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芝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河南 鄭州 450000
一直以來,“四德”教育都是高職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提高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有力途徑。對于高職學生來說,他們畢業后即將步入社會,其角色將會從學習者轉變成為就業者,那些思想道德水平較高的學生將會更加易于得到企業的青睞,在企業工作中也會竭盡所能,投入自身最大的智慧和力量,給企業創造豐厚效益。與此同時,學生也能夠主動肩負起自身的社會責任,回報祖國,回報社會,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添磚加瓦。為了實現上述目標,高職院校必須要大力加強“四德”教育,做好教學改革和創新工作,以推動學生素質、知識、能力的協調發展。
所謂“四德”教育即是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通過對學生實施“四德”教育,提高高職學生的道德水平,是我國國民素質建設的重要一環,能夠保持整個社會的和諧性和穩定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工作中此舉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現如今高職教育與現實生活相脫節的現象普遍存在,教師普遍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和健全人格的塑造,這讓社會上出現了很多歪才,他們一旦走上歧路給國家和社會造成的危害將是相當巨大的,給社會安定埋下了不小的隱患。對于這類問題的解決就要仰賴于“四德”教育,讓學生在校期間內不但可以接受系統的文化知識教育,更要給學生創建生活化情境,將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確保學生能夠真正找準自己在職業、家庭、社會中的定位,從而成為理想、道德、文化兼備的新時代人才。
一般來說,“四德”教育主要關注的是學生個體的發展,考慮到學生在社會、家庭、職業中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如何能夠履行好自身職責,成為道德的楷模,值得高職院校予以深思。然而我國高職院校的“四德”教育是以說教為主,與學生需求相距甚遠,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四德”教育標準化日益模糊、逐漸被邊緣化等問題的存在,導致高職“四德”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嚴重影響到了其功能的有效發揮。
大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形成通常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在全球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的今天,我國社會正遭遇著多元文化的入侵,這給學生的思想造成了劇烈沖擊,學生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形成的道德觀念也千差萬別。目前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呈現出了復雜性的特征,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致使高職“四德”教育標準制定面臨著較大的困難,高職院校在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主導地位遭到了挑戰,原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極有可能與學生形成的道德精神相互矛盾,無法引起學生的認同,學生對于“四德”教育標準就會抱以懷疑態度,學習積極性將大打折扣。甚至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即學生的道德觀念是有礙于社會發展的,之于社會的穩定性產生了一定的危害。
現階段,高職“四德”教育是以理論知識傳授的形式進行的,教師在課堂上將“四德”理論強制性的灌輸給學生,卻忽視了教育的實踐性,僅僅照著教材照本宣科,很少選擇生活中的實例對學生進行教育,“四德”教育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夠緊密,導致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無法將知識有效運用到實踐中,更遑論知行合一了。僵化的教育模式使得師生之間的交流匱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習效率十分低下;站在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師不能夠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制定的“四德”教育方案就會與學生需求存在明顯的差距,當學生出現錯誤思想和價值觀念時也不能夠及時加以引導。學生對于多元文化的甄別能力有限,再加上缺少教師的指引,其成長道路上將會出現更多波折。
面對著激烈的就業競爭形勢,不光高職學生對未來前途感到迷茫,高職院校也會感到壓力倍增,這就造成了高職教育中重視專業技能教育,忽視德育教育這一錯誤理念的形成。高職院校普遍認為具有一技之長的學生在就業競爭中更有優勢,因此將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上,與之相比,德育教育力度遠遠不足,“四德”教育被不斷邊緣化,在高職教育體系中的地位一再降低,開展效果也不甚理想。這一現象的發生歸根究底在于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受到功利性思想的支配,不能夠正確認識到實施“四德”教育的重要意義,對于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沒有給予足夠關注,那么學生即使在專業領域中傲視群雄,缺少應有的道德品質也會讓其未來發展備受阻礙。
要想保證高職“四德”教育的順利開展,必須認識到“四德”教育與社會的關聯性,要根據當前社會環境和道德觀念改良和優化“四德”教育標準,還要用辨證的眼光看待社會價值的多元化發展,確保學生個體與社會道德發展能夠高度統一起來,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在社會上立足,成為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的一份子。因為社會是在不斷發展進步的,道德觀念在不同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其發展路線并不固定,所以在此歷史轉折關鍵時期,社會道德發展有了更多的路線可供選擇。高職院校在進行“四德”教育時也需要將這種多元化的思想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客觀全面的看待時代變革下的社會道德和文化變遷,將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繼承下來,與新時代形成的道德精神相結合,最終樹立科學的思想價值觀念。
“四德”教育的關鍵在于踐行,單純的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只會在學生的腦海中停留非常短的時間,學生甚至不會對“四德”教育理論進行深入的思考,更不會驗證這一理論是否正確。若能夠給學生創建實踐機會,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踐行“四德”教育理論,無疑會讓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比灌輸式教育要有效的多。通常情況下,學生從生活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即使經過時間的渲染也不會輕易褪色,將“四德”教育與生活實際融合起來,構建完整的教育體系,并制定相應的教學評價機制,對學生的道德知識進行全方位的檢驗,還要考察學生的知識應用水平,以保證“四德”教育評價的科學性。
在21世紀空有較高的專業素質而品德不佳的不能稱之為人才,只有德才兼備的才能稱為人才,這就需要高職院校能夠將“四德”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借助專業學科平臺開展“四德”教育,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鍛煉專業技能的同時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這會讓“四德”教育取得更加理想的成效。首先,教師要積極挖掘專業知識中蘊含的“四德”教育素材,努力尋找教育契機,讓學生在接收知識之余產生較高的道德認識和判斷能力;其次,將“四德”教育理論滲透到專業知識教學中,有助于進一步拓展教學內容,促進德育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
綜上所述,高職“四德”教育的知識化、邊緣化以及教育標準的復雜化使得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教學目標遲遲無法實現。對此,高職院校應加強“四德”教育與社會、與生活、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向學生展現“四德”教育的重要性,從而轉變學生的態度,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確保學生能夠順利適應角色的轉變,真正展現“四德”教育的價值功能,為學生創建光明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