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濤
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檢察院,安徽 蚌埠 233000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增設了“案件受理”“案件管理”兩章,其他相關章節也相應增加了與案件管理相關的內容,為案件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依據。在檢察工作實踐中,案件管理工作也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完善。案件管理工作通過對執法辦案流程再造、過程管理、案后評查、綜合考評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等手段,對于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提高了執法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過案件管理工作的發展回顧我們可以看到,案件管理工作是與檢察機關的執法規范化建設相生相伴的。在案件管理工作的發展過程中,案件管理工作在實現檢察工作的大目標下,其目標也在不斷豐富發展。在當前推行司法責任制改革背景下,案件管理工作有以下幾個目標:一是提高辦案質量,二是提高辦案效率。在提高辦案質量方面,具體又可細化為:辦案人員素質提升,如加強人才專業化建設,推行員額檢察官辦案制;規范司法行為,通過案件統一受理,自動輪案等機制,減少人為因素對辦案的影響與干擾;加強辦案過程控制,開展流程監控;加強事后評價機制建設,開展案件評查工作;推行司法責任制,把案件質量責任壓力具體傳遞到每個辦案人員,實行誰辦案誰負責。在提高辦案效率方面,通過專業分工精細化,如員額檢察官、檢察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分類管理;通過業務流程再造,使工作更便捷,如通過案管統一受理案件等工作,使案管部門承擔原業務部門的一些事務性工作,通過加強服務,讓業務部門人員更專心于案件辦理;加強信息技術在業務工作中運用,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對辦案過程全程記錄,使辦案過程可追溯、可評價。
在司法責任制背景下,新的辦案模式與以往相比是一個充分放權的過程,如何平衡放權監督的關系,通過加強案件管理,進一步明晰辦案責任,加強監督、控制及責任追究等來主動控制組織行為,這也正是案件管理工作的價值所在。
在當前司法責任制改革背景下,檢察工作對案件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其在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等方面能夠滿足需求。目前,關于各級院案件管理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現狀是,在機構組織、人員配備方面尚未有一套科學、具體的安排。如關于各級院的案件管理機構設置,應設立哪些工作崗位,每個崗位建立一套科學的崗位描述書,明確其具體的職責,明晰權力邊界,明確責任歸屬。同時,對于每個崗位應配備的人員在政治素質、業務能力、相關經驗等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此外,還應加強上級院對下級院案件管理工作的指導,加強人員培訓,大力提升人員素質。而現狀是,各院的案件管理部門在機構、人員方面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案管組織建設自身的不規范已影響制約了該項工作的均衡發展。當前推行的司法責任制改革,必需要一些具體的工作措施去落實,其中案件管理部門承擔了很關鍵的一部分工作,倘若案管部門的組織、人員建設虛化,將必然形成司法責任工作的空心化,使之流于形式。因此,加強案件管理部門的組織建設和人員建設是當前一項亟待解決的工作。
案件管理工作是全院業務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必須有機地放在全院的工作中考慮與安排。在這一過程中,案件管理部門和人員更多的是充當一些工作的組織、發起、協調等職能角色,換言之,如果離開了全院其他業務部門的工作,也就無所謂的案件管理,也就是說,案件管理工作必須融入到其他部門的業務工作中去,案件管理工作才具有生命和意義。首先,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案件管理運行機制對于全面落實開展案件管理職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作用,這關系到案件管理的各項職能能否得到有效發揮。
其次,要注重加強部門內部、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相互溝通、協作,特別是重視要堅持全局觀念,堅持在院黨組統一領導下全力推進管理管理工作,實現人人都是是參與者,人人頭上有指標。同時,要加強工作中的溝通,充分認識到,雖然各部門工作分工有差異,但其目標是共同的。
第三,在工作中,要注重建立健全考核機制,通過正向激勵,積極引導各部門人員重視案件管理工作,并主動投入到自己的角色分工中去。通過激勵進行引導,把案件管理工作的矛盾、阻力減到最少。
案件管理工作如何更好地開展管理,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科學設置業務流程。把相關職能、權限適當分離,形成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如進一步完善案件統一受理、自動輪案機制。通過案管部門承擔一部分涉案財物管理工作,加強對辦案部門、人員的監督與制約。
(二)加強過程控制。目前,案管部門開展的流程監控工作,通過對辦案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從而構建了一個封閉的實時控制和自我修正系統,為保證執法行為在規范的情況下運行提供了較有力的保障。
(三)加強案件評查工作。深入分析總結存在問題及根源,然后通過管理手段介入,影響控制正在或即將開展的檢察工作,從而實現執法規范。這是一個從工作過程到工作結果,再從工作結果到工作過程的一個較大的反饋控制系統。
(四)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激勵機制。當前,伴隨著檢察人員工資制度改革,新的工資體系引入了績效工資部分。在工作中,每個院應結合自身情況,建立科學、合理的業務工作評價體系,結合職級、榮譽、績效工資等激勵手段,引導干警積極辦案、規范辦案。
(五)進一步推進信息技術在檢察業務工作中的應用。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大幅提高檢察業務工作的效率。其次,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每個辦案人員在辦案過程中全程留痕,使事中監控、事后評查成為可能。下一步,信息技術應在智慧檢務方面有新的作為,為辦案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與服務,同時,可提供一定程度的分析、評測,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把質量隱患消滅在萌芽中。
案件管理人員的角色定位即是一名法律工作者,又是一名管理者。在當前司法責任制背景下,案管工作應全面落實各項工作措施為手段,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投入到檢察工作中去,努力實現案管工作在司法責任制改革背景下的檢察工作中有所為、有實效、有地位。
要做好新形勢下的案管工作,目前還須解亟待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統一一個認識。即案件管理辦公室是一個部門,但所做的不是一個部門的業務,它管理、服務全院的業務工作,是對全院業務工作的整體統籌,是全院業務運轉的中樞,必須放在全院的層面去組織安排。
二是必須落實一個“實”字。案管工作必須實在地發揮效用,避免案管工作程式化,流于形式。當前,在落實司法責任方面,與案件管理工作相關的流程監控、案件質量評查兩項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現實工作中,對于這兩項監督工作,一方面存在監督能力弱的問題,主要是相關人員業務能力和水平不一,以及操作標準科學性及可行性問題;另一方面存在不敢監督的問題。
三是認真解決目的與手段的關系問題。案管工作的主要職能定位是管理、監督、服務、參謀,日常的案件受理、流轉,流程監控,涉案財物監督管理,統計分析,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接待,案件質量評查等工作只是實現案管職能的具體工作方式與手段。在日常要避免陷入為了工作而工作的誤區,避免陷入日常瑣碎的事務,要學會從具體的事務中跳出來,學會思考、認識具體工作的本質,從而切實規范執法行為,全面提高辦案質量和辦案效率。
四是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案件管理工作理論的探討與學習交流。及時總結工作以驗,同時要適時進行必要的前瞻性研究,深刻把握規律,積極創新工作方式,做到實踐與理論良性互動,推進案件管理向更高水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