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少卿
摘 要:金融市場資金鏈條的緊繃,金融改革將持續深化,資金成本繼續上升,集團化企業在融資、發展上將陷入困局。本文以融資為主,投資為輔進行研究,結合集團化企業普遍投融資問題和成因,從重塑銀企關系等方面提出優化對策。
關鍵詞:投資 ?融資 ?金融機構 ?風險防控
一、集團化企業投融資問題成因背景
一是內源融資嚴重不足。由于集團化企業盤子大,財務管理未形成統一化、整體性模型,導致集團企業不能及時掌握全局資金動態,只能按照各成員企業上報數據進行統計,使得盈利企業高額閑置資金沉淀在各商業銀行,而虧損企業則從各商業銀行借入高額貸款形成高額財務費用。二是過渡依賴銀行貸款。 由于集團化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導致銀行資產負債運作存在缺失,其90%流動資金來自銀行貸款,使得其對銀行信貸資金高度依賴,逐漸扭曲了銀企關系,加劇了不合理融資結構。
二、集團化企業投融資模式分析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秉承集團化企業的內生需求,其成立內部金融產業致力于集中資金管理,降低財務費用,提高資金效率,防范金融風險,服務成員企業,助推集團發展,對集團投融資具有重大影響。2014年初,隨著國家宏觀經濟不斷下滑,煤炭行業持續走低,山西省爆發了振富、聯盛等債務違約事件,為此,集團化企業需全面管理集團公司的投融資資源,化解投融資風險,最大化投融資資源的價值。
(一)統籌規劃融資資源,降低融資風險
最大化發揮金融產業效力,盤活存量資產,把閑置資產充分利用起來,產生額外效益。優化產權結構,通過股權轉讓、股權回購、股權套作等多種形式多樣化企業的產權結構。優化產業結構,通過收購核心產業企業,出售或重組非主導產業企業,把集團內優質資產和資源配置給核心產業等手段實現產業結構優化。保持了現金流的穩定,形成了債務池(表內的融資規模+表外的對外擔保),進行風險管理。
(二)接納眾多金融機構,創造更多合作契機
金融產業集中了整個集團化企業的融資管理,形成了統一對外接洽金融機構的契機,在整個投融資運行中,可達到多贏的機會和效果。僅從金融機構的廣泛性就略顯端倪,例如:成立金融產業之后,集團化企業乃至各成員企業對外貸款事項所涉及金融機構數量明顯增加,除傳統四大商業銀行,更添加如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等多家股份制銀行,國泰君安、平安證券等多家證券公司以及數家融資租賃公司成為合作伙伴,此對集團化企業投融資作用不容小覷。
(三)實現融資方式多元化,進一步優化融資策略
鑒于實體業經濟形勢處于非樂觀狀態,集團化企業金融產業積極采取多種融資方式,注重存量與增量融資的平衡,保證存量優先使用,增量規劃使用,充分發揮已有資源的作用;探索股權融資與債權融資的協調,擬利用永續債等具有股權性質的產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集團化企業現有的資產負債率;鑒于直接融資在成本上的優勢,金融產業積極與銀行間交易商協會市場對接,提高集團化企業直接融資的比例,最大化直接融資資源的價值,優先選用直接融資替代間接融資;并充分考慮到未來可能出現的集中還款情況,保持短期融資和長期融資的合理比例,避免出現還款高峰期,保證集團化企業現金流的安全、穩定、活躍、高效。
(四)嚴格把控信用因素,防止融資資源流失
金融產業及時可研各成員企業上報的融資計劃,在可研過程中要對融資規模是否得當,融資成本是否合理,融資結構是否優化, 融資時機是否合適, 融資時間是否錯配, 融資風險是否可控進行分析研究,且在融資實施過程中進行持續的跟蹤管理,分類指導,每個月6號提交上月的執行情況的報告。資金到賬后,通過金融產業與各家銀行的直連系統,進行資金的在線監控,提交月度檢測報告。通過集中融資管理,有利于金融機構對集團化企業的大額授信;融資資源得以保存,各成員企業的風險得以控制;最重要的是防止了個別低信用等級的成員企業拉低集團化企業整體的資信水平,有利于集團化企業的后續融資。
三、集團化企業投、融資業務相輔相成
一個行之有效的投資決策體系,離不開企業擁有的穩定現金流體系,而融資則是其重中之重。金融產業有力的配合了集團化企業全面預算的管理,全面預算管理是集團化企業管控的最主要方式,從戰略規劃,到業務預算,再到財務預算,最終要落實到資金預算,投資配額等。根據業務進度進行資金配置,成為預算管控的有利手段。而且資金預算執行的數據積累,為下年度、下一個項目的預算編制提供了比較完整的統計分析資料。所以,投資的三要素,風險性、收益性和流動性,無一不與融資息息相關。
四、結束語
通過對集團化企業投融資模式的簡析,可見金融產業在集團化企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集團化企業的資本運營需要高度專業化,其投融資業務則要對市場的變化和趨勢快速反應,為集團化金融運作提供決策信息和轉移性意見。而集團化企業的整體投融資模式,可以通過降低負債規模來降低資金成本,可以通過提高議價能力來降低融資成本,可以通過多元化融資來降低資金成本。在集團范圍內二次配置資源,擴大盈利能力強的成員企業的產能,降低單位固定成本;也可以淘汰落后的成員企業的產能,投入成長性業務,維持增長;亦可以整合投資,節約投資。
參考文獻:
[1]陳曉,陳治鴻.企業財務困境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應用[J].投資研究,2001.
[2]賈婕.企業融資結構與產品市場策略—理論模型與實證分析[D].浙江大學2004.
[3]王國剛.金融脫實向虛的內在機理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J/OL].中國工業經濟,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