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香
產后出血是產婦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低置胎盤是導致產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給胎兒及孕產婦的生存帶來嚴重威脅。低置胎盤為前置胎盤的一類,許多學者認為,其能夠經陰道分娩,但產后出血風險仍然很高[1]。本研究選擇在我院行陰道分娩的低置胎盤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對造成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進行探討,以期更好地評估低置胎盤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防治。
1.1基本資料 選擇2017年2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行陰道分娩的低置胎盤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依據產后出血是否>500 ml將其分為出血組(13例)和非出血組(83例)。所有產婦胎齡均超過36周,行正規產檢,且于產前2周內經陰道超聲檢查評估胎盤位置,胎盤距離宮頸內口均<30 mm。排除孕周>36周的死胎分娩,及橫位、臀位等胎位異常者。
1.2判斷標準 所有低置胎盤的診斷均依據(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師學會(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RCOG)相關分類標準進行診斷,產后出血、產后并發癥及合并證則依據《婦產科學》[2]進行評估,娩出胎兒24 h內陰道出血>500 ml為產后出血,出血計量采用稱重、面積及容積等方法。新生兒體質量為出生后1 h內稱重。
1.3資料收集 記錄兩組體質量、年齡、產次、孕次、受孕方式、并發癥、合并證、產前出血、分娩孕周、分娩前是否貧血、胎盤距宮頸內口距離、新生兒體質量及胎盤粘連植入狀況等。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經單因素分析篩選出影響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變量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而后對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單因素進行非線性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基本資料單因素分析 對兩組進行單因素分析顯示,產前有無出血、胎盤粘連、胎盤距宮頸內口距離等為陰道分娩后出血的影響因素,其中以胎盤距離宮頸內口≤10 mm、有產前出血史、輔助受孕及胎盤粘連的產婦出血風險較大。見表1。
2.2影響低置胎盤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以單因素分析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以產后出血為因變量,對低置胎盤陰道分娩產后出血進行非線性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受孕方式中輔助生殖受孕是低置胎盤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其次是胎盤粘連,最后是產前出血史;三者均與產后出血呈顯著正相關性。見表2。
胎盤因素造成的出血較多,如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胎盤滯留、低置胎盤、胎盤植入及胎盤粘連等,而前置胎盤是最嚴重的,其常見合并癥是植入性胎盤,發病率占出血的30%以上。有資料顯示,有剖宮產史、引產史及人流史者為前置胎盤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3]。低置胎盤是前置胎盤中比較輕的一種,常作為剖宮產的手術指征。當前,有研究認為,此類患者行陰道試產未必會增加產后出血風險,部分患者可以行陰道試產,以減少剖宮產。但對此尚未有定論。
表1 兩組基本資料單因素分析/n(%)±s

表1 兩組基本資料單因素分析/n(%)±s
影響因素 出血組(n=13) 非出血組(n=83) χ2/t P孕早期體質量21.28±2.37 21.19±2.79 0.094 0.981年齡(歲) 32.42±4.03 31.79±4.11 0.904 0.417孕次數 1.013 0.721 1 6(46.2) 46(55.4)2 4(30.8) 23(27.7)≥3 3(23.0) 14(16.9)產次數1.114 0.801 0 10(76.9) 66(79.5)1 3(23.1) 16(19.3)2 0(0.0) 1(1.2)產前出血史9.311 0.007有2(15.4) 3(3.6)無11(84.6) 80(96.4)分娩孕周 37.49±2.98 38.06±3.02 -0.906 0.305受孕方式 6.022 0.029自然 9(69.2) 71(85.5)輔助生殖 4(30.8) 12(14.5)胎盤離宮頸內口距11.009 0.000≤10 mm 1(7.7) 1(1.2)>10 mm 4(30.1) 17(20.5)21~30 mm 8(62.2) 65(78.3)新生兒體質量(g) 3319.30±579.52 3342.11±429.75 1.207 0.311胎盤粘連 29.974 0.000是7(53.8) 15(18.1)否6(46.2) 68(81.9)妊高癥0.211 0.692是2(15.4) 13(15.7)否11(84.6) 70(84.3)妊娠期糖尿病0.082 0.837是2(15.4) 17(20.5)否11(84.6) 66(79.5)產前貧血0.172 0.594≤110 g/L 5(38.5) 29(34.9)>110 g/L 8(61.5) 54(65.1)

表2 影響低置胎盤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國內有研究證實,輔助生殖技術增加了胎盤粘連植入的風險,是影響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本研究產后出血13例中胎盤粘連者占7例,這進一步驗證了文獻結果。在影響產后出血的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均顯示胎盤粘連同產后出血呈顯著正相關性,是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P<0.001)。此結果提示,在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中,應重視其后續并發癥,以有效降低由其所致的產后出血風險。
在影響低置胎盤陰道分娩產后出血危險的單因素分析中顯示,產前出血、輔助生殖受孕、胎盤下緣距宮頸內口的距離、胎盤粘連等因素同產后出血相關;而多因素分析顯示,胎盤粘連、輔助生殖受孕及產前出血史與產后出血呈正相關,是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P<0.05)。此結果提示,產科醫生應嚴密監護產婦的產前出血、輔助生殖及胎盤粘連等獨立危險因素,積極主動地采取預防性止血措施,盡可能地降低出血風險。而胎盤下緣與宮頸內口距離并非是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這可能同樣本太少有關,有待進一步探討。
總之,低置胎盤是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尤其是胎盤粘連、輔助生殖受孕和有產前出血史者,應在產前充分評估各種高危因素,為低置胎盤患者選擇最佳的分娩方式,以有效預測和降低產后出血風險及出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