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根據我國部分城市智慧交通的現狀分析,分析了智慧交通大數據在應用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關于發展智慧交通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智慧交通,智慧公交
基金項目:沈陽市哲學社會科學專項資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8009)。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1 智慧交通在我國城市的應用現狀
1.1 上海———智慧交通幫助解決交通擁堵
上海交通勢要打造智慧交通云平臺,以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為基礎,多方位、多角度的匯集交通領域的各類信息,通過智能系統提供智能決策,實現高效運輸。
1)智能公交管理系統上海試點道路從南到北全場大約5.42千米,從中山南路到海寧路,并在西藏路重沿線的七個十字路口建設公交信號優先的標識,還在沿線的17個示范車站發布實時公交信息。
2)開發停車手機APP擁堵的交通更需要治理不按要求停車的現象,一方面嚴查亂停車的現象,另一方面要讓市民方便找到停車位。
1.2 廈門———交通大數據平臺建設
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將大數據技術運用到交通運輸的日常管理活動中,增進市政交通的管控能力,是構建智能化廈門的重要版圖。
1)移動終端APP與即時信息。廈門公交系統移動終端“掌上公交”的日流量達到七十五萬人次,在手機上打開“掌上公交”APP,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出行需求制定專屬的公交出行方案,制定好方案后,APP上可以查看需要搭乘車輛的實時運行信息,這樣使得乘客可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出行時間,避免了寶貴的時間在等車的時候流失。
2)自駕行智能APP。通過大數據平臺整合公共交通,CPS和A-GPS、一千六百多個停車場、ETC刷卡、“四橋一隧”運營視頻等運行數據。用戶通過APP查詢交通實時路況,使得廣大市民的生活環境更加智能化信息化。
3)配置系統與公交系統優化。廈門信息集團有限公司開發的“公交線網優化與調整支持系統”,里面包含對公交運行線路評估優化模式,完成日常公交運輸系統的線網管理任務,提高公交運輸線路的合理性。“出租車運行特征分析與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收集出租車的實時運行數據和挖掘需求關聯模式,推算各個時間段的客戶出行需求,合理調配出租車資源,一定程度上解決各時段的打車難題。
1.3 常州———大數據時代的公交
2015年11月份,《常州公交基于公交管理整體提升的大數據分析研究》項目進入到驗收階段,開始“大數據平臺”對公交運輸效率進行評測,依據大數據分析結果,對公交運行線路,公交站點等公交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和管理,使得智能化公交信息系統的水平得到很大層面的提高。
2 智慧交通大數據在應用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2.1 行業標準得不到統一,難以保證數據源的質量
由于社會各界因素的影響,智慧交通大數據系統在實行過程中無法獲得統一的行業標準,使每一個城市的交通運行都相互獨立,沒有引發城市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實現資源的共享,達不到良好的配合、合作效果。城市交通之間沒有得到良好的銜接,使不同城市之間的系統不能互用和溝通,無法相互促進、共同協作,增大了數據系統應用的難度,阻礙了數據的獲得與收集。
2.2 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難以保障智慧交通系統的可靠性
在智慧交通大數據下,管理部門人才非常匱乏,缺少對口的技術人才,缺乏先進的技術設施,使工作人員無法掌握到良好的技術水平,不能提升個人的能力,從而達不到豐富自身知識的思想水平,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的知識,降低了交通管理的效果。在交通部門,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的知識基礎,滿足不了當今時代的要求,在數據管理模式下束手束腳,限制了他們技術能力的發展,阻礙了他們對新內容、新設備的了解和掌握,很難保障智慧交通系統的科學性、可靠性和穩定性。
2.3 發生信息泄露的情況對信息安全造成威脅
近年來,智慧交通大數據系統經常發生信息泄露的情況,因為沒有及時歸納和整理個人的信息,導致了一部分個人信息遭到泄露,個人信息受到非法的利用,出現嚴重道德方面的問題,觸犯了我國的法律,為個人隱私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脅。與此同時,智慧交通系統受到了黑客的襲擊與侵襲,為數據的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造成了眾多的經濟損失,同時增強了數據安全的風險影響因素,也增加了風險發生率。
3 對我國部分城市關于發展智慧交通的建議
目前,一些試點城市的智慧交通成果優異,智慧交通要建立更加系統的出行體系,讓交通更為通暢,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也讓城市增加一份綠色,減少了環境污染,同時,目前在公共交通運輸的工具的基礎上,更加智能的管理交通道路,讓交通更加人性化,科學化。
1)在重點交通部位進行動態數據實時監測:如重要十字路口,潮汐高峰路段等。通過多平臺,結合網絡;大數據信息分析模式,高度聚集當下信息,使得智能數據與實時交通相結合,協同指揮交通。
2)停車數據系統。開發智能手機客戶端,方便了解各種停車信息,并選擇自己滿意的停車方式。通過合理的停車來避免交通擁堵,從根本上優化交通擁堵問題。
3)公共出行信息化。首先在各個公交站點設立實時電子站牌,顯示實時公交狀況;其次,開發如“車來了”等智能手機APP,讓市民隨時了解公交信息情況,以免耽誤時間。還可以設立如BRT的公交信號優先系統,通過GPS定位系統和感應系統檢測道路、人流量和車輛,提高了車輛通行速度。
參考文獻
[1]蔡翠.我國智慧交通發展的現狀分析與建議[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3,(6):224-227.
[2]雷志鵬.試論發展智慧交通的任務和措施[J].思路聚焦,2016,(7):39-40.
作者簡介
金艷秋(1983-),女,遼寧凌源人,滿族,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智慧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