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艷
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城市現代化、國際化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推進供給側改革、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途徑,對于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并要求“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而上述領域大多屬于現代服務業范疇。近年來,江蘇省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實施意見》《江蘇省“十三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江蘇省新一輪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續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在不斷改造升級傳統服務業的基礎上,全省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總量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貢獻份額不斷提高,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初步形成了三次產業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服務業已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對全省經濟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現代服務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從江蘇現代服務業發展情況看,不少地方服務業雖然已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但與全省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尚有較大差距,規模小、集聚程度低、市場化弱等問題仍很突出。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
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一些地區服務業發展缺乏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發展規劃。盡管新興服務業有了一定發展,但傳統服務業占據主導地位的格局尚未發生根本性改變,服務業增加值的一半以上仍來自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房地產等傳統服務業,而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比重相對較低。
產業發展融合度不高。目前,全省很多地區制造業生產方式相對落后,大多數企業缺乏自主研發的產品,主要靠訂單生產、貼牌生產、來料加工,產品生產線和產業鏈延伸不足,產品研發和技術升級相對缺乏。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互動融合、相互促進、二、三產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尚未形成。
產業集群水平不高。服務業集聚區內的企業存在“聚”而不“群”的現象。產業群內企業間業務和技術關聯度低,缺乏明確的產業分工和產業特色,配套能力差,產業結構趨同。企業與院校、科研機構的互動機制尚不健全,產學研聯合不夠緊密。
二、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現代服務業不僅是經濟增長的“穩定器”,也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更是孕育新經濟新動能的“孵化器”。建議將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作為推動全省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區域經濟升級版的重要戰略舉措,作為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和競爭力、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高起點規劃引導。將現代服務業的空間布局規劃納入總體規劃,與產業發展相配合,與有關規劃相銜接,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并適度超前。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更為強勁的產業支撐。建議各地結合自身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和城市空間布局特點,按照依托產業集聚、資源集聚的發展思路,構筑戰略性空間格局。
持續優化產業結構。一是把生產性服務業作為主攻方向。既要做好面向本地企業的“區域服務”,也要做好面向國內、國際市場的“江蘇服務”乃至“全球服務”,鼓勵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二是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為導向,大力實施“旅游+”工程,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健康旅游、民俗旅游等業態,全力推動集聚旅游功能的項目建設,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發展水平。以消費升級為動力,帶動服務產品向多元化、個性化、高端化發展。立足現有核心商業圈,進一步完善商業片區網點布局和商業綜合配套,鼓勵大型購物中心、超市、便利店、餐飲酒店等入駐街鎮和園區,引導做強社區服務業,完善多層次流通網絡,在構筑商貿服務體系的同時,為居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三是重視文化產業發展支撐。重視以文化產品和現代服務為代表的公共服務品、準公共服務品和純服務品的生產和消費,因地制宜,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文化產業,實現服務創造的價值倍增。
打造先導產業特色。堅持以“提升首位度、發展高質量”為著力點,以棚戶區改造為抓手,突出“商務升級”,深入實施名區、名街、名店、名品“四位一體”的品牌戰略,在培育做強現有現代服務業企業的同時,大力引進國際國內精品商業、大型超市、知名餐飲連鎖企業,鼓勵發展以休閑、娛樂為重點的文化服務業和以提高居民身體素質為重點的體育健身服務業,進一步提升城市商業品位;堅持以“總部集聚”為重點,主攻樓宇經濟、總部經濟、注冊經濟,強化樓宇產業定位,堅持特色發展,推動存量樓宇“騰籠換鳳”,提高樓宇入駐率和回報率,構建城市經濟增長極;堅持以健全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持續發展為關鍵點,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普惠金融,不斷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堅持以全域旅游為重點,傾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區,全面打響區域旅游品牌。
推進產業融合發展。以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轉型、領軍企業培育、平臺經濟營造和現代服務業中高端人才引培等為著力點,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互動發展。推進商貿業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現代物流與金融、創意、設計、旅游間的跨界滲透和協同發展;推進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提升科技、信息、保險、物流、商貿等為農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服務的能力;推進工業企業逐步由生產制造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
(作者系鹽城市亭湖區政協主席)
責任編輯:劉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