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的德育工作是高中階段教育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教師做好德育工作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為其以后的人生發展打下基礎。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階段教師在德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難題,并針對這些難題探索出了優化德育工作的方法,以期提升教師德育工作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德育工作;開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2.9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1-0091-02
引 言
德育工作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德育工作對學生今后的人生規劃與發展的重要意義,認真反思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針對當前德育工作的現狀,教師應積極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對策,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一、高中教師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 德育理念陳舊
教育理念是教師開展德育工作的靈魂。如果教師缺乏正確的德育理念,或者德育理念比較陳舊,那么教師開展德育工作的方法就會不當,其效果自然不理想。筆者發現在教學中,教師更為關注的是學生的成績,而對于德育問題,很多教師將其擺在了不太重要的位置。有的教師甚至認為高中生的主要任務是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占用了學生學習文化課的時間,因此很多教師忽視德育這項工作,并且直接將其從教師的工作中剔除。還有的教師雖然認識到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但是用于德育教育的時間和精力依舊非常少,主要是在開班會時一帶而過,德育教育的效果自然不理想[1]。
2. 德育方法不當
很多教師開展德育教學的方式,是對學生進行勸說、告誡等,形式較為枯燥,很多學生根本聽不進去。教師在課堂上剛剛說的事情,很多學生一下課就會忘記,依舊我行我素。因此,如果德育的方式不恰當,不僅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還會造成時間上的浪費。陳舊的德育方式必然滿足不了學生發展的需求,教師應在課下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喜好,并將其與德育的方法結合起來。教師只有摒棄舊的德育模式,優化德育的方法,才能使德育切實發揮其獨有的育人功能。
二、高中教師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1.建立良好的班級管理機制
任何工作的有序進行與開展都需要一定管理制度的約束。沒有管理機制的制約就會造成人們任意而為、紀律散漫的后果,甚至導致任何活動都無法開展。同樣,教師的德育工作并不是僅靠教師口頭教育以及學生自覺遵守就能夠順利開展。教師的德育工作必須要有良好的管理機制作保障。只有建立了科學的、規范的管理制度,才能為德育工作的開展創設出良好的環境,才能使學生在制度的約束下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這有助于學生良好品行的養成。
建立良好的班級管理機制的前提是,教師熟知各種班級制度,并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在學生廣泛參與的基礎上進行制訂。教師只有掌握了管理機制,并設立有效的方式,才能保障班級管理機制的科學性、專業性。教師只有在一個良好的制度下開展德育工作,才能使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成為可能。
教師在制訂班級管理制度時,可以參照教育部門制定的相關制度以及學校制定的相關教育制度,確保本班的管理制度不與上述制度有沖突,確保各級教育部門在教育精神上具有一致性。教師制定的班級管理制度內容應全面、豐富。例如,班干部的選拔、任用制度,日常的禮儀制度、學習制度、衛生制度等。各種細致的規定,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逐漸提升學生的自制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行,并促進優良班風的形成。
2.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
鑒于榜樣在德育工作中的強大示范作用,教師應提起對榜樣應有的重視,使榜樣充分發揮其獨有的育人功能。
首先,教師要發揮示范作用。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雖說離不開班級制度的制定,但是教師的示范作用無疑會使德育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一位衣裝整潔、言語得體、行為優雅的教師,其本身充滿了魅力,必然會受到很多學生的喜愛,其教育理論也會更加容易被學生所接受。而在與教師長時間的接觸、交流中,學生的思想、語言和行為也必然會受到影響,這就促使學生逐漸成為文明有禮的人。再如,教師守時的習慣,隨手撿起地上垃圾的一個動作、一句關切的語言等,都會使學生深深地記在腦海里,從而影響其自身行為。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特殊職責和特有的示范作用,并有意識地修身養性,加強自我修養,塑造出良好的形象,以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從而有效地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
其次,班干部要起帶頭作用。學生文明守禮的習慣以及優秀品格的養成,除了教師要發揮示范作用,班干部也要在班集體中發揮帶頭的作用。班干部的帶頭作用,可以表現為課上認真聽講,課下努力學習;生活中文明禮貌,關愛同學,樂于助人等。教師發現班干部在學習、生活中表現優秀時,要及時地對其提出贊揚,鼓勵全班學生學習其優秀的品質,以充分發揮班干部的帶頭作用。
最后,鼓勵先進個人和先進事跡。除了班干部,在普通學生中也會經常出現一些值得頌贊的學生、事跡。教師應首先對這些先進的學生及其所做事跡進行公開的表揚,然后引導其他學生學習其精神、品格。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室的墻上開辟一塊個人先進事跡的版面,專門用來張貼一些好人好事、先進事跡,以使學生每天都受到熏陶與教育。
3.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活動是教師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個非常好的平臺,主題班會可以涉及班級事務、學生學習的情況,也可以表揚先進學生、批評違紀學生等。通過主題班會活動,教師可以對前段時間學生的品行進行總結,并提出相關的要求及期望。學生通過主題班會的教育活動,能加深與教師、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從而使班級的凝聚力得到加強。
筆者經過調查發現,主題班會的開設形式,多是教師進行口頭的說教,學生只是坐在座位上聽,參與感非常低,學生真正能聽進去的內容非常有限。因此,教師應豐富主題班會開設的形式,如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勵志的、具有教育意義的小視頻、影片等,使學生受到相關的教育,激勵自己努力上進。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獻計獻策,自發組織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班會,以提升主題班會的開展效果,充分發揮主題班會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將主題班會的舞臺還給學生,可以使學生在策劃、組織班會的過程中進行深入的自我教育,并使其通過互相交流、探討,起到相互教育的作用。
4. 積極開展班集體活動
開展班集體活動是加強班級團結、促進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能使學生在活動中增強集體榮譽感,從而加強班級凝聚力。如果一個班集體只是埋頭學習,從不開展班級活動,就會導致教師、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疏遠,使班級缺乏凝聚力。常見的班級活動有春游、參觀博物館、掃墓、組織班級比賽等活動。
在班級活動的開展中,教師要發揮好輿論的引導作用,將正確的價值觀滲透在活動中。例如,教師在清明節組織學生掃墓的過程中,可以穿插一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學會珍惜。班集體活動的開展,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還能使學生受到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有助于學生養成優秀的品格。
結 語
總之,教師要在德育工作中,通過建立科學的班級管理機制,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以及積極開展班集體活動,從而有效解決當前高中階段教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升教師德育工作的效果,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余德久.教育新常態下高中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李侃(1984.6—),男,江蘇宜興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宜興市德育能手。