霸凌上的成熟經驗可以看出,校園霸凌作為一種社會問題,各國在立法、政策、具體措施等方面都建立了較為完備的體系,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這幾個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對校園霸凌有一個清晰的定義,并不斷將之細節化具體化,不斷填補法律漏洞;其次他們都明確規定了校方、監護人等的具體責任;最重要的是,這些發達地區都針對校園霸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使人民群眾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