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
摘 要:當前微課在我國較發達城市的開展,從數量和質量上已經日趨成熟,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因區域發展不平衡性,教學資源受限等因素,基層在借鑒經驗的同時,應因地制宜的加強微課開發相關理論的研究。在基層公共圖書館兒童閱讀與服務轉型過程中,微課作為培養兒童閱讀興趣、發展科普思維的良好手段,應與本地情況相結合,利用身邊資源優勢彌補不足,探索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轉型思路。
關鍵詞:微課 基層公共圖書館 兒童閱讀 服務轉型
中圖分類號:G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11-00-01
一、微課概念和發展
微課 (Micro-lecture),顧名思義,是指微小的課,它時間短,內容少,可以在點滴的時間碎片中用于學習一個知識點,解決一個問題,掌握一項技能等。微課中的課,可以理解為講課,也可以理解為課程,所以微課又稱微課程[1]。它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資源形式,在我國較發達地區的開展已經逐漸步入成熟。微課遵循開放性、實用性、簡明性等原則,表達形式結合實踐、點評、互動等方式,并多采用視頻和網絡相結合傳播方法,具有時間碎片化、課程設計個性化、知識點聚焦化等特征。微課的快速發展和應用首先受到教育信息技術領域學者的重視。2011年10月,廣東佛山教育局研究員胡鐵生把微課定義為“以教學視頻為載體, 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 而開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體”[2]。隨著微課的不斷興起,公共圖書館在開展主題活動過程中也逐漸引入微課形式進行兒童閱讀興趣培養,從而拓展圖書館服務方式。隨著基層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與服務轉型,由于地區經濟發展落后、教學資源緊缺等實際情況,微課的開展相對滯后。因此對發達地區及農村地區的微課應用,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二、基層公共圖書館的微課發展環境與政策環境
基層公共圖書館就館舍面積和接待讀者人次來說,與省、市大型圖書館相比過于渺小,尤其是處于邊境位置的公共圖書館受資源和環境的制約,在資金和人力匱乏。隨著當前公共圖書館服務方式和職能的轉型,對兒童閱讀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黑龍江地區為例,自2015年10月全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至2016年4月黑龍江省地方性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明確了除少數民族和特殊家庭之外,邊境城市人口也可以生育三胎。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邊境城市的生育率在逐步提高。在文化惠民的大前提下,基層公共圖書館尤其是邊境公共圖書館應針對兒童讀者增多的情況逐漸轉型。充分利用集合公共資源的優勢,在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上與政策和環境的改變相呼應。雖然基層公共圖書館面積小,發展受客觀條件的制約,但具有服務輻射的區域廣、服務對象針對性強、讀者信息收集便利、讀者到館閱讀方便等優勢。在縣域面積小、人口較少的情況下,往往人際聯系的紐帶更緊密,讀者到館更方便,對圖書館的歸屬感也更強。在開展微課的活動過程中,可以更直接的獲得讀者需要課程的信息,也容易在讀者之中發展可以分享知識的志愿者,這也是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優勢。通過電子信息采集,方便讀者針對圖書館服務進行更好的溝通交流,將圖書館的服務進一步延伸。通過微課的橋梁實現館家共建,將服務延伸到家庭,培養潛在的固定讀者群體,增強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效果。
三、基層公共圖書館開展微課的思路與方式
1.選題
布盧姆認為, 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教學, 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可以達到掌握的程度。同樣對于公共圖書館的兒童受眾群體,只要開展微課課程教學目標明確、主題鮮明、結構完整,即完全可以利用有限的資源完成課程選題和內容設計。
基層圖書館開展微課針對特定的主題,如核心概念、突出的知識點、實踐活動、切實可行的想法等,選題目標明確、內容清晰,選題方向能夠吸引受眾興趣。選題可以是知識講解、技能演示、思維拓展、資料解讀、科學實踐、技能訓練、經驗交流等內容。提出一個兒童熟悉或感興趣的主題, 做到“一個微課,一個故事”,讓兒童產生新鮮感,引發學習興趣。同時要考慮基層的教學資源,從獲得的志愿者資源中篩選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的課程,兼顧對于兒童課程內容的接受能力來進行選題。
2.內容設計
基層圖書館開展微課的內容應側重于兒童能力和興趣的培養,以微課開展為媒介促進閱讀習慣的養成。在內容設計上要有:(1)教育性。以科普知識或實踐能力為基礎,能夠鍛煉兒童思維能力,作為學校第二課堂知識的補充和延伸。(2)目的性,教學目標明確、主題鮮明、內容簡短,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講解清楚,讓兒童參與者容易在短時間內掌握課程內容或引發思考。(3)趣味性。設置有別于課堂課程的內容,表達上運用兒童易于接受語言和表達方式,符合兒童心理年齡。(4)參與性。可結合實驗、展示、交流、互動,運用視頻、音頻、實物等方式吸引兒童專注力,微課中增多與兒童互動環節。
3.組織方式
以閱讀促活動,以活動促閱讀作為微課組織的主體思路。通過利用基層圖書館聯絡網緊密的優勢,從讀者中發展具有一定權威和特長的志愿者進行注冊、錄入、管理,建立志愿者庫。通過統一培訓和試講,使其具備一定的授課基礎,從而發展為微課的志愿者講師隊伍。針對兒童到館閱讀產生的數據,如讀者反饋、借閱資源統計等,收集微課選題方向,從志愿者庫中綜合挑選出有效的教育資源進行課程布置。同時利用圖書館公眾平臺發布等作為讀者聯絡網,對微課進行宣傳,從而形成開展閱讀工作和開展微課活動的聯動。
四、基層公共圖書館微課實踐案例
孫吳縣地處黑龍江省黑河市,縣內圖書館建筑面積2100平方米,承載著只有十萬人口小縣城的文化服務工作。2015年起,孫吳縣圖書館舉辦 “微客微課”青少年公益興趣講堂主題活動。活動的構想來源于從身邊的人發掘非專業志愿者,分享各自的愛好和知識。活動利用周末夜晚的時間,邀請身邊的愛好者們走上講臺,將自己在某一領域中的心得、感悟分享給大家。
主題活動開展四年間,分享了古生物與古生物化石、科學兒童實驗室、魔法黏土、當眾講話、青少年普法等內容,而這些課程、乃至課程中所使用的教具,都是由志愿者免費提供的。每年的“微客微課”在讀者中產生了很強的影響力,同時也成為本地的一張文化名片。
結語
基層公共圖書館通過開展微課,形成以活動促閱讀,以閱讀帶活動的服務方式。利用自身優勢彌補不足,從而探索出一條屬于小圖書館的轉型思路。在國家大力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的今天,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14,32(06):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