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詠梅 龔曉
摘 ? ?要: 激發幼師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提高幼師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幼師生的科學素養是幼師地理課堂教學目標。本文基于地理小制作在幼師地理教學中的意義和具體實踐,發現地理小制作在幼師地理教學中的效果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善措施。
關鍵詞: 幼師地理 ? ?地理小制作 ? ?教學實踐
幼師地理課程是幼師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幼師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培養幼師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獨立吸取地理新知識的能力和科學素養,是現階段幼師地理教學中必須考慮的問題。201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例如圖表繪制、學具制作等具體內容[1]。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和培養目標,課標明確提出的地理課程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對幼師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服務功能。因此,在幼師地理教學過程中大力改革和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多探究、勤動手,學會合作學習,不僅與課程標準要求相符合,而且是幼師生在專業培養過程中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基于此,筆者基于地理小制作在幼師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提出見解。
1.地理小制作在幼師地理教學中的具體實踐
地理教具、學具小制作是手、腦、眼并用的實際操作,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鞏固所學的地理知識;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動手制作的能力;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工作習慣。簡易地理教具、學具小制作,取材方便,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將其更好地利用在學習過程中。
1.1模型類案例——簡易地球儀模型的制作。
1.1.1制作目的
知識與技能:認識地球儀表面的主要事物及地球儀模型的構成。通過繪制經緯線,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經緯線的形狀、長短等知識。
過程和方法:通過制作地球儀模型,掌握地球儀表面經緯線的確定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和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讀圖應用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科學意識。
1.1.2實訓材料
乒乓球(海洋球等)、小瓶蓋、彩色筆、鐵絲、粗線等。
1.1.3制作步驟
1.1.3.1畫赤道:用紅筆描出乒乓球中間的接縫(最準確的是找到一只口徑和乒乓球直徑一致的瓶口,將乒乓球放在上面畫赤道)。
1.1.3.2畫經線圈、定南北兩極:取一條粗線,長度同赤道的周長,將線對折兩次,描出折點并標在赤道的相應位置;將線按豎向緊繞乒乓球一周,位置找準赤道上兩個相對應點,按此位置畫出4個經線圈;線的交叉點即為南北極點。
1.1.3.3畫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用短線量出一條經線的長度,將線對折兩次,描出折點,將這些點對應地標在每一條經線上,然后用彩筆連接這些點,繪出兩條45°緯線,在誤差較小的情況下畫出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
1.1.3.4做地軸:可以用鐵絲或針將南北兩極鑿穿,將鐵絲穿過兩極,在南極處做出底座,使模型穩定;也可以將其固定在一個瓶蓋上。注意地軸是傾斜的,角度要盡量接近實際66.5°。
1.2繪制類案例——中國省級行政區劃。
制作目的:知識與技能:明確中國省級行政區劃結果(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記憶中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及省會城市。
過程和方法:運用不同材料制作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加深對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位置、形狀等的記憶。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國情懷。
制作材料:為了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中國省級行政區劃繪制的材料讓學生自選,借助身邊不同的材料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完成繪制內容。例如可選取五谷雜糧、不同顏色的布塊、蘑菇釘、螺絲釘、彩色紙、超輕黏土、膠水等。
制作步驟:(1)打印空白的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2)通過剪、貼、畫的方法在所選材料上確定中國省級行政區劃輪廓及邊界;(3)運用所選材料制作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4)在每個行政單位區域中,標出簡稱及行政中心名稱;(5)分組展示學生的作品;(6)同學之間互相評價優缺點;(7)教師評價總結,提出表揚或給予獎勵。
2.地理小制作在幼師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效果評價
2.1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
地理小制作在幼師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打破了以往的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幼師在地理教學中制作各類學具,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可以動手參與,體會到在課堂教學中自己的任務與價值,因為他們對塑造、著色和剪貼都很感興趣,每節實訓課當學生完成制作,看到自己的作品時,都有滿滿的收獲和成就感。將學生在專業技能課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充分地與地理課有效結合起來,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因此,這種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采用不僅可以吸收能力強的、積極的學生參加,而且可以吸收那些中等的學生參加。實踐證明,地理小制作在幼師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效果顯著,激發學生對地理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2.2使抽象內容具體化。
幼師地理教學涉及部分自然地理知識,如宇宙的組成、地球運動、地殼運動等抽象的知識是學生們難以接受的,學生對之難以產生興趣,甚至厭學。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通過“我心目中的宇宙”主題科幻畫創作、袖珍地球儀的制作、月相轉盤等的設計制作,在老師的理論知識的鋪墊和實踐環節的指引下,將自己對宇宙的認識和想象結合起來,展示出豐富多彩的宇宙,并且通過作品的展示和交流分享更直觀有效地進行知識的交流學習和思想的碰撞。指引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得出正確的地理知識。地理小制作讓學生在課堂上有事可做,愿意做,將抽象知識具體化,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2.3培養學生的地理技能,啟發其創新精神。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版)》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地理知識,更注重的是培養地理技能,開展地理學具制作是落實培養學生技能的有效方法[1]。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制作學具的過程,是接受創造教育的過程。通過動手制作實物模型、動手描繪地圖、動手拼圖,達到會看、會用、會做。學生將地理知識與實踐相互轉化,培養學生的地理制作與繪圖能力、地理觀察與觀測能力、地理實驗能力、地理問題分析能力等。學生自己制作教具,不僅能幫助教師加強地理課堂的直觀性,而且對學生動手能力具有有效的提升作用。地理小制作生動的創造過程,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啟發他們的創造精神,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達到課程標準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
3.地理小制作在幼師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3.1學生制作目的和步驟掌握不細致,影響制作進度和效果。
在幼師地理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不重視制作目的和要求,在對制作步驟不明確的前提下,盲目跟隨其他同學模仿式操作,甚至有些同學等待其他組完成后邀請其他組員幫忙完成本組作品,導致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部分小組的小制作完成不了,影響制作進度和實踐課的教學效果。在后期的地理小制作開展過程中,積極督促學生制作前務必了解制作目的和要求,在明確制作步驟的前提下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作品,并按時完成小制作記錄單,連同作品按時上交。
3.2材料準備不齊全。
在幼師地理小制作課堂開展過程中發現,有部分學生的制作材料準備不充分,整堂課處于借材料和工具的狀態中,不僅導致自己的課堂內容完成不了,而且影響其他小組成員作品的制作進度。對此,在今后地理小制作開展過程中,老師在進行內容設計時應保證大部分制作材料是廉價的或者可以廢物利用,保證學生在有限的條件下將材料準備齊全,同時不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從思想上正確認識和對待科學課程在自身專業學習和發展中的作用。
3.3小組成員分工不明確。
在幼師地理小制作地理教學實踐過程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制作難易程度將學生分組。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在部分制作小組中,一些動手能力強、學習興趣濃厚的組員往往包辦任務,即使不是全部任務,也要包辦大部分。而部分組員動手較少,對小組中其他學生產生不好的影響。鑒于此,在今后小制作課上教師應該適當地分配任務,使大家的任務都是適度的,大家都感受到動手的樂趣?;蛘呙拷M確定小組長,小組長結合組員的特長和興趣愛好分配相應的任務,明確組員分工,充分調動全組成員共同協作完成小組任務。教師在學生制作過程中嚴格督促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保證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有效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
4.結語
我校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搖籃,肩負著幼兒科學啟蒙教育師資培養的重任。地理課程作為科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勝任幼兒科學教育的指導工作,已是工作過程中必須深思的問題。地理小制作在幼師地理教學中的實踐證明,學生通過制作簡易地理模型,將書本中的文字、定義轉化為實體,“看”到地理知識,變虛為實,有利于理解;學生通過動手制作參與課堂教學,培養、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等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的同時實現學前教育專業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科學素養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5.
[2]張衛青,徐寶芳.中學地理實驗教學研究[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0.
[3]陳國因.簡易地理教具、學具小制作[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1992(Z1):20-20.
[4]潘殿平.小制作,大收獲——地理教具制作實踐與思考[J].考試周刊,2010(50):171.
[5]唐恩社.以學生制作地圖的方式進行地理教學[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1(12):64.
[6]楊雅嵐,舒秋貴,劉洋.新課改背景下中學地理教具應用路徑探析[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03X):7-8.
[7]王敏麗.初中地理學具制作內容設計及實踐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14-16.
[8]梁榮.幼師地理教學特色研究[J].視野,2010(10):6.
[9]楊雅嵐,舒秋貴,劉洋.新課改背景下中學地理教具應用路徑探析[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03X):7-8.
[10]李家清,主編.新理念地理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