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艷
中共南昌市委黨校,江西 南昌 330000
與發言相對應的是傾聽,職場上發言和傾聽分別屬于主動和被動行為,但往往能夠看到在對方還未講完的情況下,領導干部就心生急躁,并通過表情或語言表現出來。不僅影響對方在溝通過程中的發揮,也無法真正理解對方的表達意圖。
即領導干部級別觀念過重,所有觀點帶有命令傾向,且不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反駁。甚至會根據意見的不同而親近或冷落不同群體,導致溝通信息無法全面傳遞,甚至完全忽視與自己觀點相左的員工的意見傳達,難以取得有效的溝通結果。
人類的全部活動,都是由積累的經驗和以前作用于自己大腦的環境所決定的[1]。包括領導干部在內,往往會根據以往其他人的表現而對其產生固定印象,導致之后在與其的溝通中,很難做到客觀、公正,會片面地曲解對方的意思。
從速度上來說,大腦思考遠遠快于說話,兩者之間的速度差距大致在3-5倍,因此在溝通中,人常常會產生厭倦感,尤其是時間較長的溝通過程,某一方極易出現思想開小差的現象,通俗來講就是跑神。這主要是因為人的大腦時間相當寬裕,溝通只占其中一部分,在此情況下,剩余大腦時間會被其他事情主觀占據。
這種現象在溝通中很常見,如東張西望、手擊桌面、翻弄物件、蹺二郎腿等。這些肢體動作不僅不尊重溝通對方,而且是一種無聲的表達,傳遞著類似于“還沒結束?”“我已不想繼續溝通”等信號,從而影響健康、高質量的溝通的開展。
溝通依賴于人體聽覺和視覺器官的作用發揮,因此若這些器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也會相應地對溝通產生影響。就拿領導干部來說,如果生理障礙較為嚴重,那么在與其他人的溝通中就極易處于劣勢,增加溝通的困難程度。如部分或全部喪失語言能力,就只能借助第三方開展溝通,在此過程中溝通的目的和內容都可能會發生改變,達不到預期效果。
即領導干部會選擇合乎自身興趣或比較傾向的溝通內容來聽,而其他也比較重要或更為重要的方面則主觀忽略掉。這主要跟領導干部自身素質和能力有關,往往會導致溝通效果片面化或極端化。
主觀臆斷也是缺乏客觀性、公平性的表現,忽視溝通對方的真正意思,憑主觀意識為其下定義、做決定。這種現象經常發生在關于溝通對方產生了固定印象之后,在溝通中,在對方未明確表達自我意圖的情況下,自主進行判斷,過于樂觀或悲觀。或是在溝通未開始時,主觀認為其溝通不具有意義或價值,更有甚者會消極地認為對方的發言將造成不良后果。由此在溝通中直接忽略對方的發言,拒絕接收對方傳遞的信息。
即過于關注溝通對方的外在形象或講話方式,從而忽視了溝通內容和目的。常見的如溝通對方口音不標準、外在形象較差、行為習慣不良好,使得領導干部心生不滿,進而干擾溝通判斷。
在溝通中,為拉近與下屬的距離,領導干部應褪去高高在上的地位感、優越感,以平等、客觀、公正、肯定、積極的態度對待每一位溝通人員。一定程度的尊重和信任,是溝通的基本素質,也能給員工留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領導干部形象,溝通起來也將更通順、方便。領導干部的地位和能力,應著重體現在工作中,表現出不同于常人的素質、能力、品格與態度,就會為自己的形象加分,更有利于贏得下屬的信任。
溝通要出效果,首先應明確溝通的內容和目的是什么,即所謂有針對性地溝通。一般傾向于溝通對象的真實想法。舉例來說,當表現始終良好的員工突然出現工作失誤,領導干部在溝通中應從員工近期表現入手,逐步了解其工作失誤的主要原因,切勿片面主觀猜測,更不能一味批評指責甚至懲罰。為保證了解的全面、客觀,可約談多名當事人,收集事件信息,充分掌握溝通對象的情況,再有針對性地解決。這樣也能簡化溝通過程,節約溝通時間,避免意外情況發生。
領導干部在職場溝通中應遵循五個原則:內容全面,語言簡練,強調重點,語速適中,避免歧義[2]。用詞必須準確,這樣才能真實地向溝通對象傳遞信息、立場和意圖。尤其是領導干部的自我原則,更應堅守,切勿傳遞錯誤信息,增加溝通的困難程度。建議對待重要的溝通,領導干部必須引起重視,為此可以書面形式列出溝通內容或框架,一方面有利于組織合理的語言使溝通更流暢,另一方面也能查漏補缺,使溝通更全面,省去頻繁約談溝通對象的時間和成本。
溝通是一種雙向活動,并非領導干部的意思下達或貫徹執行。最低級的溝通是在自上而下的單向傳遞中弱化了信息原意。大部分時候,領導干部傳遞的信息已相當明確,理論上不應出錯,但溝通對象受各種因素影響,可能只接收了部分信息,或接收的信息失真。解決這一問題,除了多加強調之外,反饋互動也是有力的保障之一。尤其是現場反饋,即在領導干部傳遞信息之后,溝通對象進行復述,加以確定、修改補充,這才是有效的溝通。不僅能夠提高效率,還能為領導干部贏得“重視溝通、認真工作”的好評價。
很多時候,溝通是雙方思想的碰撞,矛盾在所難免。如果問題不涉及原則,建議領導干部從溝通對象的立場出發,思考溝通對象為何這樣想;同時溝通對象可假設自己是領導干部時會如何做、為什么這樣做。換位思考有利于雙方理解和一定程度上認同對方的思想和做出的決策,在彼此矛盾的意見中尋求連接點和平衡點,進而研究出唯一解決方法,化解矛盾,取得溝通實效。
嚴格意義上來說,作為領導,最受考驗的方面之一就是與下屬及班子成員的溝通能力[3],這關乎單位組織和個人能否長遠、良好發展。為此,必須清楚掌握和避開職場溝通雷區,在信任、了解、互動、換位思考中讓溝通變得簡單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