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高銘竺
摘 ? ?要: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與改革,高校已經成了培養和輸送人才的重要平臺。近年來,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隨著互聯網的更新與發展,其中一些科技已經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如何更好地讓高校思政教育與微信相結合,成了每一位教育人員需要認真思考與探討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 高校思政教育 ? ?微信創新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知識和人才已經成了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高校是培養人才、傳授知識的重要平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微信迅速普及,高校學生在微信中可以獲得大量知識[1]。但是,這種現象使高校思政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阻力,同時由于微信平臺上混合了各種各樣的信息,高校思政教育更加難以開展。要想在當前社會環境下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效率,就需要將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微信平臺當中,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實施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四講話時強調五四運動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如今網絡技術高速發展,通過微信傳播高校的思政教育是保護五四革命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微信的特點和影響
當今社會,微信已經成了人們不可或缺的工作和休閑軟件,通過移動手機和數據的移動端為人們提供溝通交流等功能。合格學校、企業及事業單位都注冊并開通了微信公眾號,為人們了解時事、獲取知識提供了便捷的平臺[2]。微信的特征是即時性、微小性、互動性和傳播移動性。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都屬于快節奏高效率的,微信恰好適合當今社會發展。互聯網絡在高速進步與發展,微信在電腦和手機上的使用率逐漸提高,人們可以通過微信隨時接收和傳遞信息。微信能夠高效率地傳播信息內容,很好地滿足人們對于當今社會模式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皻v史深刻表明,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愛國教育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微信傳播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微信對新時代的影響同樣十分深遠,對于高校來說,思政教育通常使用傳統的面授課教育模式。微信的產生,對占據傳統主導地位的面授教育是一次沖擊,學生只需要簡單一點,就可以看到想要得知的一切消息[3]。這無疑是對傳統面授教育的弱化,更有甚者直接影響學生對思政教育的學習與認知。微信并非有百害而無一利,微信的開闊性使它優缺點并存。優勢正如上文所述,傳播速度與廣度是傳統面授課程無法想象的。
二、微信給高校思政帶來的問題與契機
(一)微信給高校思政教育帶來的問題
微信作為新媒體的重要傳播平臺之一,傳播速度是傳統紙媒體無法比擬的。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多樣性導致它無法僅僅傳播高校思政教育,更有甚者,在微信上傳播反動言論,導致高校思政傳播向反方向發展。并且新媒體的高速發展更影響了傳統的紙媒體,弱化了依靠傳統紙媒體的思政教育。無論是否學習思政教育,微信都已經成了人們交流、生活、支付等必不可少的手機軟件,在微信上傳播思政教育,便是將思政教育真正融入生活,并在生活中生根發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二)微信給高校思政教育帶來的契機
微信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加復雜。新媒體的產生,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商業信息。眾多自媒體為了吸引人的眼球,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其中不止是良性競爭,以內容取勝[4],更有甚者采取劣性競爭的方式,編造各種花邊新聞,傳播不良信息,使想要使用微信傳播思政教育難行一步。一些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可能不但不會隨著微信傳播而提高,反而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歷史深刻表明,只要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勇于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奮斗犧牲,我們的國家就一定能夠走向富強,我們的民族就一定能夠實現偉大復興。
微信作為一個新媒體平臺,本身是無罪的。高風險通常伴隨著高回報,微信完全可以給高校思政帶來新的機遇。微信作為傳播思想、探討學術的重要平臺之一,其優勢是每一個人都不能忽略的。傳統紙媒體的傳播速度、傳播廣度遠不及微信[5]。如果選取一種好的方式在微信上傳播思政教育,優勢是紙媒體難以企及的。
三、利用微信進行高校思政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微信平臺上,專業性與優質性的提升是思政在微信上傳播的必要前提。提高專業性與優質性固然困難,但并不是無路可走、無處可尋。只要找好專業的發展道路,思政在微信上傳播的弊病將大大減弱[6]。高校學生已經具備識別風險的能力,不足之處在于對風險等級的評定能力有限。微信已經將網絡上一些對高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起反作用的內容規避掉,剩余的部分則是針對不同受眾的不同消息。想要使用微信傳播高校的思政教育,面授課的配合必不可少,提醒學生規避風險、教導學生認知風險等級,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是微信宣傳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前提之一。
(一)專業性平臺必不可少
現如今微信的普及程度已較高,尤其是在高校內,思政教師要合理利用這一媒介手段,借助微信信息傳達時效性高的有力優勢,推動思政教育向更廣更深的方向發展。今天產生了很多公眾號作為自媒體傳播平臺。高校思政教育并不是不能參考自媒體的發展路程,每個自媒體都有想要傳播的內容。思政的傳播完全可以參照其發展路程,選擇優秀的思政資料,并使之集合統一,形成專業性強的專業思政微信公眾平臺,實時推送具有教育意義的微信文章,將思政教育融入學生生活的方方方面面。教師可通過這一平臺,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開展針對性教學,大大增強思政教育的實用性和與學生生活的契合度,對學生進行深度思想影響和教育,使其健康學習和成長。此外,通用的微信公眾號媒介,還能夠有效強化高校之間的交流,促進高校間教育資源的共享,有力發揮校園媒體教育的綜合優勢。當平臺順利搭建起,接著就是吸引學生關注,對此學校思政部門可以加大對本校思政微信公眾平臺的宣傳力度,如采取拉橫幅、送禮品等方式吸引學生的目光[7],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關注。如此,思政教育微信公眾號會得到長足發展。
(二)內容優質性是發展道路上的重中之重
思政教育并不是枯燥的政治理論,而是結合心理學對政治的深層次解讀。傳統紙質媒體對思政教育的過于死板,導致學生對思政教育避之不及。在微信上傳播高校思政教育,重中之重是選對內容與內容傳播的方式。例如:在內容選擇上,平臺內錄入的內容應該與高校教育相匹配,此外,生活實例也是微信內容的優異選擇,對實例的分析,不僅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翻閱文章的積極性,還能夠對學生起到警示或榜樣的作用,有利于強化思政教育的深度和有效性;在內容的編寫上,思政并不一定只是枯燥的,也可以依據推送內容選取多種排版形式,盡力使內容顯得風趣幽默、活靈活現。比如在生活實例的解讀中,可加入幽默風趣的漫畫調和,既可降低內容的乏味,又可提高內容的接受度,還可大大提高高校學生對思政的興趣,使思政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吸引高校學生的目光,使之充分了解思政的重要性。思想意識的強化直接影響高校學生在微信公眾平臺上選擇接受的內容,使高校學生自覺抵御不良文章、不良微信公眾平臺的誘惑,強化高校學生的風險抵御與認知能力。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深刻表明,有了馬克思主義,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有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潮流從此就是人和人都阻擋不了的!”思政教育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傳播方式,愛國主義已經深刻地融入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中。愛國文化是中國紅色文化的外在形式,也是高校傳播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F今,微信的能力與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強。作為自媒體傳播的主流平臺,微信承載著價值取向傳播的重要作用。思政教育是學生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重要課程。思政教育不僅需要有傳播上的廣度,更需要有內容上的深度。機遇與風險并存,風險的嚴峻并不能阻礙其強大。因此,在微信上宣傳思政教育,一定要規避風險,選好受眾,擴大宣傳,加大深度,在保證思政內容正確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網絡的多樣性優勢,如此,微信思政教育才會得到長足的發展與進步,使高校微信思政教育深入人心,成為高校學生了解思政、學習思政的重要平臺。
參考文獻:
[1]牛振宇.探索“紅色微信”在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創新應用[J].時代報告,2018(20):84.
[2]全昕,朱宇,黃莉.高校教師微信平臺對于創新思政教育模式的推廣研究[J].科教導刊,2018(25):99-101.
[3]羅威.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微信創新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19):2.
[4]黃晶.新媒體時代“紅色微信”在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創新應用探究[J].科技風,2018(16):34.
[5]黃成鋼,郭海,佟若怡.基于微信平臺的大學生思政教育中黨建工作創新分析[J].電腦迷,2018(15):181.
[6]陶霞,趙李梅.新媒體時代“紅色微信”在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創新應用探究[J].時代教育,2018(9):89.
[7]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社會主義論壇,2019(5):6-9.
本文系吉林省科技廳2018年研究項目《面向高齡、失能老人的“智慧社區”照護服務體系構建研究》研究成果,編號ZW21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