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琪
【摘要】江門是中國僑都。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近400萬人,遍布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江門五邑地區民歌民俗有著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處處體現著華人華僑的風韻。本文主要通過對江門五邑僑鄉民歌民俗文化現狀的分析,探討將其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旅游品牌的現實意義和可行途徑。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五邑僑鄉;民歌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中圖分類號】J607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打造江門五邑地區民歌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的可能性和意義
(一)江門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體城市之一,需建立和健全完善文化旅游機制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級的戰略,相對世界其他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特色更廣,集嶺南、港澳、華僑文化于一體,未來將會成為世界一流灣區,中華文化與國外文化交流和共存的機會隨之增多,江門五邑地區也必將迎來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如何發揮獨特的僑鄉優勢,立足長遠,創新和構建相應的文化旅游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與措施,已成為當前迫切的課題。
(二)五邑僑鄉民歌民俗文化具有獨特性和唯一性
周恩來總理50年代視察廣東省粵西行政區時稱當時的臺山縣為“中國第一僑鄉”,臺山縣現已成為江門的縣級市。江門五邑地區中西文化交匯結合,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良好,非遺資源有近百項,其藝術令人賞心悅目、嘆為觀止。開平碉樓古村落、臺山廣東音樂、臺山民歌、新會大鰲咸水歌、開平民歌、恩平木魚、江門東藝宮燈、禮樂龍舟、新會魚燈、三江游龍、新會葵藝、古勞詠春拳等都是著名的非遺項目。非遺以其特有的文化表現形式將先人智慧、思想和情感呈現給世人,是民族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的根本。江門非遺是當地自然和歷史文化結合的精華,彰顯了華僑和家屬的文化精神,其歷史文化具有唯一性,可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交流和旅游資源增加內涵和豐富題材。
(三)民歌民俗文化旅游產品成為品牌應受到高度重視
五邑地區民歌民俗文化是民間歷史沉淀和文明的結晶,江門各地政府非常重視,現臺山民歌、開平民歌、新會咸水歌、恩平民歌等僑鄉非遺文化已開始走進鄉村、社區和校園。但作為一種文化旅游產品和產業,目前著名品牌尚少。主要原因有:大型音樂作品影響力和效果都很好,但耗資巨大,演出成本高,受演出場地的制約;民間小范圍傳承,背后的沉重難以言喻。如在20世紀中葉,幾乎所有的大鰲成年人都喜歡在日常的生活和勞作中隨時隨地即興對唱大鰲咸水歌,但因隨著時代和科技發展,現代媒體渠道多樣,咸水歌逐漸被年輕人所拋棄。大鰲中學挽救性地成立“新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主動肩負起向青少年普及咸水歌和培養傳承人重任,卻面臨師資、資金和技術的制約,只能以學生興趣小組的形式參加表演,這也是五邑地區傳統文化普及和發展受到限制的重要原因。因此,民歌民俗文化的傳承和品牌的打造應該得到社會高度重視和有力支持才能生生不息。
(四)五邑地區民歌民俗文化成為旅游品牌有成功例子借鑒,未來潛力巨大
民歌民俗文化要得到傳承和發展光大,除通過課堂、鄉間、社區平臺外,最好的方式是成為文化旅游產業產品,其傳播范圍最廣闊、效果也最好。目前歐美先進國家服務業的主體-文化產業已具有巨大的社會效應和文化影響,文化消費已成為人們的主要消費。國內也有成功先例,如《云南映像》、廣西的《印象·劉三姐》、南寧的國際民歌藝術節等,震撼的演出成為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的經濟增長點,還帶動當地其他產業的發展,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民歌民俗完全可以成為一種文化依托,憑借其獨特形式和文化底蘊支撐著地方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二、如何打造江門五邑僑鄉民歌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一)重視軟件建設,政府平臺、創意人才、經濟體系在文化旅游建設中起重要作用
注重文化建設和創新,提升其影響力和感召力,是文化旅游軟實力建設的關鍵所在。政府可通過華僑華人藝術節和各種文化交流活動,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影響力, 有效推進對外文化宣傳和交流。增加常規和長效文化旅游項目,加快企業精品文化旅游項目建設,把民歌民俗文化作為一種產業來發展。應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文化旅游氛圍,注重打造具有僑鄉特色和內涵深度的文化旅游品牌,令消費者有強烈的視覺和心理沖擊, 從而激發前來旅游消費的興趣。
(二)民歌民俗文化旅游的經營實體應該是企業和個人
地方政府的功能和作用注定其不能作為利潤經營者,因此,投資具體文化旅游項目的實體應是企業和個人。但這些實體有可能會為多贏利而竄改民歌民俗的精粹,以此迎合旅游消費者的欣賞口味,又或是出于吸引消費者的目的產出一些低級趣味的糟粕產品。因此,當地政府必須充當監督和協調的角色,以保證這些傳統民歌民俗文化受到保護和傳承,防止不健康的產品流入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三)加大對民歌民俗發源和傳承地的基礎建設投入
五邑民歌民俗文化發源和傳承地多處偏遠山區或鄉村,道路和交通設施相對落后。如大鰲咸水歌聞名內外,但發源地交通不便,摩托車仍是主要交通工具。當地政府應加大公共交通設施的投入,讓這些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的村鎮道路暢通無阻。還要注重旅游景區的公共衛生、景區導識路標、旅游安全保障等各項配套設施的建設,增強吸引力,提升宣傳藝術品位。
(四)拓展民歌民俗文化的產品空間,讓僑鄉處處展現文化藝術精華
民歌民俗文化資源作為五邑地區文化旅游的重要內容和依托,不應局限于喜慶或特定場合的運用。既然采茶有采茶歌,洗衣有洗衣歌,那么臺山黑皮冬瓜收獲也可有采瓜歌,新會應有收葵歌,開平也可以有趕鵝歌。臺山廣東音樂團演奏的作品《鵝》就獲廣東民歌民樂大賽銀獎。任何場景和活動均可成為音樂和民俗作品素材,所有活動體驗都可成歌。將特色元素融入吃喝玩樂游中,讓消費者體驗民歌民俗產生的過程和場景,可令人印象深刻和增加趣味性。僑鄉可處處有民歌,各環節都可有民俗文化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