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玲
【摘要】音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之一。中國古代音樂的發展與文人的推動作用密不可分,文人音樂在中國古代音樂發展中極具代表意義,蘊含著極其深刻的藝術靈魂和思想內涵。本文對中國古代文人音樂的發展進行了概述,介紹了中國古代文人音樂在不同時期的特點及文人對音樂發展的主要作用,并分析了中國文人音樂的核心內涵,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古代文人音樂; 概述;特點;作用 ?內涵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中國古代文人音樂的發展概述
在中國音樂發展史上,文人音樂與宮廷音樂、宗教音樂、民間音樂共同組成了中國古代音樂的整體架構。文人音樂主要是指由具有相當文化層次和素養的士大夫階層參與創作或者傳播的傳統音樂,其主要分為琴樂和詞調音樂。琴樂,即七弦琴音樂,包含了琴歌、琴曲、琴論和琴譜等內容;詞調音樂則是含有詞的歌唱形式,文人既譜曲也填詞,其類型極為豐富。與宮廷音樂、宗教音樂、民間音樂相比,文人音樂融合了更多的文學因素,是文學藝術與音樂藝術的結晶,因此也更具有人文性和社會性。
中國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八九千年前的原始社會,文人音樂形成于何時,目前尚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文人音樂是伴隨著“士”這一階層出現的?!笆俊边@一稱謂出現在春秋時期,根據史料考證,“士”至少在商周時期就屬于貴族階層,而戰國之后,“士”逐漸成為知識分子階層的統稱,即士、農、工、商四民之一,也就是讀書人?!笆俊边@個階層的形成,為文人音樂的誕生和發展提供了高質量的和穩定的人力和智力保證,同時也賦予了文人音樂深刻的文化烙印。在我國古代漫長的封建社會時期,文人一般處于高層次的社會地位,甚至很多文人本身就屬于統治階層。他們不但推動著文人音樂在藝術方面的發展,也將音樂的社會教化作用最大化地發揮出來。文人的喜好推崇,統治階級的重視推廣,加之隨著生產力不斷進步,普通民眾對文化娛樂的需求增加,文人音樂得以不斷豐富創新,不斷傳播發展,逐步在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領域中確立了自身重要的地位。
二、中國古代文人音樂在不同時期的特點
先秦時期:先秦時期是中國古代文人音樂形成時期。在這期間,文人已經參與到音樂的創作之中,音樂與文學初步融合。但文人音樂還沒有形成自身顯著的特點,其社會影響力較低,這一點從《詩經》可以得到印證?!对娊洝吩趦热萆戏譃椤帮L”“雅”“頌”三部分,其中,“風”主要是各地的民間歌謠,這部分內容完全由文人創作的可能性不大,但卻收錄了160首,占《詩經》中所有詩歌的半數。由此可見,民間音樂在當時傳播影響要比文人音樂更加廣泛。
漢朝、魏晉南北朝時期:秦朝設立了專門負責音樂管理的機構——“樂府”。到了西漢漢武帝時期,樂府的職能更加全面,不但負責創作演出宮廷音樂,還負責收集整理民間音樂,以供朝廷“審樂以知政”。相對于精致甚至是晦澀的宮廷音樂,民間音樂則顯得直白質樸,需要文人加以修飾和潤色。由此,文人開始有目的性的音樂創作工作。由于文人的情感豐富,情思細膩,這個時期的文人音樂已經呈現出明顯的文學性和人文性。特別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的動蕩令很多文人逃避現實,寄情于藝術,文人創作音樂的數量和質量都有顯著提升,中國古代音樂文化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文人音樂的技巧和理論也已經初步成熟。
唐宋時期:唐宋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文人音樂也隨之進入了巔峰期。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詞,都將音樂與文學結合得更加緊密。如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陽關三疊》,既是律詩,也是琴歌;而宋代詞人柳永,更是有“凡有井水處, 皆能歌柳詞”之名。在唐宋時期,文人音樂也與民間音樂拉近了距離。民間音樂為文人音樂的創作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素材,如歐陽修、蘇東坡等一些高層次的文人填詞、譜曲皆擅長。甚至許多來自民間的文人直接參與到文人音樂的創作之中,使得文人音樂打破了階層的局限,在社會上更加廣泛地流傳??梢哉f,唐宋時期的文人音樂在傳承中進行了高度藝術化的創新,對中國音樂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
元明清時期:一方面,元明清時期出現了雜劇等綜合性的藝術表現形式,文學與音樂深度融合,音樂的形式也更加多樣化,音樂創作演出的分工也更加細化明確。另一方面,元代的民族壓迫,使得很多漢族文人備受歧視,社會地位低下,他們只能轉入民間創作。所以,這個時期雖然文人音樂無法再現唐宋的輝煌,但文人深入民間卻在客觀上促進了民間文化的發展。也可以說,文人音樂得以在民間繼續保持了鮮活的生命力和深刻的影響力。
三、中國古代文人對音樂發展的主要作用
(一)文人豐富了音樂的形式
縱觀中國古代音樂發展史,音樂形式的發展演變總與文學有著深刻的關聯性。從另一個角度說,音樂形式的發展也推動著文學創作不斷躍上新的高峰,這就是《新樂府序》所說的:“其體順而肆,可以播于樂章歌曲也?!闭俏娜嗽谖膶W與音樂融合的過程中,對音樂形式不斷創新、不斷豐富,使中國傳統音樂具有了獨特的美感。音樂和文學兩者相輔相成、珠聯璧合,是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文人豐富了音樂的內涵
中國古代文人不僅僅看重文化造詣,更追求精神修為。因此,在文人音樂創作發展中,相對于音樂技巧,文人的優勢更體現在賦予音樂深刻的思想內涵上。正如陶淵明所作:“但識琴中趣, 何勞弦上聲?!蔽娜藢σ魳返囊笫庆`魂的思索、情感的共鳴,音樂只是一個載體、一個途徑,但文人音樂內涵深刻的另一面是所謂的“曲高和寡”。普通大眾不夠接受和欣賞,也阻礙了文人音樂在民間的傳播。
(三)文人促進了音樂的交流
文人由于其文化層次和社會地位原因,在促進音樂實現階層交流、民族交流、國家交流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為中國傳統音樂博采眾長、深遠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
四、中國古代文人音樂的核心內涵
(一)雅
雅是中國古代文人音樂最為核心的內涵。古代文人向往超凡脫俗的境界,文人音樂以抽象的“雅”令人沉醉和忘我,甚至文人音樂因其雅而成為文人階層的專屬,因此也就有了“士必操琴, 琴必依士”的說法。
(二)韻
韻味是音樂藝術美感與文人審美情趣的契合點。文人音樂與傳統水墨畫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至音樂在精神意境的營造上更勝一籌。朦朧又真切的神韻,使欣賞文人音樂時能夠獲得無限的想象空間。韻味賦予了文人音樂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比擬的情感內涵。
(三)和
作為中國古代文人思想基礎的儒家文化,倡導“禮樂中和”。受此影響,中國古代文人音樂是含蓄的、內斂的、平和的,這既是中國古代文人音樂的內涵,也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內涵,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
中國古代文人音樂,無論是在音樂技巧、音樂內容,還是在音樂理論、音樂內涵上,都反映著中國古代文人特有的精神世界,代表著中國古代文人深刻的審美情趣和思想追求。研究中國古代文人音樂,不僅是讓中國音樂一脈相承、持續發展的需要,更是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在新時代,中國古代文人音樂為現代文化建設事業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和重要的參考,是一項常做常新的課題,值得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1]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
[2]修海林.中國古代音樂史料集[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