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皓
摘要:近年來,上市公司審計失敗的案例日益增多,審計失敗,不僅僅是對企業運行質量產生隱患,更重要的是,它喪失了應有的監管作用,對于市場經濟產生巨大的消極影響。本文以長生生物為例,探究這一上市公司在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以期提升上市公司的審計質量,為社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上市公司 審計失敗 原因 對策
在經濟全球化以及市場經濟的背景之下,上市公司為在市場上分一杯羹、占據更多的份額,很有可能去偽造利潤、報表作假,發布虛假的財務報告,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管理者也會發揮或多或少的助推作用,這些都要求審計去進行把關和控制。但是,近年來,審計失敗的案例逐漸增多,這其中有企業內部的原因,也有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的原因,同時也受到市場環境和政府監管的影響。
一、長生生物案例回顧
成立于1992年的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疫苗的生產及相關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為主要經營范圍。2018年7月1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對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開展飛行檢查,發現該企業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等嚴重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行為。之后,其在2017年生產的25萬支“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被檢查出不符合相關規定,而此時這些疫苗已經基本上被全部銷售完畢。
2018年10月,國家藥監局和吉林省食藥監局分別對長春長生公司作出多項行政處罰。國家藥監局撤銷長春長生公司狂犬病疫苗藥品批準證明文件;撤銷涉案產品生物制品批簽發合格證,并處罰款千萬元。吉林省食藥監局吊銷其《藥品生產許可證》;沒收違法生產的疫苗、違法所得18.9億元,處違法生產、銷售貨值金額三倍罰款72.1億元,罰沒款共計91億元;對涉案的高俊芳等14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作出依法不得從事藥品生產經營活動的行政處罰。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除去良心上的拷問和法律上的制裁,還需要關注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審計工作發生了怎樣的缺失和違規。在近幾年針對長生生物的審計意見中,均明確表示:“我們認為,后附的財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編制,公允反映了長生生物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審計意見也均給予了“標準的無保留意見”。
《股票上市規則》中明確規定: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中的財務會計報告必須經具有從事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2015、2016、2017年三年的年度報告均有致同會計師事務所出具標準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2017年報審計收費65萬元。簽字注冊會計師2017年報為楊志、肖麗娟;2015和2016年報均為楊志、王雷。致同也是2015年公司重大資產重組過程中聘請的外部審計機構。作為內部控制的審計師,致同出具的內部控制鑒證報告認為長生生物“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與財務報表相關的有效的內部控制。”
在2015年,因重大資產重組并募集配套資金,長生生物聘請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為公司財務顧問,持續督導期從2015年11月26日至2018年12月31日。興業證券關于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度和2017年度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報告的核查意見都是認可其內控:“于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基準日,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較為健全,現有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執行情況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公司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與企業業務經營及管理相關的有效的內部控制;公司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客觀地反映了其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及運行情況。
以上報告均對于長生生物諸多明顯的內控漏洞視而不見的行為,比如涉案人員高俊芳除了擔任長春生物的董事長,總經理外,還擔任財務總監;比如高昂的銷售費用、較少的研發投入,大量應收賬款壞賬等,我們給予強烈譴責并呼吁有關部門立案調查,同時也希望對里面的深層次原因予以剖析和對策研究。
二、上市公司審計失敗原因
審計失敗,一方面表現在審計的過程中,審計師沒有嚴格按照審計要求及準則進行審計,在被審計對象存在重要錯報和漏報的前提下,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另一方面表現在審計的結果上,審計師對被審計對象出具了虛假的審計報告,這一報告最終對審計的一方或雙方造成嚴重損失。
在長生生物事件中,無論是從審計的過程還是從審計的結果來說,錯誤的審計都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對于造成審計失敗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三個層面:
(一)上市公司層面
研究發現,上市公司在審計出現問題的時候,多處于該企業的危險或特殊的時期。以長生生物為例,自2015年開始,審計報告給出的“無保留意見”,背后卻是該企業的千瘡百孔。相關的文獻還指出:審計失敗與上市企業最終的破產,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如果企業出去高速成長和擴張階段,也會高概率出現審計失敗事件。
就長生生物本身而言,其實際經營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風險。一是內部懂事比例較高,從而導致了董事會必要獨立性的缺失,最終導致了對于企業管理層喪失了有效監管。身為董事長的高俊芳,同時任企業的總經理和財務總監,雖然法律上沒有明確的條文禁止這一行為,但是,這樣的企業管理結構,難以保證企業正常合規運行;同時在這樣的體制之下,高俊芳大幅壓縮研發經費,激增的銷售費用多用來進行商業賄賂,都無法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
另一方面,審計的缺失和失敗,也與上市公司的“內部人控制”造成了審計關系的扭曲,從而導致了最終的失敗。演變成現實情況,便是管理層直接去聘請事務所對自己進行審計,公允性自然難以保證。以長生生物為例,高俊芳在位居“一把手”的二十余年時間里,接連引入自己的丈夫、兒子、親友等進入長生生物管理層,“高氏家族”幾乎覆蓋到了整個長生生物,因此其風險也隨之逐漸加大,并最終成為了一場社會皆知的輿論風暴,也使得市值高達百億的大型企業一步步走向崩塌。
(二)注冊會計師層面
一旦發生審計失敗,注冊會計師一定有不可回避的關系。在這一過程中,注冊會計師主動或被動地違背了職業道德,忽視了財務舞弊的種種跡象,缺失了注冊會計師應有的謹慎。注冊會計師最重要的道德品質應該是誠信,在物質、利益的誘惑下,誠信的缺失、專業素養的缺位都會造成審計的失敗。
除了道德品質外,注冊會計師的專業能力也是決定審計成功與否的關鍵環節。如果審計人員缺乏對于被審計對象的充分了解,或者個人的業務素質不過關,那么在審計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紕漏。
注冊會計師所依托的事務所,也與審計的成敗密不可分。一些事務所存在組織架構、執行制度等方面有瑕疵,監管過程存在死角和疏漏,績效考核不盡合理等方面的問題;還有一些事務所的價值觀即發生了扭曲,堅持的“利潤第一、質量第二”的錯誤理念,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審計失敗的幫兇,也正是在這一價值觀的引導下,事務所忽視了對于員工素質的培訓、監管制度的落實,進而誘發了審計失敗概率的提升。
在長生生物案例中,負責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審計的注冊會計師對長生生物疫苗造假這件事可能不需要負責,但是他們沒有及時發現長生生物的內控和財務報表中的問題,這一點他們可能需要負責。
(三)外部環境層面
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我們在關注企業和會計師等內因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外部環境可以分位市場競爭環境及政府監管環境兩個層面。
目前來看,社會各方面的信用體系還不完善,對于事務所的審批,也沒有實現完全的嚴進嚴出,同時,監管部門對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監管處罰的力度還不夠,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審計作假的苗頭。
三、對策研究
(一)提升審計人員專業能力
在長生生物審計過程中,如果審計人員及事務所堅守職業道德,對于疫苗企業的生產流程及所處的市場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審計的過程中堅持底線原則,那么這個項目的審計風險將會被大大降低。同時,如果審計人員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在審計過程中始終保持警惕性和職業基本的懷疑,那么長生生物最終的結果也許會發生改變。
人力資源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很大一部分要依托于事務所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對于事務所而言,一方面要適當提高人才進入的門檻,從學習、能力、素養、執行力、合作力等層面對人員進行綜合篩選,并可以適當放寬應屆生的專業背景,吸收不同背景的人才,為以后多領域開展審計工作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要始終堅持建立學習型企業,在事務所內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員工提供多樣化且行之有效的培訓機會,不斷提升行業的專業素質,培訓更加專業的人才。同時,還應該建立合理化且人性化的考核制度。除了對員工的業務能力、工作態度以及工作業績進行考核外,事務所還需要關注到良好的績效考核制度,將充分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1]。
(二)加強上市公司的合規管理
上市公司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如果想要發展壯大,離不開企業內控審計控制的支撐作用。因此,上市公司需要加強對企業內控重要性的認識,并積極配合審計人員開展工作。借助于審計及內控,從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降低業務的運營成本,提升企業的運作效率。需要說明的是,企業內控不僅僅是審計人員的工作,還需要整個公司的配合,從制度、流程等方面進行重新梳理和再造,保證內控作用的充分發揮。
(三)不斷完善外部環境
雖然有明文規定,要求上市公司要將內控信息進行披露,但是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全或沒有按照規定進行操作。作為國家的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執行力度,保證上市公司按照相關的規定嚴格進行信息披露,不斷提升信息的有效性和執行力。
在法律政策層面,國家也需要加強監管,進一步完善現有法律制度,比如,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做法,將典型的、有代表意義的審計案例加入政策層面,供審計人員參考、輔助決策。同時,繼續明確事務所、注冊會計師的職責范圍,對于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必要時建立終身禁止從業資格的制度,維護審計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2]
四、結語
審計是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的必要手段,最大限度地為企業提高管理水平服務,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日益顯現。因此,加強上市公司審計對完善企業管理中的薄弱環節,保證企業經濟活動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審計的獨立性、公允性、準確性的保證,依賴于企業、審計機構以及社會環境,在多管齊下、多方共同努力的前提下,審計對于上市公司的作用才能最大化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張睿陽,創業板上市公司審計失敗問題研究—— 以金亞科技為例 [D]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7.
[2]王麗娟,關于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現狀的思考與建議[J].經貿實踐,2018. (07)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