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也是社會發展的主力軍,當前社會是法制時代的社會,只有培養好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健全的法律觀念才能實現其自身的良好發展,從而推動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1]。近年來,高校擴招,大學門檻降低等因素造成大學生數量急劇上升,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大學生素質下降,法律意識淡薄,就業難等現象已成為當今面臨的問題之一,亟待解決。因此,對大學生的教育不能僅僅側重于學業方面,還應高度重視其思想層面、道德品質、法律觀念等方面的教育。只有具備了以上這些方面的優勢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競爭。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新時代的大學生不同于幾十年前的大學生,尤其是城市里土生土長的大學生,基本從小沒吃過苦,可說是溫室的花朵,父母的心頭肉。不僅道德水平下滑,甚至還出現白眼狼的個別現象,如“上海留日學生汪某殺母案”,僅僅因為母親拒絕提供其留學日本所需的學費、生活費,年僅24歲的汪某剛下飛機就在上海浦東機場上演了一場令人震驚的刺母血案。雖然只是個案,但卻折射出大學生的道德水平低下,不懂感恩。平時貪圖享樂、相互攀比,不比學習,專比吃、穿、用等方面,網絡炫富,校園霸凌事件的出現,都反映出當代大學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失敗。因而,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勢在必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學生道德品質的良好引導,法制教育是制約大學生不良行為的有效手段,兩者有效結合,可使學生擴大對法律法規知識的知識面,提高思想上的認識深度,從而約束自身行為,提升大學教育的效率。
大學生如果僅僅只是學業優異,但思想道德品質敗壞,甚至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這樣的大學教育可說是非常失敗的。當前,一些大學生畢業后,高不成低不就,畢業了卻不能自食其力,成年了還心安理得的在家啃老,誕生這樣的巨嬰與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學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視都著密切的關系。家庭對孩子的寄望就是上名校、考第一,從小對孩子其他方面均未嚴格要求;學校重視的是升學率,因此對于不在教學考核范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未能引起高度重視,這些外因加上學生自身內因均導致大學生素質低下,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評價往往是吃不了苦、說不得、批評不得,一言不合就辭職。因此,針對這種現象,高校應加以關注,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法制教育視作學生的必修課,將兩者相互融合,滲透到對大學生的日常教育中,樹立其正確的三觀,以此來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水平,為社會培養有用之才。
以上我們分析了大學生法制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結合的重要意義和作用,下文就二者有效結合的路徑提出以下三點對策
由于我國的教育大綱對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標準并沒有固定的內容,因而學校可創新授課方式與教學內容,結合當地和學校實際情況組織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教育活動,將兩者穿插進行,不僅能讓學生參與其中,還可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深刻體驗,既體驗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又體驗到了法律的威嚴和公正性[2]。同時,為實現兩者的有效結合,學校可編制法制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內容的手冊,內容可以是法制案例解析、防詐騙防盜竊識別方法、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時事新聞、見義勇為、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并對內容進行歸納分類,讓學生學習后寫出所思所想所悟,如此,學生的興趣被有效激發,從而實現思想上的升華。另外二者的課程內容可相互穿插,緊密結合,學生學習起來更全面細致。最后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平等良好的師生情誼,使學生感到教師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亦師亦友。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細心觀察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發現不良的思想趨勢,可與學生談心、做朋友,感化學生,以巧妙的方式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能使其認識到自己思想上的錯誤,從而自我批評、自我約束。以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法律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中去。
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時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縱觀當今大學生犯罪現象,許多學生都是知法犯法,這是由于法制教育只能引導和感召大學生,卻不能杜絕大學生的違法犯罪。法制教育專家對大學生犯罪案例的大量剖析,可以發現走向犯罪道路的大學生不是不懂法、不知法,卻往往由于三觀扭曲,如道德觀喪失、價值觀扭曲等原因而追求物欲,當私欲膨脹突破道德的籬笆時,縱使再嚴厲的法律法規也無法阻止其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3]。人們在社會中的行為不光是受法律法規的約束,還要受到道德規范的引導。因而,如何有效遏制大學生犯罪,可通過道德教育中傳統觀念以及社會輿論這條途徑來加以引導,以榜樣的力量來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三觀。因而,法制教育的開展和推進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基礎來進行,對于大學生知法犯法的行為,無法對其進行道德約束,學校有必要將法制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開展以思想政治為基礎內容的教育課程,普及法律知識,灌輸法制觀念。
在進行法制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結合的過程中,學校可進行二者實踐互動的教學,實踐互動的知識面既要包含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識又要涉及法律法規知識[4]。如此,教學內容得到了拓展和豐富,學習氛圍也變得生動而活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更好的參與到實踐互動的教學活動中,在實踐中加深記憶,端正思想。另外,教師也能在實踐互動中發現學生存在的不足,從而引導學生在今后的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習中構建正確的思想道德,規范自身行為,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不能僅僅依賴課程學習和理論學習來加以推進,還必須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來促進二者的有效結合和進一步發展。也就是說,在校園內、課堂上單純的開展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已無法適應高校教育的需求、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和社會的進步,因此,應將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以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展開,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心靈產生碰撞、思想產生感悟、行為得到糾正、品德得到熏陶,用活生生的事例和人物來促進大學生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思想道德品質得以提升。而這些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和力量是不容忽視的,可弘揚社會正能量,傳遞文明新風尚。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是邀請學校所在轄區的公、檢機構的法律專家、法律顧問等到校進行法制宣傳科普教育、法律法規知識講座;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為烈士獻花、掃墓等活動,看望英烈家屬,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還可以是定期組織學生到孤兒院、養老院看望孤兒和孤寡老人,結對子做義工,為老人和孤兒奉獻愛心,扶貧扶困等等,讓老人和孩子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愛心。總之,通過開展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將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結合貫穿始終,讓大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耳濡目染,心靈得以凈化,思想覺悟得以提升,法制意識得以培育,法律觀念得以樹立,從而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
綜上所述,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永遠是教育工作的重點和核心內容,二者有效結合究其根源也是為了促進大學生不斷成長、完善自我,錘煉優良品質,不僅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優良綜合素質的可用之才,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還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發展輸送高素質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