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昆山市實驗幼兒園金谷分園坐落于婁江河畔,婁江煙波浩渺,江水奔流不停息。婁江哺育了昆山人民,也孕育了婁江文化。我們挖掘和有效利用這些自然資源,將學校特色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從小班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出發,圍繞昆山美食展開研究,使幼兒在吃吃、說說、玩玩中體驗婁江文化。
關鍵詞:昆山美食;婁江文化;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1-0010-02
引 言
昆山市實驗幼兒園金谷分園坐落于婁江河畔,幼兒每天看著江面上來往的船只、空中盤旋的水鳥,婁江的水浸潤了幼兒的心田,幼兒對婁江的情懷也從此刻開始,印刻在心中。陶行知先生曾說:“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1]”因此,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的教育價值,帶領幼兒走入自然,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2]。我們充分抓住我園的自然優勢,組織幼兒來到江邊散步,讓幼兒盡情地感受無邊的江面,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春天,幼兒會輕輕撫摸河邊垂絲的柳條,和小芽說說悄悄話;秋天,幼兒會在鋪滿落葉的地上尋找秋的果實。
一、品美食,萌發興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重點提出:豐富的學習資源存在于社區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中,家鄉特色的教育資源應被幼兒園充分利用起來,從而拓展幼兒生活與學習的空間[3]。我園教師結合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為幼兒提供發揮才能的舞臺,讓幼兒在實踐和操作中發展創造性思維。例如,在主題活動“舌尖上的昆山”中,我們設計開展了昆山美食文化系列活動。
婁江流淌千年,物產豐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幼兒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昆山美食。國慶假期結束后的一天,筆者聽到許多幼兒都在談論美食。有的幼兒說:“我媽媽昨天買了大閘蟹回家。”有的幼兒說:“我吃過大閘蟹!”看來昆山特有的美食早已在幼兒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根據小班幼兒的興趣特點,筆者對他們進行了昆山本地特色美食的教育,將昆山美食引入幼兒園,讓昆山美食文化融入幼兒的學習、生活中。在進行活動方案規劃后,我們的活動拉開了序幕,開啟了昆山美食之旅。
第一,教師發動家長,趁著秋高氣爽的天氣,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帶著孩子親自品嘗昆山的美食,如大閘蟹、奧灶面、襪底酥、泡泡餛飩等,讓孩子在親自品嘗美食的過程中,對昆山美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第二,在品嘗的過程中,教師發動家長共同收集各類關于昆山美食特產的資料,如圖片、玩具、聲像資料等,為下一階段活動積極做好準備。
品嘗美食這一環節的設置,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也滿足了幼兒的食欲,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昆山美食文化的魅力。
二、話美食,了解文化
幼兒品嘗美食后,筆者帶領他們基于一些昆山特色美食進行了談話活動,幼兒一邊吃,一邊玩,好不快樂。幼兒都積極參與交流,表達了自己平時與家人一起外出、去世界各地游玩時對當地美食的熱愛,以及對各地風物的親身經歷及所見所聞。有的幼兒好奇心很強,他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大閘蟹該吃什么部位呢?”“奧灶面有哪些澆頭?”“青團為什么是綠色的?”看到幼兒的熱情和強烈的探索欲望,我們對“我吃過的昆山美食”展開了分享交流。教師展示了一系列照片,請幼兒說一說:“你吃過哪些昆山美食?”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圖片,教幼兒掌握昆山的美食名稱和簡單的短句。幼兒每天在這種輕松快活的氛圍中成長,與同學分享快樂,幼兒們一個個情緒高漲,充分感受著昆山美食文化的精彩,并希望長大后能把當地美食帶到全國各地。接著,筆者指導幼兒觀察圖片,按照順序認識這些美食的外觀、顏色、味道等,如大閘蟹煮熟后是紅色的,它有兩個大螯、八只腳。幼兒在說一說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提升了表達素養[4]。
三、做美食,體驗快樂
游戲是幼兒感知世界、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5]。因此,幼兒教師應對幼兒游戲活動引起重視,在游戲中培養和提高幼兒的各項能力。
在話美食環節后,筆者根據幼兒的特點,結合平時發現的幼兒的興趣點,將幼兒喜愛的美食和生活中的教育相結合,充分運用各種活動向幼兒宣傳昆山文化。例如,在手工課上,筆者與幼兒一起做手工活動“大閘蟹”,讓幼兒自己動手試一試、做一做大閘蟹。首先,教師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大閘蟹的顏色及其身體結構是怎么樣的,有多少條腿等,以此引導幼兒形成感性認識。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逐步精心制作大閘蟹,先用超輕黏土捏制大閘蟹的身體,再用毛根為大閘蟹裝上八條腿和大鉗子,再安上兩只小眼睛。在示范過程中,教師應將自身指導與幼兒操作相結合。當活靈活現的大閘蟹一只只出現在幼兒提前準備好的紙盤上時,幼兒收獲了成功的快樂,感到了婁江文化的特殊魅力。這一過程達到幼兒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寓教于樂的效果。
最后,筆者將昆山美食文化帶入幼兒游戲中。例如,在美工區,筆者讓幼兒使用多種材料制作昆山各式各樣的美食;在“娃娃家”,筆者新增了奧灶面館和茶館,讓幼兒們泡一碗阿婆茶,吃一碗奧灶面;在益智區,筆者帶領幼兒開展蟹殼疊高高、螃蟹爬爬樂等活動。幼兒通過動手制作、游戲等方式,將昆山美食文化滲透在自己的一日生活中。
結 語
昆山有著如此豐富良好的自然、文化環境,為我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幼兒在這樣優美的園內環境中成長,各方面能力隨之提高。婁江的水綿延滔滔,流入心田,婁江河畔的我們潛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共同引領幼兒成長,使幼兒的人格自然完善。
[參考文獻]
李曉春.將食譜與教學活動結合起來[J].幼兒教育,2010(31):29.
吉成梅,張新芳.試論鄉土文化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開展[J].動動畫世界·教育技術研究,2012(08):105-106.
王圓圓.如何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創設教學情境[J].科技創新導報,2014(18):118.
李瑞霞.本土特色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J].內蒙古教育:B,2018(04):26-27.
丁海東.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與融合[J].教育導刊(下半月), 2007(02):11-15.
作者簡介:沈子童(1996.12—),女,江蘇昆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