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雯鈺
摘要:考慮產品綠色度研發的滯后效應會影響綠色供應鏈成員的決策,構建單個供應商和零售商的Stackelberg微分博弈模型和協同合作博弈模型,分析比較兩種模型中供應商和零售商的均衡策略。研究表明,滯后效應會影響綠色供應鏈成員的決策選擇:當產品研發滯后效應較弱時,協同合作博弈模型可以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當滯后效應較強時,供應鏈成員將選擇Stackelberg微分博弈模型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綠色供應鏈 ?滯后效應 ?微分博弈 ?產品綠色度研發 ?廣告促銷
一、研究背景
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綠色發展成為了全球共識。企業也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試圖通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方式使得企業能夠長期可持續的發展下去。1996年密歇根州立大學制造研究協會首次提出綠色供應鏈這一概念,轉變了供應鏈的管理機制、價值追求和治理方式。綠色供應鏈是一種市場創新型的環境管理方式,通過綠色供應商管理、綠色采購等方式持續傳遞綠色要求,引導企業主動參與綠色發展工作。
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加劇,消費者的環境保護意識在加強,會更傾向于購買綠色產品。因此,綠色度高的產品更具有市場競爭力,在此背景下,國內外學者對綠色供應鏈管理問題展開研究。朱慶華等[1]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動力模型,研究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動力機理,認為企業應該不斷學習,保持競爭力。Swami等[2]研究綠色供應鏈的渠道協調問題,發現綠色努力能增加市場需求,綠色敏感比率和成本比率決定綠色努力水平。朱桂菊等[3]研究三種機制下綠色供應鏈的最優研發努力和定價策略,發現集中決策機制能夠實現供應鏈協調。上述研究著重于企業投入產品綠色度的研發努力對市場需求的影響,不少學者也研究了企業的促銷努力對市場需要的影響。高舉紅[4]等研究零售商為主導的綠色供應鏈決策問題,分析發現銷售努力度正向影響銷售努力效益,銷售努力度的增大能增加供應鏈的利潤。謝鑫鵬[5]等研究供應鏈各成員的最優決策,考慮制造商和零售商加大宣傳低碳產品會擴大產品銷量,分析發現集中決策下各成員的利潤最大。上述學者研究表明供應商的研發努力或零售商的廣告促銷努力會影響市場需求,影響供應鏈成員的利潤。
目前,很多學者研究供應商研發努力和零售商廣告促銷努力對供應鏈決策機制的影響。趙道致等[6]研究以零售商主導的供應鏈,運用微分博弈分析三種機制下供應鏈成員的最優策略及利潤,得出結論是合作機制下促銷水平和減排水平最高,而在某種情況下合作機制的總利潤最高。游達明等[7]研究以供應商為主導的供應鏈,產品低碳度和商譽是狀態變量且商譽受低碳度影響,分析兩種機制下供應鏈成員的最優策略及利潤,發現在集中式機制下供應鏈實現經濟績效和環境績效雙贏。在此基礎上,游達明等[8]引入價格加成系數刻畫低碳產品零售價與批發價之間的關系,考慮價格和商譽對市場需求的雙重影響,供應商分攤零售商促銷成本,結論是集中式決策合理分配利潤可以協調供應鏈。上述的研究表明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合作提升產品綠色度有助于提升彼此利潤。
在現實企業經營過程中,供應商選擇研發投入后并不能馬上就提升產品的綠色度,研發到產品需要時間,這一滯后效應會影響供應商和零售商的最優策略。陳東彥等考慮減排投入的滯后效應,減排量是狀態變量,分析兩種機制下供應鏈成員的最優策略和零售價定價問題,發現存在滯后效應的情況時,集中控制機制的減排水平和宣傳努力水平最高,而選擇何種決策機制使得整個供應鏈利潤最大取決于滯后效應。在研究供應鏈策略問題上考慮之后效應更符合現實情況,但是陳東彥[9]等人的文章并沒有考慮產品的商譽會影響產品的市場需求,現實中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更多的是考慮產品的商譽,而宣傳推廣只是影響商譽的一個因素。本文在陳東彥[9]的研究模型上,考慮產品綠色度和商譽是狀態變量且商譽受綠色度和促銷努力的影響,改進了產品市場需求函數,構建Stackelberg微分博弈和協同合作博弈兩種決策機制,對比兩種機制下供應鏈成員的最優決策。本文的研究試圖給綠色供應鏈選擇決策機制提供理論參考,根據產品的研發滯后效應選擇最佳決策機制以實現供應鏈的協調。
二、問題描述與模型假設
本文考慮單個供應商和單個零售商組成的供應鏈,供應商為領導者,假定消費者有綠色偏好,供應商通過研發投入來提高產品綠色度,零售商通過廣告等形式宣傳產品的綠色度來促銷商品。
五、結論
本文考慮研發具有滯后效應研究單個供應商和零售商的供應鏈決策機制,分析了Stackelberg微分博弈模型和協同合作博弈模型下產品的綠色度和零售價以及供應鏈成員的利潤。研究發現,研發努力隨滯后時間單調遞增,促銷努力與滯后時間無關,協同合作博弈模型下研發努力水平和促銷努力水平最高,產品綠色度和商譽更高,零售價最低。當產品研發滯后效應較弱時,供應鏈內部成員選擇協同合作博弈機制使得各自利潤更高。
以往學者研究供應鏈決策機制的結論是供應鏈內部成員協同合作博弈的利潤要高于Stackelberg博弈的,本文得出不同的研究結論,原因是產品研發的滯后效應影響了供應鏈成員的決策。
參考文獻:
[1]朱慶華,田一輝.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動力模型研究[J].管理學報,2010,7(05):723-727.
[2]Swami S , Shah J . Channel coordination in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2013, 64(3):336-351.
[3]朱桂菊,游達明.基于微分對策的綠色供應鏈生態研發策略與協調機制[J].運籌與管理,2017,26(6):62-69.
[4]高舉紅,韓紅帥,侯麗婷,王海燕.考慮產品綠色度和銷售努力的零售商主導型閉環供應鏈決策研究[J].管理評論,2015,27(04):187-196.
[5]謝鑫鵬,趙道致.零供兩級低碳供應鏈減排與促銷決策機制研究[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3(01):57-62.
[6]王芹鵬,趙道致.兩級供應鏈減排與促銷的合作策略[J].控制與決策,2014,29(2):307-314.
[7]游達明,朱桂菊.低碳供應鏈生態研發、合作促銷與定價的微分博弈分析[J].控制與決策,2016,31(6):1047-1056.
[8]游達明,朱桂菊,岳柳青.加成定價下低碳供應鏈生態研發與促銷的微分博弈分析[J].軟科學,2016,30(2):102-106.
[9]陳東彥,黃春麗.滯后效應影響下低碳供應鏈減排投入與零售定價[J].控制與決策,2018,33(09):1686-1692.
(作者系廣東工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