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衡
湖北誠明律師事務所,湖北 武漢 430000
以抖音、微信、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平臺集實時發布、即時聊天等功能為一體,人們通過這些自媒體平臺可以在網絡世界中以秒為單位的交流、傳遞信息,比面對面交互還要迅速、快捷。
自媒體時代,不同于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我們無法在網絡世界中輕易獲得準確的發言者的實名身份信息,這給了發言者保護的同時,也使其失去了監督,發言者可以在網絡世界通過自媒體平臺肆意妄為,通過自媒體賬號大肆攻擊他人,擾亂社會視聽,達到自己不正當的目的。
在自媒體平臺上,用戶不僅可以通過發布文字信息、圖片、視頻等方式實現實時的信息傳播,還可以通過點贊、留言回復與其他用戶進行交流以及信息交互。其次,自媒體平臺,也經常推送新聞、訊息給用戶。自媒體平臺的應用,一改傳統媒體信息單向傳播的固有模式,呈現出了顯著的交互性。
1.公民合法權利的侵犯
自媒體時代的來臨,網絡信息侵犯公民權利的事件時有發生,尤其是對個人隱私權、個人肖像權的侵犯事件愈演愈烈。例如自媒體平臺上一些“娛樂八卦”帳號多次曝光名人,明星個人隱私,損害其形象就是比較明顯的例證。竊取公民個人信息、發布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嚴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利。
2.社會秩序的沖擊
在多元化的主體被“接入網絡”的時代背景下,網絡不實言論不僅侵害私權利,同樣對社會公共秩序帶來了威脅。如:2018某生產商逐利枉法,導致有害藥品流入市場。網絡平臺也出現了大量不實謠言,造成了民眾恐慌和對國家機構的信任危機。網絡不實言論因一時難以得到控制會造成很大的社會負面影響,對社會公共秩序造成沖擊。
3.國家安全的危害
伴隨著國際局勢的復雜變化,越來越多的不法分子借助自媒體平臺在網絡上傳播不實信息、散布謠言,并捏造各類虛假信息并利用技術手段炮制虛假圖片、影音文件混淆視聽。此類不實信息的傳播,不僅造成了全社會的恐慌、加劇了社會對立情緒,同時對我國整體國家安全也帶來了巨大的風險與危害。
我國立法上,針對自媒體信息傳播的法律法規都是概括意義上的法律條文,沒有明確,量化的標準。不具有很好的實踐操作性。
2017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共79條雖涉及到了網絡的規范性內容,但是條文主要是針對網絡運營商、網絡服務提供者,主要保障的是國家網絡安全,網絡空間主權等方面,并未涉及自媒體使用者的規制,對于相關的刑事犯罪行為也沒有明確的定罪量刑等規制。我認為在專門的法律法規中,我國應該明確網絡不法言論行為的入罪門檻、刑期幅度,明確被侵權后的法律維權途徑及其操作程序。
2014年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這則規定是難得的針對自媒體平臺信息傳播、網絡言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定。但是仍然存在缺陷:首先,該規定僅19條,都局限于侵害人身權益的民事糾紛部分,對危害性更大的,危害國家安全的網絡刑事犯罪行為,并沒有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規定。其次,該規定屬于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案件適用法律規定,層級較低。
面對日益發展的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自媒體平臺。我認為,我國應該制定涵蓋各種類型的,效力等級更高的,更為系統的網絡責任法。網絡責任法應該重點針對自媒體平臺信息傳播、網絡言論;針對使用者和服務者雙方的責任劃分及追究等內容的規制。網絡責任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應相互結合、輔助,這樣才能在網絡世界中構建起系統的、完善的法律規制,才能使我們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國。
自媒體網絡平臺的興起給政府部門的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無論是在中央政府層面還是各級地方都應該成立專門的部門,來應對網絡世界、應對自媒體平臺信息傳播可能發生的風險,光靠各個地方的網絡警察等力量是分散的。在一些關注度較高的事件發生時,國家的專門應對部門能夠更為專業的、系統的找到源頭,解決問題。社會大眾在網絡世界里也有一個權威的風向標,有利于引導大眾的輿論導向,維護社會和國家的穩定。
政府專門部門應和各大自媒體平臺合作。各大自媒體平臺應對自媒體賬號特別是認證大V、知名博主等進行實名登記,幫助政府摸排掌握網絡總體情況。這樣才能在源頭上快速、有效的控制虛假、惡意網絡言論的產生與傳播。同時,在個體受到侵害的時候,政府專門機構也能掌握施暴者信息,有利于對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