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識譜是音樂學習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常見的記譜法有簡譜、五線譜等。隨著音樂教育的蓬勃發展,樂器作為音樂課堂的補充學習起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如若在學習樂器的同時也熟識了樂譜的音符,將識譜教學有效地結合樂器的演奏,將二者學習進行融合,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將從口風琴學習幫助孩子們識讀五線譜的角度,對樂器進課堂助力提升識譜水平進行觀點的闡述。
【關鍵詞】口風琴;五線譜;學習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傳統的音樂課堂中,教師通常使用講解的方式記憶五線譜,這種方式通常較為抽象,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在教學中,若運用口風琴的樂理知識直觀地和五線譜進行銜接,不僅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五線譜,同時夯實初中階段音程及樂器演奏技巧的學習,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一、口風琴演奏與識讀五線譜相輔相成
音樂新課標提出:“識讀樂譜應當與演唱、演奏等教學方式相結合。”在日常教學中,可以輔助樂器的學習提升學生識讀五線譜的技巧。通常,樂器進課堂一般選用音色清脆、易學簡單、方便攜帶、價格便宜、適合群體教學的樂器。而口風琴正好物美價廉、攜帶輕便、吹奏簡單輕松,與鋼琴鍵盤構造接近,并具有固定音高。演奏口風琴又有助于提高視唱、合唱水平,促進學生審美、自我表現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如果嘗試把視唱教學與口風琴教學進行融合,將會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效果。在音樂課堂中,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為若干組,一些同學演奏口風琴,其他同學演唱樂譜;或全班分為兩至三個組進行多聲部合作演奏等,學生在相互合作表演的過程中借助鍵盤的位置和不同的指法能清晰地感受到樂譜音高的變化,同時能把握樂曲中不同節奏的差異。在此學習過程中,對五線譜的熟識度和對口風琴演奏技藝的提升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取得明顯的成效。無論如何,我們在識讀五線譜的教學中,或是學習演奏樂器的過程中,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五線譜識譜學習融入到感性的樂器學習中,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盡可能地調動孩子們五線譜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讓口風琴演奏學習和識譜學習互相促進。
二、五線譜中音符與口風琴琴鍵位置的對位關系
(一)譜表結構與鍵盤關系
我們知道,鍵盤樂器通常呈現規律性,即三個和兩個黑鍵依次排列,間隔相同。所有的C音,即我們通常說的唱名do出現在兩個黑鍵左邊的白鍵上。而鍵盤最中間即中央的C位置需要牢記。五線譜為記錄音樂的語言之一,有自己的規則,通常在譜表的左側列出譜號,常見的為聯合譜表,即高、低音譜號分為位列于上下側,形成一個整體,這是一種常見的鍵盤五線譜形式。
以C為起點,往右側數七個白色琴鍵加上五個黑色鍵盤,共組成十二個鍵盤,為一個完整的組,并且在琴鍵上不斷地進行重復。在嘗試演奏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越往右側的鍵盤音高越高;反之,越往左側的琴鍵音高越低。
(二)線間上的音符
由于五線譜的譜表分為高音、低音、中音等譜表,鍵盤分為白鍵和黑鍵,內容頗豐,需要循序漸進地學習。因此,本文我們重點從識讀高音譜表和口風琴白鍵入手,進行五線譜和口風琴融合教學的初步嘗試。
1.線上音符
五線譜的音符有的位于線上,有的處在線間,我們先從線上入手認識部分音符。五線譜從中央C位置往上數,一線、二線、三線上的音符是分別為EGB ,
2.線間音符
將D、F、A三個音補到線和線之間的位置,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間上。七個音符CDEFGAB在白鍵盤上的位置就一一對應上了。用簡譜表示出來為1234567。我們就初步掌握了白鍵的音符位置。
三、口風琴演奏學習與識讀五線譜融合的具體做法
節奏與音高是五線譜識譜學習中最要的內容之一。以樂器口風琴為媒介,將學習五線譜讀譜與音樂創造相融合,讓孩子們在實踐應用中更加從容地識讀五線譜,從而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具體做法如下:
(一)五線譜音符唱名結合口風琴演奏
對于學習五線譜的唱名,不能僅僅停留在了解的學習程度上,要讓學生真正記到腦海中。在淺顯地學習了音符的唱名后,要讓孩子們進一步辨一辨、聽一聽,有效地用到音樂學習實踐中。如學習“fa、sol、la”三個音,了解其唱名后,可以及時有效地利用口風琴鍵盤位置進一步深入地學習它。將學會的音符用唱名演唱出來,再用口風琴演奏出這些音,在聆聽音高的同時進行音準的校對。為了鞏固三個音的識讀,可以挑選一些學習比較扎實的同學們,繼續用這幾個音進行即興創編。在此學習過程中,孩子們調動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從淺顯地認識這音符升華到輕松駕馭音符,從認知學習發展到了實踐學習,學習的更加有層次性、條理性,也更加深入。
(二)五線譜音符不同的時值可結合口風琴的氣息進行吹奏
眾所周知,五線譜中音符的時值有不同的長短,常見的有二分音符、全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這些不同的音符進行音值組合,形成豐富的節奏型。當我們在演奏不同時值的音符時,可以掌控好口風琴吹管氣息的長短吹奏,打破傳統音符時值教學的枯燥性,讓學生在體驗中更加直觀地感受音符時值。如吹奏全音符、附點二分音符、二分音符等較長的音符時,我們將平穩的氣息運用到口風琴吹奏中;吹奏四分音符時則需用口風琴的斷音吹奏法;連續的八分音符可以結合口風琴的同音反復吹奏方法;可以將口風琴三吐吹奏法結合前十六后八、三連音、前八后十六等節奏;四個十六分音符的節奏型則可以聯系口風琴雙吐吹奏法。
(三)口風琴指法學習輔助理解首調唱名法中的音程關系
口風琴的鍵盤位置清晰明了,直觀地反映出首調唱名法中五線譜音符位置和音程關系。在學習過程中,將五線譜音符的音程關系與口風琴鍵盤位置、演奏指法相融合。比如二度音程是五線譜中相鄰的線間之間的音符,在口風琴鍵盤中表現為相鄰的琴鍵,指法運用時兩個音也是相鄰的手指;而三度音程則為五線譜中相鄰的線與線,相鄰的間與間上的音符。在口風琴琴鍵中,表現為隔開一個琴鍵,而指法運用時,則是隔開一個手指進行演奏,其他的音程度數可以參照此方法類推。如:sol—si之間為三度,在五線譜上表現為相鄰的線或間上的音符,在口風琴鍵盤中隔開一個琴鍵,指法演奏應隔開一個手指。學生有了音程距離的音高聽覺,記住了鍵盤上的相對距離,若再次遇見其他的三度音程,他們便會快速地演奏出來。
四、小結
綜上,依據音樂新課標要求,在識譜學習中應針對學生的特點,循序漸進地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計劃,采取適宜的教學手段,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有效地調動學生識譜學習的積極性,取得立竿見影的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謝婧,廈門市思明區觀音山音樂學校,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