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愛萍
摘? 要? 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工作大局的重要方面,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環節,深深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在新時期,黨報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明確政治方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要尊重客觀的新聞傳播規律特征,不斷創新新聞方式與手段,要提升黨報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增強黨報的影響力以及公信力。
關鍵詞? 黨報;“黨報姓黨”;擔當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18-0114-02
“黨報姓黨”對黨報工作開展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黨報必須明確自身的責任與義務,不斷創新改革、深化內容,拓展范圍、深入群眾,凸顯自身的價值作用,在新時期黨的建設與發展中,明確黨報的現實擔當。
1? 堅持“黨報姓黨”是現實擔當的根本標志
黨報主要的責任就是宣傳黨的路線、政策以及相關方針,根據黨委要求開展工作,其具有“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責任與使命,是聯系黨與群眾的重要平臺,也是鞏固黨執政基礎以及地位的有效手段。
“黨報姓黨”是根本標志,是各項工作開展的基礎。加強黨對新聞輿論媒體工作領導,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有效渠道。
黨報在“愛黨、護黨、為黨”等領域中有著重要的價值與作用,加強對黨報的關注,充分凸顯黨報的使命以及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政治地位,在根本上為黨的各項事業提供服務。加強對黨報工作的領導,在黨的領導之下開展新聞工作,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深入落實各項政策與手段,改善完善工作內容,明確黨報政治建設、組織建設以及改革發展,創新工作是“黨報姓黨”的重要內容。
1.1? 加強黨對黨報政治引導,強化政治建設
“黨報姓黨”中最為關鍵的就是進行工作的定向把關,要明確黨報的現實擔當,要保障黨報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堅持黨性的基本原則,要在“四個意識”基礎之上始終堅定“四個自信”,黨報要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做到一切聽黨指揮,明確自身的責任與義務。
1.2? 強化黨的思想領導,重視思想政治建設
“黨報姓黨”的本質就是在黨的領導之下,強化思想政治建設。要重視新聞工作者的政治培訓以及思想教育,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新聞價值觀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要求。黨報工作人員要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不斷更新、學習,提升自身的思想覺悟。
1.3? 強化組織領導,重視組織建設
強化干部隊伍以及人才隊伍的建設,要明確黨報組織領導以及人才的重要性,要始終將具有一定思想覺悟、專業能力、道德品質的人才作為培養的重點,構建高素質的工作隊伍,提升人才質量。
1.4? 加強改革領導,完善體制機制建設
“黨報姓黨”中最為關鍵的就是黨報改革發展,黨要為黨報的改革發展掌舵領航,強化統籌黨報管理。在實踐中,要明確黨報的內容始終堅持、擁護黨的基本方針,要凸顯黨報的責任與義務,真正做到“黨報姓黨”。
2? “黨報姓黨”要統籌資源,融合新媒體資源
在新媒體時代,對傳統的媒體形式帶來了一定的沖擊。黨報在此種背景之下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此種背景之下,黨報要想真正的凸顯自身的價值與作用,就要進行自我改革與調整,要深化黨報內涵,在改革中要綜合黨報的現實擔當以及發展需求等為主要內容,構建一個立體的、系統化的改革模式,拓展全新的空間范圍。
在網絡技術發展過程中,融合是今后媒體發展的主要趨勢,黨報在此種環境中要搶占媒體輿論高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利用媒體實現融合發展,構建形態多樣、手段先進且具有一定競爭能力的新型主流媒體,要構建現代化的傳播系統。黨報要明確發展方向,始終堅持黨報姓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創新黨報內容,做到與時俱進。
實踐證明,改革創新是新聞傳播擴大影響力的根本動力,也是鞏固主流媒體的主要方式。在時代的發展中,對于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在實踐中要不斷的創新黨報的理念、內容以及形式,優化方式、機制;要創新改革,提升生產能力。
黨報要不斷強調創新意識,要把握好黨報發展的時度效要求,將效果作為衡量宣傳報道水平的標準,真正做到黨報新聞輿論工作的創新發展。傳統黨報與新興媒體的有效融合,不僅僅是黨報的轉型發展與升級,也是黨報內容建設以及技術流程發展的優化。現階段,黨報已經逐漸發展成為報紙、雜志、網站、手機報以及微博、微信、公眾號、電子屏以及客戶端等不同載體,有著400多個新媒體類型的出口,在整體上來說,黨報的報網端覆蓋用戶高達7.8億。在網絡環境中,要基于完善全媒體指揮平臺為基礎,要優化新聞信息生產的體制模式,充分凸顯新技術作用,快速占領主渠道、掌握主陣地,提升黨報的主導權。
3? “黨報姓黨”把握黨指引政治與輿論導向
“黨報姓黨”,就是指黨報在發展中要始終將黨的意志為意志,要高舉黨的旗幟,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在長期實踐中,要始終落實“黨報姓黨”的基礎要求,始終把握黨的政治要求,明確黨的政治方向與輿論導向,要始終堅持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四個自信”,凸顯黨報的作用與價值,牢牢掌握意識形態主導權話語權。在實踐中,要堅持“黨報姓黨”,要自覺服從服務于黨委政府工作大局。黨報要充分落實黨中央的各項要求,始終明確新聞輿論的責任與使命。要將“黨報姓黨”作為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任務,認真解讀、生動詮釋;始終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的總體工作布局,推進“四個全面”發展戰略布局,找準工作著力點,根據各項要求與政策,科學設計問題,強化組織宣傳,對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以及在實際工作中的難點進行剖析解決,形成有效的引導局面。
4?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報姓黨”的根本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中國,黨性與人民性二者是相互統一的。黨報姓黨就是要始終堅持新聞媒體宣傳方向,將人民群眾作為檢驗標尺,通過公開報道等方式展示反應人民群眾的需求。黨報要及時反應人民群眾需求,及時反應人民群眾的創造經驗以及實際狀況,不斷強化精神建設,增強凝聚力。黨報姓黨就是要彰顯人民本色,將人民群眾作為新聞報道的主體以及主要服務對象,充分凸顯在新聞媒體與人民群眾之間黨報的作用與價值。
4.1? 拓展“高度”是凸顯黨報現實擔當的重要內容
黨報的基本屬性就是在黨中央領導之下,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凸顯輿論引導作用。黨報要始終堅持“黨報群眾路線”,充分彰顯黨報接觸群眾的優勢,拓展黨報內容的深度,通過時事要聞以及理論評價等方式加強引導,引導主流,為人民群眾解讀各種時事新聞,讓黨的線路政策轉化為實際活動;同時,要加快媒體融合發展,真正做到群眾在哪里,黨報就延伸在哪里。
深入挖掘黨報內容的深度。在新時期,隨著新聞媒體的轉型發展,新聞媒體形式雖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轉變,但是新聞媒體的內容、價值并沒有改變。為了真正做到黨報姓黨,就要深入實踐中,不斷深化“走轉改”活動,通過在新聞深度上不斷的深入拓展,增加新聞的深度,掌握人民群眾中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充分夯實在主流傳媒市場中黨報的價值與地位,將黨報姓黨與黨報發展有效融合。
4.2? 拓展“廣度”是彰顯黨報現實擔當的關鍵手段
黨報內容傳播渠道是保障采編與產業發展有效融合的平臺,也是黨報姓黨深化發展的重點內容。在新時期,黨報要樹立大傳播理念,不斷拓展全媒體視野,綜合各個領域的實際發展需求,綜合不同行業設置不同的板塊與頻道,將網絡宣傳與黨報工作有效融合,構建一個可以滿足市民多元化信息以及服務的需求,拓展黨報的廣度。
4.3? 提升“力度”是凸顯黨報現實擔當的有效模式
在基層黨報發展中,要想真正的做到黨報姓黨,就要綜合產業模式以及運營能力,利用黨報凝聚服方地方行業發展,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
5? 堅持黨報姓黨,培養專業人才隊伍
黨報姓黨,就是要明確新聞輿論工作的重點就是人才,人才的競爭就是媒體的競爭,就要培養具有專業能力的人才隊伍,這樣才能真正推動黨報工作創新發展。
對此,要始終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向四做”要求,明確“四向四做”的主要目標。新聞工作者要明確自身的責任與義務,始終做黨的政策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對此,要引導新聞編輯記者在新媒體時代強化專業技術學習,掌握各種新知識,不斷提升業務能力,增強專業素養,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
媒體核心優勢是人才優勢。要積極創造有利于新聞人才成長的環境,關心愛護新聞工作者,深化黨報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人才培養引進的體制機制,充分凝聚人才,激發新聞隊伍活力,真正做到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膽使用、生活上真誠關心、待遇上及時保障,充分調動新聞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新聞思想指引下,黨報新聞工作必須始終堅持“黨報姓黨”,明確黨報在新時期的現實擔當,緊扣時代脈搏、順應時代潮流、回應時代要求、引領時代風氣,展示新氣象、實現新作為、創造新功績,進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俞佳友.踐行“四向四做”打造“黨報姓黨”的新聞鐵軍[J].傳媒評論,2017(9):41-42.
[2]周重新.關于“堅持黨報姓黨”的再認識——以《黔東南日報》打造黨報品牌為例[J].中國地市報人,2017(z1):8-9.
[3]彭小瑞.堅持黨性原則 踐行黨報姓黨[J].黨的建設,2017(12):60.
[4]張國棟.新時代黨報記者的擔當與作為——對大眾日報2018年全國兩會前方報道工作的思考[J].青年記者,2018,596(12):23-25.
[5]王修滋,蘭傳斌,姜宏建.扛起黨報的責任和擔當——《大眾日報》做好環保督察報道的實踐與思考[J].傳媒,2017(24):36-38.
[6]施宇,郭致杰.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黨報話語變遷與思考[J].新聞與寫作,2018(12):54-58.
[7]張延民.從新聞“萬花筒”里找亮點——關于辦好地市黨報專刊的思考[J].中國地市報人,2018,377(7):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