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娥 李榮建
1.中共江西省委黨校,江西 南昌 330108;2.江西宜春樟樹臨江小學,江西 宜春 331200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因生活所迫外出打工而被長期留在家的不滿18歲的未成年兒童。作為未成年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父母不在身邊而造成的種種心理不健全的偏差現象。研究表明社會支持是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本研究進一步拓展,旨在了解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系統和心理安全感的特點,更重要的是探究社會支持系統是否會影響其心理安全感,通過了解這批特殊人群的社會支持系統與安全感的關系,提醒外出務工的父母關注孩子的社會支持系統,以提高其心理安全感。
問卷調查對象為江西省Z市某小學五、六年級的留守兒童,一共發放465份問卷,經整理去除無效問卷,最終獲得有效數據439份,回收率是98.2%。
采用社會支持系統問卷和兒童安全感量表。正式問卷一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留守兒童個人的基本情況。
第二部分是社會支持系統調查問卷,該問卷包括有多少個朋友、與鄰居、同學的關系,遇到困難會向哪些人求助等十道題目,從朋友、鄰居、同學、老師、父母等多個角度去衡量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系統。
第三部分是兒童安全感量表,該量表一共24道題目,每個項目根據實際情況分為5個等級。
1.在性別方面呈現的區別,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系統呈現明顯差別
對不同性別的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系統得分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可知p=.043(<0.04),即女童留守兒童得到的分數明顯高于男童得到的分數。得到的社會支持也明顯不同。
2.在不同年級方面,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系統呈現差異
不同年級的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系統也有明顯的差別,六年級的留守兒童得到的分數明顯高于五年級的留守兒童得到的分數,即六年級的留守兒童獲得的社會支持比五年級獲得的社會支持更多一些。
3.與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方面的影響,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系統有統計差異
對與不同人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系統的得分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與父母一方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兒童得分明顯高于與代養人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兒童。
1.在年級方面,留守兒童的心理安全呈現差異
對不同年級的留守兒童的心理安全感的得分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得知p=.000(<0.05),不同年級的留守兒童的安全感有著明顯的差別,六年級的留守兒童得到的分數明顯高于五年級的留守兒童得到的分數,即六年級的留守兒童安全感比五年級的安全感更足。
2.在不同的父母親出外務工情況方面,留守兒童的安全感呈現差異
對不同的父母親出外務工情況的留守兒童的安全感的得分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可知p=.038(<0.05),不同的父母親出外務工情況的留守兒童的安全感有顯著差異,父母一方出外務工的留守兒童得分明顯高于父母雙方都出外務工的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系統和安全感有著不可改變的關聯,即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系統越強,心理安全感越足。
留守女童獲得的社會支持明顯高于留守男童。這可能跟男女性別角色的社會期望有關,男生被期望成剛強,不輕易坦露自己的內心,女生可以更為示弱,向別人求助,那么得到的幫助會更多,感受到的支持會更強一些,這種性別的差異在老師這個社會支持系統表現明顯。
孩子對往往對代養的一方不服管教,由于年邁,親情的距離等,它難以取代或等同父母提供的社會支持系統,跟父母一方生活的孩子比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擁有更多來自跟父親(母親)的支持,這也影響了他們的社會支持系統。
六年級的安全感比五年級的留守兒童的安全感更足,這可能與年齡更小的五年級的留守兒童的安全感更多來源于自己身邊的人,尤其是父母,父母親長期不在身邊讓他們安全感很不足,但是六年級的兒童步入了青春期初期,他們開始強調自我,想擺脫父母的管束,希望自由,更多的想跟同齡人相處,安全感更多來源于自身,以及周圍的朋友、同學。
父母一方出外務工的留守兒童心理安全感比父母雙方都出外務工的安全感更足。一方出外務工,至少還有一方在孩子身邊,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彌補,如果雙方都在外面,孩子覺得自己很孤單,沒有依靠。
目前,留守現狀無法得到改變的狀況下,我們可以對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系統進一步的加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強他們的心理安全感,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留守這一經歷對其的傷害影響。心理安全感相對更足的兒童就更愿意向別人尋求幫助,可以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
由此可見社會支持系統的好壞會影響其心理安全感的高低,反過來心理安全感又會反作用于社會支持系統,為兩者關系進一步探究提供了新的證據。
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父母不在身邊,實質上給孩子心理帶來的沒人要、沒人依賴、依靠,沒有安全感的內心感受,以致帶來自我否定、自我退縮、自我懷疑、害怕外界環境,甚至是人格的扭曲、價值感的迷失等。為了避免和改變留守兒童親子關系斷裂的現狀,提高留守兒童心理安全感十分重要。
本研究表明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系統和心理安全感顯著相關,即我們可以在父母出外務工情況不可改變的情況下,積極幫孩子構筑社會支持,例如多種形式反復傳遞對孩子的愛,父母出外打工很多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被爸媽愛、不被爸媽喜歡,有種被拋棄、被嫌棄的感覺。所以父母要反復、經常性地表達對孩子的愛,“媽媽很愛你、爸爸很愛你,很在乎你,很想念你”等等。可以通過電話、QQ聊天、網絡視頻、微信等形式傳遞自己對孩子的關注、愛和思念,讓孩子覺得盡管爸媽不在身邊,爸媽還是很在乎自己、關注自己。讓孩子知道出什么事情父母都會支持著我。另一方面可以多多鼓勵孩子去交新的朋友,讓其有很好的朋友圈。再就是和鄰居相處友好,讓孩子與身邊可能提供幫助的人多多接觸,讓孩子的社會支持更多元化。盡管這些措施可以多少幫助孩子構筑社會支持系統,但是最重要還是父母要多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多多與孩子溝通,本研究希望可以引起父母對孩子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