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瑞雪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網上商店是指在第三方交易平臺上,從事經營銷售某些特定種類商品或服務的在線商店。[1]經營者在已經預設的第三方交易平臺上通過注冊獲得一個IP地址,即一個特定的虛擬空間,通過用戶名及密碼進入網上店鋪,發布商品或服務的相關信息,從事與消費者交易商品或服務的經營活動。網店是以數字化為存在形式的信息資源,在網絡交易平臺提供技術支持的基礎上,通過計算機系統形成電磁記錄或代碼,這些數字信息是具有財產性特征的,能夠被人類控制和支配,是權利人現實利益的表現,基于對網店的概念特征和技術原理的分析,網上商店符合虛擬財產的屬性。
其一,債權說,認為網上商店作為一種虛擬財產與經營者之間是債權的法律關系,運營商因創建平臺而對其初始設置的平臺以及平臺上的網店均享有所有權,而網店經營者依據合同享有債權。又分為以下三種觀點:1、服務合同關系,經營者同意與運營商之間的協議,平臺提供全方位、長期服務,經營者支付對價。2、居間合同關系,平臺提供媒介服務,推介用戶,提供交易場地,促成交易。3、租賃合同關系,類似于店鋪柜臺出租,運營商將平臺虛擬空間交付網店的經營者使用、收益,以出租人的身份收取租金,履行租賃物的維護義務,而經營者按約定使用虛擬空間、支付租金等。
其二,用益物權說,此學說依然認為運營商享有網店平臺所有權,網店的存在依賴于平臺運營商的資金投入與技術創建,依據《用戶協議》,經營者對網店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即取得了對他人之物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支配的用益物權。網店經營活動在技術規則上受制于交易平臺,“網店”無法實現絕對的所有。
然而,筆者認為債權說是存在明顯缺陷的,該學說無法解釋網店經營者實際上的獨立經營權及獨立處分權,網店的義務主體也是針對于不特定多數人的,債權法律關系具有相對性權、對人權的法律效力,[2]這點不符合債的相對性,另外債權說也無法有效解決除平臺或消費者之外的外來第三人侵害的問題,例如“網店盜號”等行為,其不能充分保障網上商店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而用益物權說的不足在于該學說雖然很好的解釋了網店經營者與第三方交易平臺之間的關系,但它僅兼顧了運營商與經營者在平臺資源上的利益分配問題,用益物權與所有權最大的區別在于用益物權人在一定情況下可以處分權利,卻不能處分標的物,而網店作為權利客體是可以由經營者獨立處分的,這一點也是得到司法實踐認同的,因此用益物權說也存在著不合理之處。物權的本質特征是具有支配性和排他性,網店經營者對于網店享有實際權利和店內事務的最終決策力,不受他人干涉,有絕對的支配性,通過獨立的用戶名和密碼獲得排他性,他人不得侵犯盜取盜用,據此將網上商店的權利屬性認定為物權更為合理。
談到網上商店的權利歸屬,我們首先要判斷的是經營者與平臺運營商所簽訂的《用戶協議》的效力問題,筆者傾向于該協議屬于格式合同,網店經營者想要在這個平臺開設網店就必須同意《用戶協議》,而協議中的“所有權歸屬”“禁止轉讓”等規則,以及一些排除運營商責任,加重經營者責任的條款基本符合《合同法》第40條的規定,極有可能被認定為無效。如果將“所有權歸屬條款”認定為無效,那么網店所有權歸屬又當如何?
本文將網店所使用的虛擬空間的所有權歸屬與網店其他部分的所有權歸屬分開來看。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享有的網絡交易平臺,在網絡上擁有一級域名,是特定網站提供的網絡交易平臺,例如某寶網、某貓網、某東網等。網絡店鋪是在這樣的網絡交易平臺上獲得的,由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對其分配的二級域名,該二級域名所擁有的虛擬空間就是網絡店鋪。[3]經營者對于其網店的虛擬平臺空間的使用權屬于被平臺授權使用的,據此網店所使用的虛擬空間的所有權當歸屬于平臺運營商。
隨著互聯網交易的蓬勃發展,與網店權利相關的糾紛也逐漸增多,確定網上商店的權利屬性是具有現實意義的,確定網店的所有權歸屬于經營者,一方面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為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助力,另一方面為相關案件提供解決依據,有效解決因網店產生的法律問題在實踐領域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