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寶文 王麗

摘 ? ?要: 應用型本科院校緊跟國家政策誕生,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及智力支持,但面臨跟不上產業發展節奏等問題。本文提出了用“三層對接”法促進應用型本科院校服務德州地方產業發展的建議,希望解決本科職業教育發展與地方產業發展接軌方面的難題。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教育 ? ?地方產業發展 ? ?三層對接
應用型本科教育作為現代高等教育體系快速發展起來的一種高等教育,構成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多面向區域經濟需求對口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促進地方經濟產業發展。隨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德州步入新舊動能轉換新階段,產業升級要求德州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以求與地方產業發展接軌。本文正是用“三層對接”法解決應用型本科教育與德州地方產業發展的對接問題。
一、調查:德州應用型本科現狀
據了解,德州3所職業院校山東華宇工學院、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德州科技職業學院,2019年在校生約4.5萬人。3所職業院校開設的專業涵蓋17個社會行業,細分為343個專業,其中機械制造類、電氣工程類、經濟管理類、汽車工程類的專業最多。
從德州三所職業院校的整體發展和專業設置看,德州職業教育發展有以下特點:
1.辦學歷史起步晚,學校發展迅速。
3所職業院校均是2000年后順應國家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時代潮流而建立的,立足于行業特征,以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為導向,形成長效社會服務機制,近20年來發展迅速,到現今共培養了4萬多名學生。
山東華宇工學院原名德州華宇學校,創辦于2002年。2004年7月改名華宇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5月升格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德州職業技術學院是2005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隸屬于德州市人民政府的專科層次公辦全日制綜合性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德州科技職業學院始建于1988年,2001年在首批國家級重點學校——德州機電工程學校基礎上,升格建立為高職院校,學院設有主校區、青島校區和海陽教學基地。
只有一所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即山東華宇工學院一家,其他兩所職業院校只有高職大專,沒有應用型本科。
2.校園不夠開放,資源缺乏共享。
這3所職業院校都對德州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但發展沒有融通。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和山東華宇工學院一街之隔,但各自的操場、文化交流中心、實訓室只提供給本校學生使用,二校完全可以仿照廣州大學城的學生管理模式,餐卡通用、圖書館證通用,實現資源機制的共享。目前山東華宇工學院圖書館已經向社會開放,是資源共享的一個成功嘗試。如果考慮建設“職教城”,提高教育空間資源的利用效率,開放共享教育發展資源,就必能更快地滿足德州產業發展需求。
3.專業設置重復度高,未形成差異發展。
目前,德州市高職院校的專業學科結構共涉及13個學科,以工學為主,依次為電子信息、新能源技術專業、建筑園林工程、糧油食品、航空工程、生物工程、醫護等,下設114個專業,這114個專業中家政服務、社區康復、體育保健等少有涉及。家政專業只有德州職業技術學院一家新設了這個專業。
德州三所高職學院的專業多有重復。有的專業課程設置、就業崗位多有雷同,如汽修、汽銷專業,甚至畢業生的就業單位基本一樣。這客觀上造成各個學校在本地招生、本地就業方面的惡性競爭,不利于本地經濟的發展。
二、分析:德州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現狀
德州市作為典型的四線發展城市,學校就業不能適應產業轉型的快速發展,不能突出地方職業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的教育職能。2017年,德州市GDP實現3200億元。2018年上半年,德州市GDP實現1684.37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54.4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96.7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33.15億元。第二產業發展迅速,第三產業需求旺盛,各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卻在第一產業居多。
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先后與德州市13個縣(市、區)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技術技能培訓培訓10萬余人、職業技能鑒定4萬余人,創收3000余萬元,為德州區域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但三所高校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專業層次結構失衡,不適應產業發展相關行業的需要。
德州職業教育對產業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3所職業院校共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60多項。德州科技職業學院建校近30年來,為社會培養高技能型就業人才達10多萬人。山東華宇工學院將人才類型定位為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立足德州,面向山東培養人才。但德州市目前的高職教育多停留在專科層次,本科及以上層次的職業教育僅有山東華宇工學院一家。德州本地的企業想招本地的本科生都難,招外地的不容易留住。
2.職業教育缺少研究生階段,不適應高層次人才的需求。
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包括本科和專科兩個學歷層次,在德州,本科高職院校只有山東華宇工學院一家,山東華宇工學院2018年的考研率為33%,學生多選擇進入普通研究生院校繼續學習,而普通研究生院校則極少有研究生階段的職業教育。
三、建議:“三層對接”辦學模式促進德州產業發展
滿足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對人才的特殊需求是新建本科院校最大的特色,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緊跟教育市場的需求,順應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才能使新建本科院校走出一條富有特色的發展道路。“三層對接”順應區域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專業與產業的融合,促進校企人才、技術流轉,使辦學育人融入“產業、行業、企業、職業”要素,是探索產教融合的有效路徑。
1.學校對接產業,校地互動促進產業合作建設。
城市快速轉型給職業教育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以科技創新創業帶動學校、專業與地方產業的對接,學校聯合政府部門、企業建立校企合作共贏機制,研究產業發展動態,建立產業合作委員會,創新合作載體,校地共建三大服務平臺,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的能力,對接區域主導產業,提升專業與行業發展的吻合度,改變高職院校所設置專業跟不上城市產業發展需要的現狀。
2.專業對接行業企業,校企合作推進專業建設。
德州市及下轄縣市職業院校眾多,正適合以新舊動能轉化為契機調整專業設置,建立掛職機制,開展典型企業崗位工作任務調研,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共建專業課程體系、創業基地,主動調整專業結構,共建學科競賽平臺,以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與產業結構緊密對接。
3.師生對接職業崗位,工學結合推進教學建設。
德州職業類院校培養的學生往往流向外地區,一是年輕人向往大城市等經濟發達地區,二是大部分人回了西部或者北方老家。在校期間即促使師生對接職業崗位,適應本地工作環境,以促成畢業后留在德州工作,客觀上達到職業教育服務產業發展的培養目的。
目前高職教育的發展是品牌、文化、辦學層次和綜合實力的全領域發展,唯有適應社會的變化,才能在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為此,高職院校必須不斷調整,用“三層對接法”發揮面向區域、面向產業、緊跟市場的優勢,盡快走出一條適合國際職業教育發展需要、具有區域人才培養特色的辦學之路。
參考文獻:
[1]湯書波,張媛媛.高職院校專業建設適應區域產業發展的路徑與策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01).
[2]楊應慧,楊怡涵.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產業學院發展研究[J].職教論壇,2018(12).
[3]賈湘琳.高等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株洲市高職教育發展為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3).
[4]吳建設,丁繼安,胡世明.安徽省民辦高校財務風險研究[J].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2015(12).
基金項目:2018年山東華宇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三層對接”探索應用型本科院校服務德州產業發展的路徑研究》(2018RW06);2018年中共德州市委宣傳部、德州市社會科學規劃管理辦公室、德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六屆調研德州課題《“三層對接”探索高職院校服務德州產業發展的路徑研究(2018DYDZ-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